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star薰衣草 2019-12-27
安徽工程大学 2017-2018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二一八年十一月 目录前言.

1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2

(一)培养目标与定位.2

(二)本科专业设置.2

(三)本科在校学生与招生情况.2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4

(一)师资队伍.4

(二)教学经费.5

(三)教学场地.5

(四)图书资料.6

(五)其它教学条件.6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8

(一)教学改革.8

(二)专业建设.9

(三)课程建设.12

(四)教材建设.12

(五)创新创业教育.13

(六)体育健康教育.13

(七)交流与合作育人.14

四、专业培养能力.15

(一)培养目标坚持国家标准,彰显专业特色

15

(二)紧扣人才培养目标,健全实践教学体系

15

(三)以创新学院为载体,开展创新教育.16

(四)以创业学院为载体,强化创业实践.16

五、质量保障体系.17

(一)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17

(二)建设教学质量保障体系.17

(三)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19

六、学生学习效果.20

(一)毕业生及学位授予情况.20

(二)毕业生就业情况与社会评价.20

(三)攻读硕士研究生情况.21

(四)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21

(五)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情况.21

(六)学科与技能竞赛.21

(七)媒体聚焦.22

七、特色发展.23

(一)面向产业前沿,推动新工科建设.23

(二)优化专业设置,彰显办学特色.23

(三)完善标准体系,建立质量文化.24

八、需要解决的问题.25

(一)以评促建,完善教学质量监控联动机制

25

(二)以本为本,提升本科教学资源建设.25

(三)深化改革,培养一流本科人才.26

(四)改革教学评价体系,引导教师回归本分

26 附件 1:安徽工程大学本科专业一览表.27 附件 2:2017 年安徽工程大学省级质量工程一览表

29 附件 3:2018 年安徽工程大学新工科建设项目一览表

32 附件 4:分专业支撑数据.35 附件 4-1 分专业专任教师与本科生情况.35 附件 4-2 分专业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情况.38 附件 4-3 分专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数据一览表.40 附件 4-4 分专业学分设置一览表.55 附件 4-5 分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情况.60 附件 4-6 分专业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情况.63 前言安徽工程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省属多科性高等院校和安徽省重点建设院校, 是国家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项目建设高校、安徽省高校综合改革首批试点院校 和安徽省全创改高校创新自主权改革试点单位.学校办学始于

1935 年安徽私立内思高级 工校,历经芜湖电机制造学校、芜湖机械学校、安徽机电学院、安徽工程科技学院等办学 阶段,2010 年更名为安徽工程大学. 学校办学指导思想明确,坚持 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与和谐兴校 的办学理念 和 诚实做人、踏实做事、扎实做学问 的育人理念,以 尚德敏学、唯实惟新 为校训, 实施 人才强校、创新驱动、开放办学、特色发展 战略,坚持走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的内 涵式发展道路,积极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 型人才.学校是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

50 强高校、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高 校,连续

8 年获得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表彰,其中连续

5 年为标兵单位. 2017-2018 学年,学校坚持内涵发展、注重质量提升、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持续坚持 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坚持从严治教、从严治学,全面落实 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 进 的教育理念,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完善了专业布局和培养方案,系统推进新工科 建设,落实 十三五 本科人才培养与专业发展规划,努力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 培养质量,本科教学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

1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培养目标与定位 1.培养目标 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为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 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 2.办学定位 学校发展目标定位为 国内知名、 省内一流的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 , 办学特色是 以 工为主、支撑产业、服务地方 . 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 的发展目标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 出明确要求, 支撑产业、服务地方 的办学特色强调人才培养要突出 应用性 , 以工 为主 的学科专业布局则为培养高素质应用人才提供坚实基础, 保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 培养目标得以实现.

