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喜太狼911 2019-12-15

第四章 解放战争时期的吉林省行政机关

第四章 解放战争时期的吉林省行政机关 1945年8月15 日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政治形势和阶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 盾, 代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利益的共产党与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 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后期, 美国与苏联, 美国、 苏联与中华民国政府(以下称 国民党政府 )之间, 对东北问 题均有密约和协议.因此, 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便形成了美、 苏、 中(包括国民党和共产党两方) 三国四方 争 夺东北的复杂局面.特别是美帝国主义大力扶持国民党反对共产党, 使国共两党的斗争日趋尖锐和复杂.

1945 年8月31 日, 国民党政府颁布 《收复东北各省处理办法要纲 》.决定在长春设立中央军事委员会委 员长东北行营(

1947 年7月在沈阳改组为国民政府主席东北行辕,

1948 年5月东北行辕撤销, 其职权和业务 并于国防部东北剿匪总司令部, 以下简称 东北行营 、 东北行辕 、 东北 剿总 ), 设主任综理一切.同时宣布 将东北改划成

9 个省

2 个直辖市, 并于同年

9 月4日宣布了各省省主席和各市市长的任命名单.国民党政府 借助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 之利, 以接收东北主权的名义, 展开了对东北的争夺. 中国共产党为了保卫人民抗战的胜利果实, 在组织和领导东北抗联教导旅和冀热辽军区部队配合苏联红 军对日作战进入东北之后, 中共中央于

1945 年9月中旬作出了 向北发展, 向南防御 的战略决策. 同时, 决定 成立以彭真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东北局, 从关内各解放区派出

2 万余名地方干部、

11 万余名部队官兵, 在苏军 协助下, 先于国民党军主力挺进东北.先后进入吉林省的军政干部, 根据中共中央东北局的部署, 自上而下地 组建了省、 地、 县、 区级人民民主政权. 同期, 国民党接收大员麇集长春, 筹备和组建局部地区的国民党政权. 到1946 年5月, 国民党军主力进占 了四平、 长春、 吉林等地, 在所占领的地区组建吉林省政府和辽北省政府及其所属部分市、 县的政权. 随着军事 斗争形势的变化, 人民解放军每收复一地, 当地的国民党政权随即垮台.到1948 年10 月19 日吉林省全境解 放, 国民党在吉林省组建的各级政权便全部消亡.

第一节 国民党政府组建的行政机关

一、 省级行政机关

(一) 吉林省政府 东北光复后, 国民党政府将东北改划成

9 省2市. 将伪满时期的吉林省、 间岛省、 长春市合并称吉林省. 吉 林省管辖

26 个市、 县、 旗, 它们是: 长春市、 吉林市、 延吉市、 公主岭市, 永吉县、 蛟河县、 舒兰县、 磐石县、 桦甸 县、 敦化县、 双阳县、 长春县、 九台县、 德惠县、 农安县、 榆树县、 怀德县、 伊通县、 乾安县、 扶余县、 延吉县、 和龙 县、 汪清县、 安图县、 珲春县、 郭尔罗斯前旗. 总面积为

108 028 平方公里, 总人口为

7 321

758 人. 实际上, 国民 党自

1945 年11 月开始和平接收到

1946 年5月军事进占到最大的范围, 只领辖长春市、 吉林市、 公主岭市和 永吉县、 磐石县、 桦甸县、 伊通县、 双阳县、 长春县、 九台县、 德惠县、 农安县、 怀德县. 国民党领辖的市、 县总面积 为38

371 平方公里, 总人口为

3 531

192 人. 国民党当局先在长春市后在吉林市组成了吉林省政府, 在占领的 市、 县组成了市、 县政府. 国民党政府于

1945 年9月上旬在重庆宣布郑道儒为吉林省政府主席, 主持在长春市组建吉林省政府, 随129 上篇 清朝至新中国成立前的吉林省行政机关 后委任接收专员约

70 人, 由东北行营分批空运至长春. 当时, 长春由苏联红军实施军管, 并协助成立了中共吉 林省工作委员会和中共长春市委、 长春市政府, 国民党当局的和平接收受阻.为给苏联政府施加压力, 国民党 来吉林省的接收专员奉命同东北行营一起于当年

11 月中旬撤至北平(今北京) .经国民党政府与苏联政府交 涉后, 再于

1946 年1月重返长春.时任国民党吉林省政府主席的郑道儒留在北平治病, 暂由吉林省政府委员 兼财政厅长王宁华代吉林省政府主席职务. 正在接收之际, 苏军于

1946 年4月14 日撤出长春回国, 东北民主 联军(

1948 年1月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驻东满部队攻占长春, 歼灭国民党当局收编的东北保安第二总队、 长 春警察总队、 土匪武警等杂牌

2 万余人, 王宁华等一批接收专员被俘, 正在筹建中的吉林省政府尚未运行便破 产了.

