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gracecats 2013-02-16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Journal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第33 卷第2期2012 年4月Vol.

33, No.2 Apr.

2012 文章编号: 2095-

3046 (2012 ) 02- 0014-

04 山东临淄齐国故城城圈地铜渣的调查与研究 杜宁1,王晓莲

2 , 李建西

1 , 李延祥

1 (1.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 北京 100083;

2. 淄博市临淄区文物管理局, 山东 淄博

255422 ) 摘要:运用扫描镜及能谱分析等方法,对城圈地采集的炉渣进行科学分析. 表明炉渣均为还原 渣,可分成两类,产物分别为红铜和青铜. 所反映的信息表明冶炼技术达到一定水平. 对遗址时 代、冶炼产物、冶炼流程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与石佛堂炉渣进行了对比.文章的研究为齐国故城 炼铜技术发展以及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关键词:冶金考古;

冶炼遗址;

炉渣;

临淄齐国故城 中图分类号:K878.5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 2011- 11-

1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编号:

51174034 ) 通讯作者简介: 李延祥 (1962- ) , 男,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冶金考古研究, E- mail:liyanxiang@metall.ustb.edu.cn.

一、引言临淄齐国故城是山东地区先秦两汉时期的重 要都城, 故城内保留了丰富的遗存.得益于历年考 古工作的进行, 人们对齐国故城已经有了较为丰富 的研究, 随着新资料的发现, 对故城的认识也愈加 清晰.2009 年陈旭在齐国故城南部的城圈地收集 到一批齐刀币残陶范和两件铜渣, 通过对钱范的陶 质、 线条、 文字以及齐刀币的综合研究认为, 这批陶 范是战国晚期田单收复齐国后的铸钱遗物[1] .这批 资料使笔者联想到同年的第三次文物普查时, 在石 佛堂村南采集到的一批冶炼炉渣[2] 以及城圈地北墙 中部北侧 (坐标约为北纬 36°51'

25.56 ,东经 118°21'

12.50 , 范围约

1 平方米) 采集到的十件 冶炼炉渣.其中城圈地采集到的炉渣为片状, 厚约 为1cm 至3cm;

基体较致密, 仅一件表面孔洞稍 多;

炉渣表面为暗紫色及灰黑色, 表面多被土锈覆 盖;

部分断口为灰黑色, 部分断口有偏红、 绿、 蓝等 彩色光泽 (见图

1 ) , 这十件炉渣距上述钱范出土地 点很近, 与钱范同出的两件炉渣形貌相同, 可以认 为其与钱范有较近的联系. 文中将城圈地炉渣进行科学分析, 与石佛堂炉 渣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 讨论城圈地炉渣所反映的 冶炼技术.在实验室内将这十件炉渣清洁后, 取尽 可能大的断面为样品. 将其用金相镶样机镶嵌在电 木粉中, 用水砂纸从粗到细进行磨光, 之后在金相 抛光机上抛光.经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确认无擦痕 后, 将样品表面喷碳, 用日本电子公司 JSM6480LV 型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配备的美国热电公司 Noran System Six 型能谱仪进行观测.根据分析的结果按 照炉渣基体成分及所夹杂金属颗粒的种类进行分 类, 并对所得结果进行讨论说明. 图1炉渣样品实物照片

二、样品检测及结果 城圈地遗址所检测的炉渣样品共

10 件(编号 为1―10 号),炉渣基体的平均成分结果见表 1. 根 据炉渣基体的成分以及其中包含主要金属颗粒的 10cm 种类, 可将炉渣分为两类.两类炉渣中均发现有少 量直径在 50μm 以下的白冰铜颗粒 (Cu2S, 或金属 颗粒附着的白冰铜相 ) 和红铜颗粒, 由于其数量少, 粒径小, 不能代表冶炼的主要产物, 所以在以下的 分析中省略此类白冰铜和红铜颗粒的叙述. 第一类炉渣共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