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jingluoshutong 2019-12-21
2011 年12 月30 日 星期五 辛卯年十二月初六 总第

5409 期 今日八版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084 邮发代号: 1-82 中国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主办 WWW.

SCIENCENET.CN 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 知名互联网资讯平台挨踢客的消息称,网友向挨踢 客爆料, 国内多家银行的用户数据已经泄露, 其中交通银 行7000 万, 民生银行

3500 万.目前这些数据尚未核实真 实性. (12 月29 日光明网) 近段时间以来, 围绕公民个人隐私泄露的事件, 一个 连着一个.鉴于愈演愈烈的 泄密门 , 工信部近日向全社 会发出公告, 一面谴责窃取和泄露用户信息的行为, 同时 还提醒广大互联网用户提高信息安全意识, 根据网站安全 提示修改密码, 提高密码的安全强度并定期修改.虽然工 信部的公告, 既具有针对性, 又具有现实性, 但仔细想一 想, 对公民个人隐私如何平稳安放, 答案并不清晰. 从法律的视角来看, 银行卡号、 网络账户密码等信息 属于个人隐私, 未经本人同意而 泄密 , 相关人员无疑已 违反我国 《侵权责任法》 的规定, 构成法律侵权.明码标 价、 公开兜售或者将信息非法提供给他人, 不仅会给他们 及家庭带来一些不可预知的风险,也会给不法分子提供 可乘之机, 更为严重的是, 也会给被害人人身和财产造成 重大损失, 显然, 这已构成侵犯个人信息罪, 当事人应当 依法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因此, 笔者认为, 国家层面有必要以此次 泄密门 为 契机, 作为一个法律活标本, 用刑法伺候, 这不仅能激活 现有法律, 更能震慑违法犯罪分子. 当然, 除此之外, 我们还要对购买信息者严惩不贷. 有需求就有市场, 只有想办法来阻断购买者的冲动, 才能 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可是, 现行法律中对如何惩处购买 者存在着法律真空.显然, 唯有打上法律的补丁, 才能让 购买者不敢轻举妄动. 个人隐私 如何平稳安放 吴睿鸫 本报北京

12 月29 日讯 (记者丁佳) 为更好地服务国 家经济社会发展,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天中 午, 经过系统升级改造后的 中国科学院产业化信息网 正式上线. 中科院院长白春礼、 中科院副院长施尔畏和中 科院秘书长邓麦村出席了开通仪式,并共同启动了新版 网站. 新版中科院产业化信息网拥有科技成果供给、科技 需求及反馈、 网上科技成果交易、 科技服务四大功能.中 科院各研究所可将本所产业化成果提供到网站上;

政府、 企业及科技成果需求者,可将科技成果承接转移等新的 科技需求传达到相关研究所,形成与研究所的互动和交 易;

而网站则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供求信息、 知识产权 保护、 科研条件、 法律法规等服务. 据悉,

2012 年3月, 网站将根据国际产业技术发展需 求, 选择企业需求旺盛的领域, 举办第一场网上科技成果 交易会.届时, 科技成果提供者和需求者可在网上实现文 字、 语音、 视频等在线交流. 此外, 网站还设有电子信息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 生物 医药技术、 新材料技术、 新能源技术、 环境保护技术、 农业 技术等

11 个专题馆,

7 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馆和知识产权 馆. 迄今为止, 中科院产业化信息网已运行

10 年, 拥有一 批稳定的用户群,平均日点击量保持在

6 万~10 万人次, 在科技成果信息发布领域有着较大影响和知名度. 中科院 副秘书长谭铁牛表示, 对网站进行改造提升, 不仅可以增 强中科院研究所科技成果的宣传力度, 同时也能为网友提 供更友好的交流平台. 中科院院地合作局工作人员介绍, 提升后的产业化信 息网将依托中科院 ARP 系统操作,由院地合作局和中科 院计算机网络中心共同承担运行与维护等相关工作. 新版中科院产业化信息网上线 听到 《科学时报》 要复名为 《中 国科学报》 的消息, 今年新当选中国 工程院院士的徐写了份贺词: 传 播科学, 强国富民. 和他一样,

