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施信荣 2013-01-10

1963 年成立 了董事会, 在当时, 暨大是设立董 事会的唯一一所内地 大学, 至1966 年,暨大发展成为一所初具 规模的文理科综合性大学,进入 蓬勃发展的阶段. 暨大在文革中被迫停办, 王 越改任华南师范学院革委会副主 任,主要任务是组织若干教授从 事翻译工作,协助高等教育部编 写教育大辞典,王越在此期间与 人合著中国教育史.这段时期暨 大的教师散落各处,不少人认为 前景不乐观,但王越坚信总有一 天暨大能再铸辉煌.

1978 年春, 党中央、 国务院 决定恢复暨南大学,

75 岁的王越 被重新任命为副校长.尽管是高 龄老人, 但王越还是满腔热情投 入工作, 住在校外的他每天徒步 走到暨大, 参加会议、 深入基层、 了解情况、 指导工作.为了引进 人才, 他四处奔走、 三顾茅庐 , 感动和争取了许多知名教授学 者来暨大工作, 如暨大医学院创 办者、 药理学家罗潜, 骨科学家 邝公道, 寄生虫和传染病专家朱 师晦等. 暨大中文系副教授倪列怀曾 是王越的助手,他回忆王越道: 老校长最为令人心仪的, 是他那 种由斯文儒雅的学者气度、温文 宽厚的长者风范构成的让人可亲 可敬的人格魅力.身为副校长, 他 还担任省政协副主席,但从来没 见过老校长打官腔、 摆官架子.印 象中, 我从不觉得他像官员, 而是 一个学博思深的学者、一位慈祥 忠厚的长者.1978 年暨大复办时 让老校长去动员那些在 '

文革'

中 伤透了心的教师们回暨大,有不 少老教师回来了.我想, 这恐怕也 与王校长的这种人格魅力的影响 有不小关系. 在2006 年暨南大学百年校 庆时,年逾百岁的王越谈起当年 复办,深情表示: 暨大当时是白 手起家,我有责任尽力使它健康 成长.特别是在它最需要我的时 候, 我不能置身事外. 一语道尽 这位教育工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人 格风范. 大讲堂 自日本 9.0 级大地震诱发福岛核电站危机以 来, 核泄漏、 核辐射、 核安全、 核恐慌……众多以 核 为关键词的讨论声浪,在人们心中卷起层层阴云, 乃至流言四起, 甚而有人担心起毁灭性的核爆炸. 借用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作品《当我谈跑步时, 我谈些什么》 的书名, 我们不妨自我发问, 当我们谈 论 核 时, 我们究竟谈些什么?原子核, 对大多数人 而言, 依然既熟悉又陌生. 日前, 南开大学举办科普讲座, 院士专家先后 登台为学子和公众 科普解惑 .

95 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院士、 南开大学教授申 泮文登上讲坛, 以 核辐射离我们有多远 为主题, 以 化学家的眼光和视角,深入浅出地介绍核知识, 并 解析福岛核电站危机中的重重疑云, 以期揭开包裹 在 核 之上的神秘面纱. 细说核裂变: 微小反应的庞大效应 申泮文从原子核裂变反应所需的基本元素铀 说起.铀是元素周期表中第

92 号元素, 意味着铀 原子核内有

92 个质子.这个在自然界中能找到的 最重元素, 天然存在着三种同位素, 占0.0056%的铀-234, 0.718%的铀 -235 以及 99.27%铀-238.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在德国工作的奥地利女 科学家迈特纳与其老师奥托 ・ 哈恩等人发现了原子 核裂变反应,其中包括铀 -235 与一个中子相撞之 后裂变为两个原子的现象. 铀-235 发生裂变,必须吸收一个运动速度 较慢的中子, 让它慢慢地 溜 到原子核中. 生成的 铀-236 不稳定, 立刻就分裂成两个原子.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