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丶蓶一 2013-05-02
编辑 刘树社会广场 Email: jlrbrbs@126.

com

电话: (0431)

88600611 5

2013 年2月20 日 星期三 "家乡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 就一年没回来, 都有点儿认不出来了! " 随着柳河县外出农民工 陆续返乡过年, 每个人都情不自禁地发出这样 的感慨.春节期间, 记者走进返乡农民工家中, 与他们一起感受家乡发生的变化, 分享他们的 喜悦之情. 今年23岁的吴盛岩, 家住孤山子镇转角村, 提 到家乡的变化, 小吴显得很兴奋, "在苏州打工时, 就听说村里盖了许多新房, 一直盼着能快点儿回家 看看.回来后四处溜达了一圈, 真是瞅哪都漂亮, 看啥都新鲜, 村里的危旧房都进行了翻建维修, 统 一换上了彩钢瓦、 铝合金门窗, 还做了墙体保温. 新建的二层楼村部和文化广场, 如今成了乡亲们 '猫冬' 的好去处, 大家伙没事聚在一起扭扭秧歌, 下下棋, 小日子别提多美了! " 家住驼腰岭镇高油村的张平长年在外打工, 因 为春节返乡票难买, 三年来还是头一次回家.提起 这两天走亲访友的所见所闻, 他感触最深的就是出 行更加方便了. "原来从镇里到我们村的路坑坑洼 洼, 晴天一身灰, 雨天一身泥.如今修上了水泥路, 都铺到了家门口, 道路宽了、 平了, 之前从镇里到家 得用

1 个小时, 现在只用

30 多分钟, 真是太方便 了.镇上几乎随处可见小轿车和面包车, 数量比往 年多多了. " 在圣水镇王晓刚家里, 记者看到屋顶上架起了 太阳能, 厨房里支起了沼气灶, 客厅里摆上了液晶 电视, 电脑、 冰箱、 洗衣机一应俱全.说到变化, 他 感慨道: "现在我们镇家家户户都喝上了自来水, 用 电饭锅、 电磁炉做饭炒菜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我在外边打工这么多年, 走过不少地方, 就算城里, 有些地方的条件也未必能赶上俺村呢! " 往年春节回家, 在广东打工的孙建国都会买一 些时鲜水果, 让家人尝尝鲜儿, "但是今年家里不让 我买了, 说咱这集市上啥都有, 价格也不贵.最初, 我以为爸妈是心疼我挣钱不容易, 但回家到镇上转 了一圈, 果然, 大樱桃、 西瓜、 葡萄应有尽有.要在 以前, 这些东西在俺们三源浦镇可都是稀罕物, 现 在是什么时候想吃, 随时就能买, 日子是越过越红 火啊! " 柳河镇复新村的刘玉霞, 近几年一直和丈夫在 山东临沂打工, 所在工厂的福利和工资都不错.随 着儿子的出生, 她有了在家附近找份工作的想法, 但是又舍不得山东工厂的待遇, 只好就这么一年年 地拖着.这次春节返乡, 听说县里工业园区新增了 不少企业, 刘玉霞特地前去瞧了瞧, 还跟园区内木 王家具集团的员工仔细打听了待遇、 工作条件等方 面的情况, "原来家门口也有好厂子, 环境好, 离家 又近, 效益也不错, 每月能有近 3000元钱的收入, 最重要的是能照顾家、 看孩子, 过完年我就去县里 的招聘会看看, 有好的岗位就不走了. " 2012年, 柳河县推进多项惠民政策, 相继实施 了农村危旧房改造、 水泥路 "屯屯通" 、 改水改厕等 民生工程, 农村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向 阳镇的高大宽告诉记者: "家乡建设得好, 我们出去 打工, 心里也踏实多了, 明年春节回家, 希望看到家 乡变得更好! " 好日子带来新变化 ――柳河县返乡农民工访谈录 王耀鹏 张雪松

本报记者 姜忠孝 特别关注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 俗.随着元宵节的临近, 元宵、 汤圆等食品已 陆续上市.2 月19 日, 记者走访了长春市内 部分超市及元宵摊位后了解到, 今年元宵和 汤圆的种类有所增多, 价格比去年略有上涨. 19日上午, 记者在欧亚商都超市冷藏区 看到, 各种品牌的元宵、 汤圆都已新鲜上架, 其中不乏许多新口味, 消费者可以根据个人 喜好进行挑选.销售人员介绍说: "今年的元 宵和汤圆种类繁多, 中老年人还是喜欢一些 老口味, 比如五仁、 白糖、 黑芝麻、 花生、 豆沙、 绿豆等, 为了满足他们的需要, 一些厂家推出 了 '多味' 包装, 即一袋元宵包括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