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喜太狼911 2013-02-23
2017~2018学年北京海淀区初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未分组 基础?运用(共21分) 1.

(1) A. B. C. D. 答?案解?析(2) A. B. C. D. 答?案解?析(3)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题.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吟诵着这首诗,你眼前是否出现了风筝伴 着莺燕满天飞舞的场景?你是否感受到了童年纯cuì的快乐? 中国是风筝的故乡.风筝又名纸鸢、纸鹞.据史料记载,风筝的发明人是汉朝的韩信.传说垓下之战,项羽的军队被刘 邦的军队围困,韩信派人用牛皮作风筝,上面系缚竹笛,迎风作响,汉军配合笛声,唱起楚歌,涣散了楚军士气,这就是成 语 四面楚歌 的??①? (由来? 诞生). 每年清明前后、重阳时分,风和日丽,碧空澄澈,家家户户??②? (尊老爱幼? 扶老携幼),每个人都神采 yì?yì,到空旷之处放风筝.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既是一种相互观摩、较量的娱乐游戏,又是享受大自然恩赐的一项体育 运动. 对文中加粗字读音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澄澈(dèng)?较量(jiào) 澄澈(dèng)?较量(jiǎo) 澄澈(chéng)?较量(jiào) 澄澈(chéng)?较量(jiǎo) C (2分) 在文中①②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由来?尊老爱幼 由来?扶老携幼 诞生?尊老爱幼 诞生?扶老携幼 B (2分) A. B. C. D. 答?案解?析(4) A. B. C. D. 答?案解?析(5) A. B. C. D. 答?案解?析(6) A. B. C. D. 答?案 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它的来源十分丰富.文中的 四面楚歌 出自历史故事,还有的成语出自古典诗文.下 面成语都出自《论语》的一项是 杞人优天?不可救药 神通广大?随声附和 不毛之地?大相径庭 乐在其中?温故知新 D (2分) 在文中严叽μ钊胗锞,最恰当的一项是 风筝不但是人们的玩具,而且还与军事有关. 风筝不但与气象有关,而且还是人们的玩具. 早期的风筝多与军事有关,后来风筝进入民间,成为人们的玩具. 早期的风筝多与气象有关,后来风筝进入民间,成为人们的玩具. C (2分) 运用对联知识,将下面有关风筝的对联补充完整,其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上联:少年乘风??① 下联:纸鸢??②? 逐云飞 ①牵线舞?②载梦 ①拨丝线?②载梦 ①牵线舞?②轻巧 ①拨丝线?②轻巧 A (2分) 下面诗句所描写的传统节日最适宜放风筝的一项是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千门万尤,总把新桃换旧符.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D 解?析(7) 答?案解?析原?文(2分) 根据拼音将文中相应的词语正确、规范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 纯粹??神奕奕 (2分) 1. 【答案】(1)C (2)B (3)D (4)C (5)A (6)D (7)纯粹??神奕奕 2. (1) 答?案解?析(2) 答?案解?析(3) 答?案解?析 古诗默写 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 却话巴山夜雨时 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默写诗文句子,易写错字,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中每 个字的含义,要根据语境仔细判断,注意书写,不要笔误.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夜阑卧听风吹雨 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默写诗文句子,易写错字,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中每 个字的含义,要根据语境仔细判断,注意书写,不要笔误. 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 便引诗情到碧霄 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默写诗文句子,易写错字,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中每 个字的含义,要根据语境仔细判断,注意书写,不要笔误. 古诗文阅读(共11分) (4) 答?案1. 2. 解?析(5) 答?案1. 2. 解?析原?文 诗人谭嗣同在《潼关》一诗中,借 ? , 一句表现出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不解平 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平时背诵时要熟读 熟记,要理解诗句中每个字的含义,要根据语境仔细判断,注意书写,不要笔误. 古人多喜欢借明月抒发思乡怀人之情,诗句 ? , 便是如此.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平时背诵时要熟读 熟记,要理解诗句中每个字的含义,要根据语境仔细判断,注意书写,不要笔误. 2. 【答案】(1)却话巴山夜雨时 (2)夜阑卧听风吹雨 (3)便引诗情到碧霄 (4)1. 2. 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不解平 (5)1. 2.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3. (1) 答?案解?析(2) 读《别董大》这首诗,完成第下题.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如果朗读这首诗,你的语气有着怎样的变化? 示例:从低沉到昂扬. (1分) 后两句诗中有些词语需要重读,请任选一个,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解?析原?文 示例: 莫愁 一词需要重读,强调 不要担心 的意思,表达了对友人的劝勉之情. (共2分,重读词语1分,理解分析1分) 3. 【答案】(1)示例:从低沉到昂扬. (2)示例: 莫愁 一词需要重读,强调 不要担心 的意思,表达了对友人的劝勉之情. 4. (1)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