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哎呦为公主坟 2019-12-19
GBZ68-201X

1 ICS 13.

100 C

6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 XXX -201X 职业病诊断通则 The general guideline for diagnosis of occupational diseases (征求意见稿) 发布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GBZ/TXXX-201X

1 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1.1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职业病诊断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负责起草;

上海市肺科医院 (上海市职业病 防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参与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德鸿、余晨、李涛、孙道远、黄金祥、赵金垣、朱秋鸿. GBZ/TXXX-201X

2 职业病诊断通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职业病诊断的通用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职业病的诊断和职业病诊断标准的制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T

157 职业病诊断名词术语 GBZ/T

224 职业卫生名词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3.1 职业病 occupational disease 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 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3.2 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史 exposure history of occupational hazards 按时间先后顺序列出的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经历,内容包括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起止时间、单位、 工种、岗位、所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品种及其浓度(强度)、实际接触时间、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等 情况. 3.3 剂量-效应关系 dose-effect relationship 指生物体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 接触有害物质的量与机体产生的有害效应强度之间的关系. 它广泛用于 职业环境中有害物质(因素)的危险度评定. 3.4 剂量-反应关系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指接触剂量与群体中出现某种特定反应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即生物体在特定的染毒或接触(毒物)条 件下,剂量(接触量)与特定反应的发生率或其程度之间呈某种相关关系.剂量是指外剂量或内剂量, 反应是指可测得的(毒性)效应. 3.5 潜伏期 latent period 机体自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至出现相应被确证的健康危害效应所需的时间. 3.6 潜隐期 latency 从接触已确认的致癌物到确证该致癌物所致的职业性肿瘤时的间隔时间. GBZ/TXXX-201X

3 3.7 循证医学 evidence-based medicine 又称实证医学, 是遵循科学证据的临床医学. 它提倡将临床医师个人的临床实践和经验与客观的科学研 究证据结合起来,将最正确的诊断、最安全有效的治疗和最精确的预后估计服务于每位具体患者.

4 职业病诊断通则 4.1 职业病诊断的基本原则 职业病诊断应根据劳动者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史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 以疾病的临床 表现及相应的辅助检查结果为主要依据,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进行综合分析,并排除其他类似疾病,做 出诊断结论. 职业病诊断的实质是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和疾病之间因果关系的确定.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和疾病 之间因果关系的判定需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毒理学资料、 疾病的临床资料及可靠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 资料. 4.2 疾病认定原则 4.2.1 疾病是指在病因作用下机体出现自稳调节紊乱,并引发一系列代谢、功能或结构变化的异常状 态,其临床表现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是判定有无疾病及其严重程度的主要依据;

4.2.2 必须遵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做好鉴别诊断. 4.3 职业病危害因素判定原则 4.3.1 根据生产工艺、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资料,判定工作场所是否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 及其种类和名称;

4.3.2 根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和劳动者接触的时间和方式,参考工作场所工程 防护和个人防护等情况,判断劳动者可能的累积暴露量. 4.3.3 根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及生物检测结果,结合国家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接 触限值标准,判断有无过量接触. 4.4 因果关系判定原则 4.4.1 时序性原则 职业病一定是发生在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之后, 并符合致病因素所致疾病的生物学最长潜伏期和最 短潜隐期的客观规律.超过最长潜伏期或小于最短潜隐期,一般不可能发生职业病. 4.4.2 生物学合理性原则 职业病危害因素与职业病的发生存在生物学上的合理性, 即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理化特性、 毒理学资 料或其他特性能证实该因素可导致相应疾病,且疾病的临床表现与该因素的健康效应一致. 4.4.3 生物学特异性原则 职业病危害因素与职业病的发生存在生物学上的特异性, 即特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通过引起特定靶 器官的病理损害而致病,多累及一个靶器官或以一个靶器官为主. 4.4.4 生物学梯度原则 GBZ/TXXX-201X

4 职业病危害因素与职业病的发生存在剂量-效应和/或剂量-反应关系.多数职业病和职业病危害 因素接触之间存在剂量-效应和/或剂量-反应关系,即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必须达到致病所需的最 低累积暴露量才可能引起疾病的发生;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剂量越高、接触时间越长,疾病的发病率 越高或病情越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暴露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影响越大,疾病与暴露之间的因果关系 的可能性就越大. 4.4.5 可干预性原则 对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采取干预措施,可有效的防止职业病的发生或影响疾病向着好的方向转 归.如消除或减少工作场所或职业活动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消除相应疾病的发生或降低发病率,多 数职业病在脱离原工作场所后,疾病可好转、减轻.

