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ZCYTheFirst 2013-01-05
2019年5月20日 本版编辑/范金刚 美术编辑/赵燕杰

02 时评 主办: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 出版: 燕赵都市报社 值班副总编: 张洪杰 地址: 石家庄市裕华东路86号 邮编:

050013 新闻热线: 0311-88620000 微博爆料@燕赵都市报 声明: 未经燕赵都市报书面授权, 不得转载或使用燕赵都市报 及燕赵都市报旗下新媒体所 刊载内容.

在线阅读燕赵都市报原创内 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 关注 燕赵都市报官方微信、 微博、 头条号及抖音. YANZHAO METROPOLIS DAILY 微信 微博 燕赵都市报头条号 燕赵都市报抖音 终于有一个正当的理由可以 "发呆" 了! 日前,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病 预防控制局等部门联合发起 "中 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 项目, 向公众推荐 "5125" 健康生活理 念, 建议市民每天给自己留5分钟 发呆时间;

每天运动1小时、 掌握1 项运动技巧和加入1个运动社群;

按照新版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的 建议, 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 每 周摄入

25 种以上食物,做到膳食 多样化.其中 "每天发呆

5 分钟" 的倡议, 引发网友热议. 这是一个很容易让人焦虑的 时代.与 "发呆

5 分钟" 的倡议形 成鲜明对比的是, 最新一期 《看天 下》 杂志推出一组专题, 直指焦虑 症成为我们头号精神问题.今年 2月, 《柳叶刀》 发布了中国首次全 国性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报 告, 结果显示, 中国成人精神障碍 (不含老年期痴呆) 终身患病率为 16.57%, 其中焦虑障碍患病率最 高, 高达7.57%.据2016年数据估 算, 中国焦虑症患者约在

4000 万 人以上, 是世界上焦虑症患者人 数最多的国家之一.

1 1/ / 焦虑如此普遍, 发呆便显得 尤为重要. 焦虑从何而来难以统一归 因, 但至少和压力紧密相关.专 家表示, 人在高压的状态下如果 不能及时进行情绪管理, 会对家 庭生活、 工作和社交产生不良影 响, 而发呆是很好的精神调剂手 段.从医学专家的角度来看, 发 呆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自己 有意地不去思考和想事情, 只是 静静发呆, 让大脑放松、 清零, 短 暂不思考和不应对眼前的事物;

另一种是无意识的, 对事物熟视 无睹, 表现为发愣、 漫不经心、 不 产生任何反应.无论是哪种发 呆, 都是大脑对于外界事物的一 种自我调节或应对, 也是一种自 发的安静和清空状态, 属于神经 系统的自我保护和调适. 看来, 发呆是一种再简单不 过的精神调剂手段, 只不过在以 往的认知里, "发呆" 并不是一个 积极的状态.我们并没有从健康 的角度反思发呆的价值. 偶尔也有赋予发呆积极意义 的, 只不过属于 "文艺" 层面.在 你发呆的那一瞬, 我们冻结了时 间!那些会发呆的人, 他们的生活 更有意境, 他们可以看到风的形 状、 听到蚂蚁的足音、 感受到草的 生长……甚至拥有花朵绽放的秘 密.只是, 普通人的生活如此粗 砺, "文艺青年" 眼中诗意的发呆, 在普通人眼中多半是矫情罢了. 好在, 如今 "发呆" 已经上升 到关乎身体健康的高度, 它不是 文艺的, 不是矫情的, 是实实在在 有助于你调节情绪的工具.每天 发发呆, 更有利于缓解焦虑、 改善 情绪,甚至还有助于激发创造力.只是, 当 "每天发呆5分钟" 的 倡议向你袭来, 很多人又在抱怨, "这么忙, 哪有时间发呆? " 是的, 我们确实失去了发呆 的能力.抬头是高度精细化的社 会分工和高度功利化的职场驱 动, 让置身其中的人始终处于一 种 "忙不完" 、 "歇不了" 的状态;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