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ZCYTheFirst 2013-02-20
34 正晌午时说话,谁也没有家 ――1977 年杨联升回国记 葛兆光(教) 杨联升,原名莲生,原籍浙江绍兴, 生于河北保定.

1937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经 济系,1940 年赴美就读于哈佛大学,1942 年获哈佛大学硕士学位,1946 年完成《晋 书食货志译注》 获博士学位, 后留校任教. 代表作有《中国制度史研究》 《汉学散策》 《国学探微》 《中国货币与信贷简史》等.

1977 年夏天,在哈佛大学已经教了近 三十年书的杨联升(1914―1990),收拾 行李准备回北京探亲.尽管这已经不是他 第一次回北京, 文革 中的

1974 年, 他就已经回来过了.但不知为什么,临行 前,他心底仍有隐隐的不安.这也难怪, 他患精神毛病好多年了,近二十年前发作 的时候,曾经被送往精神病院,甚至还被 锁链绑手脚,靠电击治疗.虽然此后病情 稍好,但在临行前,他的日记中仍反复出 现 心情不佳 (1977 年6月5日)的字 样.他不断做噩梦,在梦中 大呼'

我要 死了'

(1977 年6月12 日).在抑郁 的心情中,为了兑换旅行支票的事情,又 和夫人反复争吵.在日记里他写道: 此 次旅行,因不可料之情形太多,实不能无 戒心……在大陆,(李)光璧逝去,(周) 一良已不在原位(任太太信),家人失和, 种种令人不快之事.近日每晚半夜后皆服 Lilenur,仍不免有心焦之梦,此情郁郁, 无人可语,语亦无人真解也. (1977 年6月5日) 心底尽管不安, 但他决心仍然要回北京, 因为年迈的老母亲和一双子女都在那里. 一 说起来,杨联升先生的心病,实在是 由来已久.

2009 年秋天,在我访问杨联升后半 生始终生活的美国哈佛大学时,一个偶然 的机会,我看到哈佛燕京图书馆目录中有 杨联升日记.据说,这份日记之所以保存 在这里,是因为杨联升在哈佛的同事陆蕙 风先生,本来打算写杨联升传记,便把捐 赠给台湾 中研院 的日记全部复印了一 份,按年分装为四十几册.可惜的是,陆 蕙风后来离开了哈佛东亚系,兴趣转移, 传记的撰写和出版当然就落空了,这些日 记也就静静地锁在哈燕社图书馆的另一处 藏书地点,直到这一年秋天,我请马小鹤 名师轶事

35 先生帮着调出来之前,似乎关注的人并不 多. 日记有四十多册,从杨联升在哈佛读 书之后的

1944 年开始.在那个时候,看 得出来他的心情还不错,日记上的字迹也 相当清秀,他在哈佛大学一面听课念德 文,一面泛览杂看,攒了一肚皮杂学.在 那里的生活似乎很舒适,他帮着编写中文 文法,代陈观胜上上课,闲来便看看书, 如黑田源次的《日本绘画所受西洋画之影 响》(1944 年2月6日)、陈寅恪的《唐 代政治史述论稿》(1944 年2月26 日), 也看看电影看看戏,时时还打打麻将,在 那里和吴于瑾(保安)、张隆延、刘广京、 王伊同等人来来往往,也经常与当时在美 国的胡适见面聊天,或写信讨论学问,看 来过得很轻松.不过,就在这年

1 月11 日的日记中, 记有 夜寝不安, 乱梦颠倒 ,

13 日的日记又说 夜寝不安 ,3 月26 日的日记最后,又记下一句 乱梦颠倒 , 似乎预示了什么. 从后来的日记看,这种夜间乱梦颠倒 的噩运,似乎一直在纠缠着他,让他始终 处在一种紧张和不安之中. 杨联升的心病,当然有很多原因.不 过从他自身的原因说,一半儿来自他自期 太高,涉足的领域也太广,把自己弄得很 苦.虽然表面上看,他并不很高调,他不 像何炳棣,何炳棣与他煮酒论英雄,会自 负 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而他则敬 谢不敏,绝不敢接这个话题.不过,他心 里其实自负得很,总觉得洋人的中国学问 有限,中国学者的国际视野不足.但是, 另一半儿也许来自他在异国却做本国学 问,又毕竟在洋人地盘上讨生活,正常言 所谓 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 .这让 他常常感到很憋屈和苦闷.不要说他,就 连在中国地位有如 文艺复兴之父 的胡 适也觉得压抑,1955 年12 月19 日胡适曾 经给赵元任写信说,他自己这几年不在美 国教书, 一面是许多所谓'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