1946 年5月, 国民党军主力以沈阳为基地, 沿中长路北犯, 先后攻占四平市、 长春市、 吉林市及其周围各 县. 国民党当局任命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梁华盛兼任吉林省政府主席, 重建吉林省政府. 梁华盛于同年

6 月1日受命后, 即率留在沈阳的接收专员

60 余人赶到长春, 策划吉林省政府成立和接收所属市、 县事宜.6 月6日, 梁华盛以吉林省政府的名义, 在长春颁发吉秘华字第

1 号布告, 宣布 国民政府主席蒋谕派东北保安副司 令长官梁华盛兼代吉林省政府主席 .6 月9日, 梁华盛在长春主持召开吉林省政府第一次政府委员会议, 讨 论确定了吉林省政府驻地、 机构和地方征兵数额等问题.梁华盛于

1946 年6月13 日率领接收专员由长春转 至吉林,

6 月16 日在吉林市正式成立吉林省政府. 自1946 年6月9日至

1947 年5月13 日,梁华盛及其代理人主持召开过

50 次吉林省政府委员会议, 所 讨论的内容有四类: 一是行政机构的设置和人事任免;

二是省内执行的法规、 规章和施行细则;

三是扩大军警 机构和扩征军警计划;

四是审核财经预决算和征收税捐田赋. 从1947 年5月中旬开始, 东北民主联军相继发动夏、 秋、 冬三大攻势, 并取得节节胜利, 国民党吉林省政 府摇摇欲坠.

1948 年3月9日, 东北人民解放军收复吉林市, 国民党吉林省政府官员由吉林逃至长春.

3 月23 日, 国民党政府任命东北 剿总 副司令、 长春地区防守司令郑洞国兼代吉林省政府主席, 免除梁华盛的职务. 同年

10 月19 日长春解放, 郑洞国投诚, 吉林省政府彻底垮台. 根据东北行营制定的 《东北各省省政府暂行组织大纲》 , 经吉林省第一次政府委员会议讨论决定, 吉林省 政府行政机构及其职责如下: 秘书处: 下设总务、 文书科和秘书、 人事、 法制、 编译、 统计、 会计、 参事室, 分别掌管印信、 文电撰拟、 会议记 录、 资料搜集、 公报编纂、 计划审计、 人事考核等事项. 民政厅: 下设行政、 社会、 卫生、 户政、 地政、 兵役科和秘书、 会计室, 分别掌管行政区划、 民众组训、 社会救 济、 保健防疫、 户口调查、 地籍、 兵役督导, 以及本厅文电、 经费等事项. 财政厅: 下设田赋、 税务、 自治财政、 财务科和秘书、 会计室, 分别掌管田赋稽征、 税捐征拨、 财务审核、 地方 经费核发, 以及本厅文电、 经费等事项. 建设厅: 下设工商渔矿、 农林、 垦殖、 工务、 合作科和秘书、 会计室, 分别负责工商监督、 农林管理、 垦荒移 民、 筑路修港、 合作团体指导, 以及本厅文电、 经费等事项. 教育厅: 下设中等教育、 国民教育、 社会教育科和秘书、 督学、 会计室, 分别掌管教育行政、 师资培训、 校长 任免、 教育规划、 教学视导, 以及本厅文电、 经费等事项. 警务处: 下设警务、 保安、 特警科和秘书、 会计室, 分别掌管警政计划、 警察编制、 保安设备、 交通消防, 特种 警察的设置与督导, 以及本处文电、 经费等事项. 会计处: 下设岁计、 会计、 总务科, 分别掌管预决算审核、 会计出纳帐表汇编、 会计制度制定、 会计训练任 免, 以及本处文电、 经费等事项.

1946 年9月, 吉林省政府将吉林省警察总队扩充改编为吉林省保安司令部.同时, 增设社会处、 宣传处、 设计考核委员会、 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 吉林省政府主席、 委员和各厅、 处长名录 吉林省政府主席 郑道儒 (1945. 9~ 1946. 6) 王宁华 (代, 1946. 1~ 1946. 4)

