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哎呦为公主坟 2013-04-28

微软的 Kinect 和任天堂的 Wii, 通过手势 就可以对设备进行控制.再如, 备受瞩目的谷歌 眼镜, 用户可以用自己的声音控制拍照、 视频通 话和辨明方向等. 不过, 这些依然不是人机交互的终点, 脑机 接口通信才是人类的终极目标. 目前, 来自互联网的数字化信息必须借助显 示器或者扬声器转化为模拟信号, 再通过光波和 声波传输,才能被人们的眼睛和耳朵所接收, 之 后再通过视网膜和鼓膜转化为模拟电信号, 通过 视神经和听神经传输到大脑. 未来, 一旦可以将芯片嵌入人体, 或者出现 其他半嵌入、 非嵌入式的解决方案, 互联网、 手机 与人体之间就能形成直接通信. 届时, 当你去到单位时, 大门会自动打开;

经 过走廊时, 灯光会随着你的脚步亮起;

走进办公 室时, 电脑会和你打招呼. 总之, 只要带有脑电波 通信设备, 所有的系统都能识别你, 有来电提醒、 新邮件通知、 自动下载等等. 甚至, 在脑电波反映 出人们不同的情绪变化时, 周围的数字环境也会 作出相应的反应. 不过, 阚凯力也坦言, 脑电波通讯的信号是 极其不稳定的, 而信号的质量将直接关系到通信 信息的准确性.目前, 脑电波通讯主要应用于医 疗行业, 应用于生活则有赖于人类对于大脑更深 层次的认知. 量子通信不可预知 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 必然会带来信息安全 的隐患. 未来通信是否可以弥补现今无法完全解 决的信息泄露问题?量子通信被给予了厚望. 量子通信, 是指利用量子纠缠效应进行信息 传递的一种新型的通讯方式. 量子信息学告诉人 们, 在微观世界里, 不论两个粒子间距离多远, 一 个粒子的变化都会影响、 改变另一个粒子的现象 叫量子纠缠.科学家认为, 这是一种 神奇的力 量 . 《自然》杂志曾经刊登过多篇论文,研究显 示, 一个量子态在甲地消失后, 在并没有经过任 何载体的情况下, 瞬间出现在了乙地. 这是因为, 这个量子态在传输的过程中, 另一地的光子已经 通过 心电感应 感受到了这种状态. 这类实验也 就是 量子态超空间隐形传输 实验. 随着甲乙之间的距离逐渐变远, 科学家们认 为, 量子信息可以通过卫星在不同地区, 甚至国 家间传递. 由于传输的只是表达量子信息的 状态 , 而 非作为信息载体的光子本身, 因此, 信息实质上 无法被窃取. 而即便是传输中的量子态被人动了 手脚, 异地的光子也能瞬间感应到. 量子态隐形 传输 也被认为是绝对安全的信息传输方式. 不过,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陈尧良在接受 《中国科学报》 记者采访时表示, 量子态超空间隐形传输 理论自

1993 年诞生 以来就不断遭受争议. 严格地讲, 直到目前, 国 际学界对基于纠缠态的量子隐形传输的存在性 证明并未完成. 他认为, 只有证明了这个假设 的存在,再谈量子通信应用才有意义.在他看 来,目前的量子通信研究还没有出现实质性的 成果. 畅想未来通信世界 当今孩子过度使用电子视频产 品的情况非常普遍,对青少年健康 的负面影响正逐渐显现.曾有媒体 报道,武汉一名两岁半男童因长期 玩iPad 患上了

500 度的近视. 在5月4日北京市卫生局举行 的 《北京市中小学生健康指引》 发布 会上,针对中小学生的........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