5 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 参见附录A. GBZ/TXXX-201X

5 A A 附录A(资料性附录) 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 A.1 本标准是职业病诊断的技术标准,主要适用于国家颁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中目前尚没有诊 断标准的职业病,并指导职业病诊断标准的研究和制订. A.2 职业病诊断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保证诊断的科学、公平、公正. A.3 疾病认定时,不同系统或靶器官的疾病,应由相应的专科医生和临床医生做出诊断,以保证疾病 临床诊断的真实性和正确性. A.4 个体累积暴露量分为外累积暴露量和内累积暴露量.外累积暴露量主要决定于工作场所职业病危 害因素的浓度(强度)和接触时间.内累积暴露量是指有害物质进入人体的积累剂量,是在外暴露剂量 的基础上考虑有害物质进入人体的途径、 吸收系数及代谢等因素.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可能是一种, 也可能是几种混合存在,在考虑累积暴露量时,应考虑混合暴露的交互作用. A.5 根据生物学合理性的原则,职业病危害因素能否引起疾病存在最低累积暴露量,即小于最低累积 暴露量一般不大可能引起职业病, 尤其是化学毒物. 一种有害物质的最低累积暴露量决定于物质固有的 物理、化学性质和毒理学性质,虽然有个体差异,但不是主要的.对于致癌物或致敏物,通常不能定义 最小阈剂量.理论上分子水平的直接致癌物能够影响细胞的DNA并启动癌变.但对于某些致癌物,也可 能有启动不良健康效应的阈值.过敏反应中,个体一旦致敏,接触极小剂量就可能引起过敏性疾病. A.6 迟发性职业病是指脱离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后仍可能发生的职业病.大多数化学物在脱离接触后 不再会发生化学物中毒性疾病, 急性化学物中毒可有短时间的潜伏期. 但少数具有慢性毒性的化学物质, 健康损害效应是个累积的过程,故脱离接触若干时间后仍可能发病,如镉、铍等所致职业病.粉尘暴露 引起的尘肺病迟发是常见的. A.7 职业流行病学是研究职业病及职业相关疾病在职业人群的分布及影响分布的有关因素的学科,研 究职业病的致病因素是其重点内容之一. 当某一工作群体有多人发生类同疾病而病因不明时, 流行病学 调查常可找出病因线索;

当某一工作场所发生职业病时, 类似场所的职业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在判定因果 关系时可提供有力的旁证. A.8 职业健康监护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医学健康检查和健康相关资料的收集,连续性地监测劳动者 的健康状况, 分析劳动者健康变化与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 连续性的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可为 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和因果关系的判定提供更为科学的有价值的基础资料. A.9 鉴别诊断是职业病诊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诊断或排除职业病之前应进行鉴别诊断.鉴别诊断主 要有以下几种情况:某些疾病的发生有多种病因,职业病危害因素仅是其中之一,如苯与再生障碍性贫 血;

某些职业病与其他病因所致疾病类同, 以同一靶器官损害的表现为主, 如中毒性肝病与病毒性肝炎;

某些职业病的症状与常见其他疾病的临床表现相似, 却属两种不同类型的疾病, 如铅中毒的腹部绞痛伴 GBZ/TXXX-201X

6 胃肠道症状与阑尾炎、胆囊炎、肠梗死等;

中毒诊断应注意毒物种类的鉴别;

职业性与环境性或生活性 疾病鉴别等等. GBZ/TXXX-201X

7 《职业病诊断通则》编制说明

一、 任务来源 为适应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需要,根据《职业病防治法》 ,卫生部、安全监管总局、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全国总工会对

2002 年卫生部和原劳动保障部联合印发的《职业病 目录》进行了修订.在《职业病目录》修订过程中,国家卫生........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