130

第四章 解放战争时期的吉林省行政机关 梁华盛 (兼, 1946. 6~ 1948. 3) 郑洞国 (兼, 1948. 3~ 1948. 10) 吉林省政府于

1946 年6月16 日在吉林市正式成立后, 开始设置并逐步扩大厅、 处行政机构, 并任职视 事. 秘书长吴至恭 (1946. 6~ 1948. 3) 崔垂言 (1948. 3~ 1948. 10) 民政厅长梁华盛 (兼, 1946. 6~ 1946. 7) 尚传道 (1946. 7~ 1948. 3) 财政厅长王宁华 (未到职, 沈藻代) 姜守全 (1946. 11~ 1948. 10) 教育厅长胡体乾 ( 1946. 6~ 1948. 10) 建设厅长徐晴岚 ( 1946. 6~ 1948. 10) 长春市长尚传道 ( 1946. 6~ 1946. 7) (1948. 3~ 1948. 10) 吉林市长张庆泗 ( 1946. 6~ 1948. 3) 会计处长侯景文 ( 1946. 6~ 1948. 10) 社会处长孙心超 ( 1946. 10~ 1948. 10) 宣传处长警务处长黄炳寰 ( 1946. 6~ 1947. 5) 警察总队副队长何大刚 (1946. 6~ 1946. 9) 保安司令部司令梁华盛 (兼, 1946. 9~ 1948. 3) 保安司令部副司令 黄炳寰 (兼, 1946. 9~ 1947. 5) 保安司令部参谋长 王候翔 (1946. 9~ 1948. 3) 地方行政干部训练 团副教育长匡新之 (1946. 9~ 1948. 10) 吉林省政府组建的所属行政机构, 按东北行营规定的

647 至841 人的编制限额, 到1946 年12 月底, 已配 备了

734 名职官和雇员, 其构成情况如下表: 吉林省政府职官、 雇员统计表 表1 ―

4 ―1 主席及厅处 职员总数 官等总计男女简任荐任委任简派荐派委派雇员备注主席111秘书处

118 98

20 1

1 7

16 71

22 民政厅

111 99

12 1

2 15

68 25 财政厅

102 95

7 1

18 46

37 教育厅

84 78

6 1

26 43

14 建设厅

123 113

10 1

25 78

19 警务处

61 58

3 1

13 29

18 131 上篇 清朝至新中国成立前的吉林省行政机关 主席及厅处 职员总数 官等总计男女简任荐任委任简派荐派委派雇员备注会计处

41 35

6 1

5 29

6 社会处

45 43

2 1

12 27

5 宣传处

40 33

7 1

1 38 设计考核委员会

8 7

1 6

2 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 总计734

660 74

6 3

11 131

435 148

(二) 辽北省政府 东北光复后, 国民党政府将伪满时期的四平省与兴安南省合并称辽北省.当时的辽北省属今吉林省现辖 区的有: 四平市和梨树、 西安(今辽源市)、 东丰、 海龙(今梅河口市)、 辽源(今双辽县)、 长岭等

6 县, 其余县(旗)分 属今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 国民党政府于

1945 年9月上旬, 在重庆宣布任命刘翰东为辽北省政府主席, 主持在四平市组建辽北省政 府, 并在重庆成立辽北省政府筹备处开始策划接收工作.刘翰东在 《本省接收一年来之回顾与前瞻》 ① 一文中, 对其飞来东北和赴四平市接收的情况做了如下梗概的回顾: 嗣于(

1945 年)十月下旬本人偕同委员徐鼐由渝 飞往长春, 至十一月初旬委员张式纶、 傅馥桂、 白世昌、 李充国偕接收专员林耀山、 赵惠东、 安玉珍、 陈国贤等十 余员亦飞抵长春, 当即在东北行营内开始办公筹备接收工作.继于十一月十七日以外交关系, 一时接收无望, 乃奉命全体撤退, 分批飞往北平待命, 旋于年末复奉命飞返长春, 几经折冲, 卒于去年(

1946 年)一月八日由苏 军联络官卡里亚替陪同本人及全体接收人员至四平办理接收事宜. 本府于去年(1946 年)一月十日在四平正 式成立, 并即日开始办公. 当时, 除四平市而外, 辽北省版图上的各县(旗)均由中共组建了人民民主政权.刘翰东为推进各县(旗)的 接收工作, 向梨树、 开原、 昌图等县派去了县长, 接收工作一事无成, 其他各县长、 旗长没有到任.1946 年3月13 日, 苏联红军从四平撤出回国.中共中央东北局西满分局和西满军区调集军队

1 万余人, 于3月17 日攻克 四平市, 毙敌

500 余人, 俘获辽北省政府主席刘翰东及其省政府各厅、 处官职人员

150 余名和辽北省警察总队 副总队长张楷以下官兵

3 000 余人, 辽北省政府顷刻瓦解.

1946 年3月25 日, 为反对内战和争取国内和平, 中共中央东北局决定, 将刘翰东、 徐鼐等辽北省政府要 员14 人释放回长春.刘翰东等人于

3 月27 日飞赴锦州后, 即令警务处长王泰兴率领部分人员赴沈阳建立辽 北省政府办事处, 并随国民党军主力北进开原、 昌图. 同年

5 月19 日, 国民党军主力进占四平. 翌日, 刘翰东率 领在沈阳待命的官员进驻四平, 再度建立辽北省政府. 根据东北行营制定的 《东北各省省政府暂行组织大纲》的规定, 辽北省政府于

1946 年11 月5日颁发了 《辽北省政府合署办公分层负责办事细则 》 , 共52 条. 《细则》 的第二条规定, 辽北省政府下设单位为: 秘书处、 民政厅、 财政厅、 教育厅、 建设厅、 会计处、 警务处、 社会处. 《细则》........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