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匕趟臃39 2019-08-28

(六) 促进职称制度与职业资格制度有效衔接. 以职业分类为基础, 统筹研究规划职称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框架,避免交叉设置,减少重复 评价,降低社会用人成本.在职称与职业资格密切相关的职业领域建立 职称与职业资格对应关系,专业技术人才取得职业资格即可认定其具备 相应系列和层级的职称,并可作为申报高一级职称的条件.初级、中级 职称实行全国统一考试的专业不再进行相应的职称评审或认定.

三、完善职称评价标准

(七)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把品德放在专业技术人才评 价的首位, 重点考察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道德. 用人单位通过个人述职、

3 考核测评、民意调查等方式全面考察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操守和从业行 为,倡导科学精神,强化社会责任,坚守道德底线.探索建立职称申报 评审诚信档案和失信黑名单制度,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完善诚 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实行学术造假 一票否决制 ,对通过弄虚作 假、暗箱操作等违纪违规行为取得的职称,一律予以撤销.

(八)科学分类评价专业技术人才能力素质.以职业属性和岗位需 求为基础,分系列修订职称评价标准,实行国家标准、地区标准和单位 标准相结合,注重考察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性、技术性、实践性、创造 性,突出对创新能力的评价.合理设置职称评审中的论文和科研成果条 件,不将论文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条件.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和 基层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淡化或不作论文要求;

对实践性、操作 性强, 研究属性不明显的职称系列, 可不作论文要求;

探索以专利成果、 项目报告、工作总结、工程方案、设计文件、教案、病历等成果形式替 代论文要求;

推行代表作制度,重点考察研究成果和创作作品质量,淡 化论文数量要求.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确 实需要评价外语和计算机水平的,由用人单位或评审机构自主确定评审 条件.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以及对外语 和计算机水平要求不高的职称系列和岗位,不作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 能力要求.

(九)突出评价专业技术人才的业绩水平和实际贡献.注重考核专 业技术人才履行岗位职责的工作绩效、 创新成果, 增加技术创新、 专利、 成果转化、技术推广、标准制定、决策咨询、公共服务等评价指标的权 重,将科研成果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内容. 取得重大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突破、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在经济社 会各项事业发展中作出重大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可直接申报评审高级 职称.对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放宽资历、年限等条 件限制,建立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对长期在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工 作的专业技术人才,侧重考察其实际工作业绩,适当放宽学历和任职年 限要求.

四、创新职称评价机制

(十)丰富职称评价方式.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 机制,注重引入市场评价和社会评价.基础研究人才评价以同行学术评 价为主,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人才评价突出市场和社会评价,哲学社会 科学研究人才评价重在同行认可和社会效益.对特殊人才通过特殊方式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