130 多 位院士纷纷发来贺词.这些贺词像 一支支彩笔,勾勒出一份科教界理 想中报纸的模样. 承载之重 我们需要消息.有了消息, 我 就可以去追踪. 中科院院士、 国家 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闵恩泽的要 求直接、 简单. 目前他正在研究微藻 生物柴油, 在国内外, 很多机构也在 从事该方面的研究. 我们也不好去了解他们做得 怎么样. 闵恩泽说, 如果报纸能及 时报道各家进展,就能避免重复别 人做过的工作, 探索新的路子. 徐认为,科技报纸的一个重 要责任是要把科学传播给大众.科 学家研究很长时间得到的一些成 果,应该被报道出来.而且在报道 中, 它的贡献究竟在哪儿?道理要 告诉大家 . 徐说, 仅仅报道成果还不够, 报道应该激发年轻学者对科学技术 的重视和兴趣,因为科学发展不是 一代人能走到头,需要一代代人的 接力. 另外, 科技报纸要把制度的短 板补上,引导年轻科学家走向国家 最需要的地方,而不是钱给得最多 的地方.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冀胜认为, 作为一份报纸, 要传达科学精神、 科 学思维.他说,目前我国发展得很 快, 但是科学知识普及跟不上, 公众 缺乏科学思维,导致公众对一些显 而易见的谬误也跟风. 甚至我觉得科学界也有影响, 所谓的短、 平、 快, 浮躁的风气. 陈 冀胜认为,这也和科学思维不足有 关. 强调科学思维, 就是对一件事情 要有深度、 理性的认识. 国民素质的提高也好、 科学水 平上升也好, 都和科学精神、 科学思 维的宣扬相关.我觉得新闻界能起 很大作用. 陈冀胜说. 您觉得中国需要一份什么样 的科技报纸?

12 月27 日, 《中国科 学报》 复名仪式间隙, 记者向中科院 院士王元求解. 我的想法都在贺词里了.

82 岁的王元最近嗓子发疼. 他在给 《中 国科学报》的贺词中写道: 弘扬科 学, 坚持诚信、 创新、 求实, 揭露迷 信, 反对腐败、 弄虚作假, 及时报道 科技进展, 公正评价学术成就, 做中 国科技人员之良友. 任重道远 了解了科学记者们的工作情况 后,院士们发现自己对报纸的要求 太苛刻 了. 我觉得做 《中国科学报》 的记 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徐笑着 说,如果记者们没有基础的科学知 识, 就不太容易和专家对话, 不容易 谈到 点 上.唯一的方法就是多和 专家沟通. 但科学家们都很忙, 怎么去和 他沟通? 科学家忙得不得了, 他不想花 很多时间跟媒体交流,越是大的专 家越要省他的时间, 这是肯定的. 徐建议记者们和专家交流时要 把目的非常清楚地说出来 ,告诉 专家 给我们一点指点, 我们好写出 一些文章来 . 闵恩泽也觉得记者的工作 比 较难 . 现在科学五花八门, 你们又需 要通俗的解释, 还要有趣味性, 还是 比较难的. 他建议记者们多了解专 业知识,这样和科学家对话起来就 容易一些. 陈冀胜接触过一些报纸,他也 乐意和科学记者交流,交流过程对 他来说也是学习的过程. 你们提的一些问题对我还是 很有启发的. 他建议科学记者们多 做一些关于交叉科学的报道,因为 现在科学需要交叉,例如生物和化 学之间的交叉. 不过, 无论是出于何种担忧, 中 科院外籍院士、诺贝尔奖获得者杨 振宁给 《中国科学报》 复名发来的贺 词令人深思,他的贺词很短,四个 字: 任重道远. 中国需要一份怎样的科技报纸

本报记者 龙九尊 明年 '

蛟龙号'

将第一次真正意 义上去干活了. 蛟龙号 副总设计师、 中科院声 学所研究员朱敏近日接受《科学时 报》 专访时表示, 在7000 米级海试之 前, 蛟龙号 将首先完成由中国科学 院院士汪品先领衔的 南海深部过程 演变研究计划 的南海调查任务. 届时, 蛟龙号 将搭载在 向阳 红09 船上奔赴南海, 帮助研究人员 完成海底调查, 更深入更精细地考察 和探测海底火山等, 抓取生物、 沉积 物样品, 寻找基础科学问题的答案. 科学考察和冲击新深度,成为 蛟龙号

2012 年的两大任务. 以往 '

蛟龙号'

基本是在科研过 程中兼顾一些调查任务,

2012 年我 们要真正为科学目标执行调查任 务. 朱敏对来年的新任务充满期待. 于今年

1 月启动的 南海深部过 程演变研究计划 ,是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重大研究计划, 将对南海展开长 达8年的综合性研究. 蛟龙号 、 正 在建设中的海底观测网等, 都将成为 这一海洋科研项目的得力工具. 南海深度大概是三四千米, 这对 于今年已经成功到达

5000 米的 蛟 龙号 来说, 是否很轻松? 朱敏的回答 是: 思想上绝对不能放松. 每次出海 都会遇到新挑战, 不管深度是否已经 达到, 毕竟是深海, 设备每次下去都 是在经受一次考验.

5000 米级海试完成后, 蛟龙 号 各大系统都对设备状态进行了梳 理.声学系统的总体工作状态不错, 不涉及大的、 根本性的改变, 主要工 作是软硬件的局部改进、 消耗掉零部 件的补充和设备的例行维护. 在朱敏看来, 南海调查将是工程 师与科学家的一次磨合. 科学家要 了解载人潜水器的能力, 工程师也要 了解科学家的作业需求. 通过科学调查工作,可能会........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