编辑: 苹果的酸 2013-05-29
2019 年度省科学技术奖申报项目情况公示表 项目 名称 矿井高效节能降温供热一体化关键技术 提名 单位 意见 该项目针对我国矿井职业健康与环境这一重要课题,从基础理论、技术和工程 应用等方面开展了矿井降温供热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

通过分析矿井热害的影响因 素,揭示了矿井高温热害的形成机理,开发了可视化的全矿井风温预测软件,揭示 了风温作用下井巷围岩调热圈温度分布规律,为矿井高温热害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首创了利用电厂余热作为动力的矿井制冷降温方法,发明了矿井全风量降温和供热 联用的系统与方法,设计了冷热联产矿井全风量降温系统.开发了主、副井口自动 封闭装置和矿井通风专用无动力空气换热装置,形成了矿井地面集中式全风量制冷 降温系统,根据不同矿井热害特征,提出了四种独居特色的热害治理方案,通过系 统的实施,相对湿度降低 15%以上,显著改善了矿井工作环境,保障了职工职业健 康,提高了矿井劳动生产率. 该项目为解决矿井热害和井口防冻供热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新工艺, 一体化成功解决了矿井降温、冬季井口防冻、井口地面建筑空调等问题,改善了矿 井工作环境研究.成果获得发明专利

3 项,实用新型专利

5 项,软件著作权

2 项, 发表学术论文

12 篇,培养博士

1 人,硕士

2 人.项目成果在

6 家煤矿进行了应用. 项目符合申报条件,提交的资料真实、完整,书面材料与电子版材料一致,项 目完成单位与完成人员及排序无异议,同意推荐参加

2019 年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二 等奖. 项目 简介 该项目属于煤炭的高效安全生产、开发与利用技术领域. 部分矿井采掘工作面温度高达 30~40℃,相对湿度达 95%~100%,工作环境差, 严重影响矿井正常生产和职工身体健康.常用的井下移动式、井下集中式等热害治 理方式主要用于解决井下采掘工作面的热害,不能有效地解决矿井大范围高温热害 问题. 项目组围绕矿井热害和井口防冻供热的关键技术展开科技攻关:研发了利用电 厂余热作为动力的矿井制冷降温方法,发明了矿井全风量降温和供热联用新系统, 研发了一种矿井通风专用无动力空气换热装置,实现了高效制冷换热. 本项目针对我国矿井热害这一重要课题展开研究,显著改善了矿井工作环境, 保障了职工职业健康,提高了矿井劳动生产率.研究成果获得发明专利

3 项,实用 新型专利

5 项,软件著作权

2 项,发表学术论文

12 篇,培养博士

1 人,硕士

2 人. 在兖煤菏泽能化有限公司、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天安矿业集团等企业应用该成 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客观 评价 1.验收及鉴定等评价 本项目在理论、方法、工艺、技术、装备等方面取得了多项重大成果,与之相 应的

3 个主要研究成果分别通过了

2014 年12 月16 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组织专家 对项目进行了鉴定.北京科技大学蔡美峰院士为组长的鉴定委员会委员一致认为矿 井全风量降温关键技术研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所形成技术在同类矿井 条件下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项目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郭佰灿、唐辉雄和李雨成等在《黄金》 、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发表的论文 基于高斯函数的风机特性曲线拟合及应用 、 基于最小一乘准则求解矿井通风机 性能曲线 评价本项目风温解算采用的最小二乘法.以高斯函数与最小二乘准则为 基础,并对其进行有效地拓展,可准确拟合风机 P-Q 特性曲线,且不会出现多项式 最小二乘法拟合导致的假收敛及曲线震荡问题. 宋佰超等在《内蒙古煤炭经济》上发表的 雁南煤矿井下热环境特征与风流温 度预测 中评价项目采用数字式精密气压计、干( 湿) 球温度计、风表、水温计等 仪器设备,对入风井口至工作地点的沿途热力参数进行测定方式科学合理. 鄢利在《山东煤炭科技》发表的 地面集中降温系统在济三煤矿的应用 评价 项目研发的井口构筑物密闭和控制技术有效的实现了矿井井口封闭,避免风流通过 井架和东西两侧通道的风门进入矿井,实现了高效的井口制冷降温. 本项目通过揭示矿井高温热害特征及变化规律,针对性的提出治理矿井高温热 害的技术方法,研发治理矿井季节性热害关键技术工艺;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