(二)本科专业设置 学校现有学科涵盖工、理、文、管、经、法、艺等门类(见图 1) ;

设有机械与汽车 工程学院等

13 个教学单位.本科生培养方面,我校现有

70 个本科专业(见附件 1) ,其 中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

14 个,国家级、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15 个,国家级、省级卓 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

12 个. 图1学科门类与数量图

(三)本科在校学生与招生情况 1.在校学生情况 截至

2018 年9月30 日,全日制在校生数 23283,本科生人数

22510 人,折合学生数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工学 理学 文学 管理学 经济学 法学 艺术学

39 5

4 8

3 2

9 专业数量学科门类

2 24198,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 96.68%. 2.招生情况

2017、2018 年我校本科招生计划均为

5800 人,2018 年招生专业

58 个,其中文科招 生专业

8 个,理科招生专业

41 个,艺术招生专业

9 个,生源遍及全国

18 个省. 作为安徽省内本科第一批次招生院校,2018 年我校省内录取新生

5025 人,占招生录 取总数 86.64%.其中普通文科

579 人,普通理科

3494 人;

国家专项

180 人,分布在车辆 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等

9 个专业;

地方专项

145 人,分布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 化、材料科学与工程等

14 个专业;

艺术类专业

200 人;

中外合作专业

172 人,分布在电 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金融工程和视觉传达设计

3 个专业;

专升本招生

255 名,分布在质量 管理工程、轻化工程和行政管理

3 个专业.2018 年我校省外录取新生

775 人,占招生录 取总数 13.36%.其中艺术类(含表演)录取新生

328 人,分布在

9 个专业,12 个省份;

理工类录取新生

447 人, 分布在

36 个专业,

15 个省份. 近三年, 新生报到率均超过 98.00%, 其中机械工程等

36 个专业报到率达 100%(见表 1) . 表1近三年本科生生源总体情况 项目 年份 录取人数 报到 人数 报到率 招生 省份 新增招生 专业 工科 人数 省内 省外 合计

2016 年5026

774 5800

5699 98.26%

18 1

3816 2017 年5041

759 5800

5684 98.00%

18 1

3831 2018 年5025

775 5800

5693 98.16%

18 1

3831 3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 截至

2018 年9月, 全校共有专任教师

1057 人, 外聘教师

498 人, 折合教师总数

1306 人, 生师比为 18.53:1, 分专业专任教师与本科生情况见附件 4-1. 学校专任教师队伍中, 具有研究生以上学位的专任教师占比 91.11%,部分学科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数占比超过 60%;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占比 39.74%;

45 岁以下教师占比 80.22%.从总体上 看,学校专任教师的学历、职称、学缘、年龄等结构较为合理,约1/3 的教师具有工程或 行业背景, 对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提供有力的基础支撑, 教师队伍整体发展态 势良好(见图 2-5) .2017 年我校推荐的

1 个平台引才项目和

5 名引进人才均获得安徽省

2017 年平台引才奖补资助,受资助的项目数量和奖补资金均居全省高校前列. 图2专任教师学位结构 图3专任教师职称结构 图4专任教师学缘结构 图5专任教师年龄结构 制订实施《安徽工程大学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办法(暂行) 》 《安徽工程大学职称评定暂 行办法》 《安徽工程大学绩效工资实施暂行办法》等制度,对教师进行分类管理与考核, 强化教学业绩、教学工作量、学生评教结果在职称评定中的作用;

制定完善学籍管理、课 程管理、教材管理、实践教学管理、质量监控等一系列教学规章制度;

完善教学竞赛、教 学骨干评选、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评选、教学事故认定处理等一系列教学激励与奖惩制度. 博士研 究生 291人27.53% 硕士研 究生 672人63.58% 学士及 以下94 人8.89% 未定级 45人4.26% 初级91 人8.61% 中级 501人47.40% 副高 319人30.18% 正高 101人9.56% 本校 132人12.49% 外校 925人87.51% 35岁及 以下 307人29.04% 36―45 岁541 人51.18% 46―55 岁197 人18.64% 56岁及 以上12 人1.14%

4 通过不断创新激励机制,引导教师专心、热心本科教学,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引导教师立足本职岗位,坚持 以本为本 ,推动教授回归课堂,明确要求教授、副 教授必须为本科生授课;

