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怪只怪这光太美 2013-04-07
王冉冉 潘裕民 谁发出了唐代诗坛金石声怎样品赏《庄子》和《红楼梦》 本版稿件选自上观新闻 上观学习 栏目 栏目主编王多

邮箱:wangd035@jfdaily.

com THINKER 第158 期12 文史 ・ 广告

2019 年6月4日星期二 www.jfdaily.com 编辑:夏斌 执行编辑:柳友娟 名人 轶事 《庄子 ・ 天道》篇中的一个寓言非常具有 启发性.舜问于尧曰: 天王之用心何如? 尧曰: 吾不敖无告,不废穷民,苦死者,嘉孺子 而哀妇人.此吾所以用心已. 舜曰: 美则美 矣,而未大也. 尧曰: 然则何如? 舜曰: 天 德而土宁,日月照而四时行,若昼夜之有经, 云行而雨施矣. 舜肯定尧的美政,但又声称 美则美矣, 而未大也 ,从而将有限之美引向无限,以无 限为参照系不断超越各种具体之美的局限 性.这种思路,在《庄子》和《红楼梦》中都有 所体现. 勿依恃有限的美 《逍遥游》中,有着这样的序列:从 知效 一官,行比一乡 到 德合一君,而征一国 者 ,再到 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 之而不加沮, 定乎内外之分, 辩乎荣辱之 境 ,再到 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 后反 ,直至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 游无穷者 . 序列中的每一种都有其美好之 处,但《庄子》强调不要滞留于任何一种有限 的美,不要依恃任何一种有限的美. 对于有限的美,《庄子》 的态度是 无待 .所谓 无待 ,与其说是 无凭借 ,不如 说是 不依赖 . 无凭借 是不可能的,就连 文中达到 无待 境界的 乘天地之正,而御 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其实也要凭借 天地 之正 六气之辩 . 文中强调的是, 正 辩 都不是固定 的,都在 化 ;

彼时的 正 辩 ,此时已不再 是 正 辩 了, 不要再依赖彼时的 正 辩 ,这样才能实现自由自在的逍遥游. 《庄子》中描述 游 的境界时常常用 乘 与 御 来表示 游 的方式,包括 乘云 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乘云气,骑日 月, 而游乎四海之外 且夫乘物以游心,托 不得已以养中, 至矣 则又乘夫莽眇之鸟, 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以处圹垠 之野 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 无誉无 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一上 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 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 ,等等. 乘 与 御 能够很好地表明 内 外 之间的关系: 内 一直没有动,其实就是 无为 ;

外 则随着道的运行一直处在变动之 中,也就是 无不为 . 内 既然没动就可以 说是 内不化 , 外 既然随道变动则可以说 是 外化 ,这正是《知北游》中所主张的 外 化而内不化 . 得道之人在随道变化时有凭借,却不对 一时的凭借产生依赖,这就是《庄子》强调 礼义法度者,应时而变者也 仁义,先王之 蘧庐也,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久处 ,而对儒家 的仁义礼乐主张不以为然的原因所在.可以 说,在《庄子》看来,儒家对作为先王一时之 凭借的仁义礼乐太过依赖,结果就难以循道 而应物不穷. 游 的方式是 乘 御 , 游 的对象则 是无限,如 四海之外 六极之外 尘垢之 外 方外 无何有之乡 圹垠 无穷 物 之所不得遁 无所终穷 天地之一气 逍 遥之虚 万物之所终始 万物之祖 物之 初 大莫之国 .《庄子》认同这样一种观念: 曾经的美好固然令人留恋,但不要对任何具 体之美产生依赖,对具体之美的依赖会因时 过境迁而陷入局限、不能自拔.而且,这种局 限不仅使旧的具体之美不复存在,还会使新 的具体之美无法生成. 对于具体之美,更重要的是 乘 着生生 不息的大道进行永无止境的创造.用现代美 学术语来说就是,审美主体要认识到各种美 的具体有限性,通过不断克服有限性使审美 能够无限生成,而不是停滞不前. 合内外之道 由此,我们可以在《庄子》中看到具体、 有限的美总要被引向无限: 眇乎小哉,所以 属于人也;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