同时,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要求教授、副教授系统担任过全 日制普通本科生

1 门以上公共课、基础课或

2 门以上专业课程(含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工 作, 并承担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 和实践教学环节的任务, 倡导教师回归本分. 近三年我校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具体情况见表 2,分专业教授为本科生授课 情况见附件 4-2. 表2近三年高级职称教师为本科生授课情况一览表 学年 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 占教授总数的比例 教授主讲本科课程数 占总课程数的比例 主讲本科课程的副教授 占副教授总数的比例 副教授主讲本科课程 数占总课程数的比例 2015-2016 73.17% 10.83% 88.59% 41.14% 2016-2017 75.53% 14.27% 88.46% 44.08% 2017-2018 79.65% 16.51% 87.54% 43.91% 注:含实践教学环节,不含毕业设计(论文)指导

(二)教学经费 在保障教学日常运行的基础上, 学校逐年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增加教学研究及教 学改革等方面经费.连续三年对项目支出进行绩效评估,对支出产出、效益及满意度等进 行综合分析评价,加强预算执行的跟踪和分析,推进绩效考核结果,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2017 年学校投入

2287 万元用于实验室、教学设备、图书资料等建设,改善了实践教 学软硬件条件, 有效地提升了学校办学能力. 在预算分配方面, 学校坚决贯彻 教学优先 原则,严格控制 三公 经费支出,压缩一般性支出.按照教学单位的实际需求优先安排 教学经费,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经费投入,集中财力加大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2017 年学校教学经费总额为 9832.63 万元,占学校收入的 22.83%;

其中本科教学日 常运行支出 7014.42 万元,本科专项教学经费 2687.52 万元,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 3116.14 元;

本科教学改革与建设专项经费支出 2084.05 万元;

本科实验经费支出 883.00 万元,生均本科实验经费 392.27 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为 1.30 万元,年增教学科 研仪器设备值 5535.48 万元,本科实习经费支出 216.03 万元,基本满足本科教学的各方 面需求.

(三)教学场地 学校总占地面积 147.56 万平方米, 其中产权占地面积为 118.75 万平方米. 现有教学 行政用房面积(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共32.08 万平方米,其中教室面积 5.82 万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 13.78 平方米,实验室及实习场所面积 14.00 万平方 米,生均实验室面积 2.02 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为 16.36 万平方米.新落成图书综合楼 约6万平方米,师生生活服务中心约

3 万平方米,在建国际工程学院约

9 万平方米. 学校建有各类教室

289 间,其中多媒体教室

231 间、录播教室

3 间、外语听力教室

5 11 间,能满足正常教学需要和学生自主学习要求.为保证规范使用,出台了《安徽工程 大学教室管理规定》 《安徽工程大学校外单位租用教室管理办法》等制度,课余时间开放 教室、计算机房、语音室等设施,供学生自主学习.

(四)图书资料 学校拥有纸质图书

1609900 册,生均纸质图书 66.53 册,电子图书

1142113 册.现有 资源还包括纸质期刊

1275 种,CNKI 系列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起点学习自测平台、网上 报告厅、SCIE、EI、PQDT、IEL、TTC、FSS 等59 个中外文数据库.图书馆数字资源实现 了对馆内各类资源的 一站式 检索,移动图书馆实现了随时随地轻松便捷访问.图书综 合楼有各类型阅览室

9 个,阅览座位

4000 个,每周开放时间

96 小时,提供

24 小时全天 侯开放式自助借还服务.

(五)其它教学条件 1.加强新工科实验室建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学校为培养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首期投资

1400 万,加强 新工科 特色实验室 建设, 围绕新材料、 新能源、 人工智能、 机器人、 大数据等新产业的发展, 打破学科壁垒, 紧跟专业发展前沿,建设

5 个校企合作、以校为主的特色实验室. 截至

2018 年9月,学校拥有省级实验(实训)示范中心

10 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 学中心

3 个,校级实验(实训)示范中心

15 个,承担本科教学任务的实验室

45 个等一批 具有我校特色的实验教学平台;

通过制定《安徽工程................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