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丑伊 2019-12-12
7 HUICUI 荟萃2017年11月24日 星期五 责任编辑 赵国霞 美术编辑 尉希慧 乡土风情临沂沂南县位于沂蒙山 东麓, 地处沂蒙山区腹地.

革命战争年代, 沂南是沂蒙 山革命根据地的中心、 沂蒙 精神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被 誉为 山东小延安 . 沂南是历史文化大县, 古称阳都, 历史悠久, 文化灿 烂,素有 齐鲁敦煌 之美誉.这里是三国时期著名政 治家、 军事家诸葛亮的出生 地和成长地, 也是唐代大书 法家颜真卿的祖居地. 沂南县境内文物古迹、 人文景观众多, 其中汉代古 迹就有近百处.沂南旅游资 源丰富, 拥有蒙山彩蒙景区、 孟良崮国家森林公园、 竹泉 村旅游度假区等景点. 沂南 沂南 临沂沂南:齐鲁敦煌齐鲁敦煌智圣故里智圣故里这方风景资料图片 中学历史课本在介绍两汉辉煌的发展进程 时, 往往会采用汉代著名的画像石或画像砖作 为实物史证.而这些画像石中的大多数, 特别 是以人物为主题的, 基本出土于现临沂沂南和 济宁嘉祥的汉墓.尤其是沂南北寨汉墓, 以丰 富的题材内容和独有的艺术特色震惊天下. 北寨汉墓位于沂南县城西三公里的北寨村, 此处共发现三座汉代大墓, 其中一号墓便是闻名 遐迩的北寨汉画像石墓.该墓规模宏大, 墓室结 构复杂, 画像雕刻精美, 内容极其丰富, 是中国现 已发现保存较为完整的、 为中外学者高度关注的 一座汉画像石墓. 所谓汉画像石, 实际上是汉代地下墓室、 墓地 祠堂、 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的画像建筑构石, 属祭祀性丧葬礼制艺术.汉石刻画是镌刻在石头 上, 再用墨拓在纸上的.这种艺术方式与直接画 在纸上的绘画艺术效果完全不同, 显得更粗犷浑 厚、 遒劲有力.汉画像石由于是用斧、 刀与石头相 互碰撞而成, 其自然爆裂所形成的沧桑感和厚实 感, 不同于我们平时所见到的版画等艺术品, 是汉 代石刻艺术的典型代表, 也是汉代以前中国古典 美术艺术发展的巅峰.同时, 由于汉画像石属于 写实艺术, 真实表现了两汉及先秦时期的政治、 经济、 军事、 文化等各个方面, 为后人研究这段历史 提供了最直观、 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北寨汉墓题材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 现实生 活、 历史传说故事和神仙祥瑞. 视死如生 是汉 代厚葬礼俗的主要思想, 所以汉墓画像石大都 描绘死者生前的生活景象.于是, 北寨汉墓画 像石中大量展现现实生活中的战争、 乐舞百戏、 迎宾、 吊唁、 收租、 庖厨等.例如, 描绘战争场面 的胡汉战争图, 就被雕刻在墓室门楣这个显眼 的位置上.门楣空间狭长, 工匠巧妙地把纷繁 的战争场面安排在一座长桥上, 雄壮威武的汉 军与暴烈不驯的匈奴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令人 叹为观止. 两汉时, 修道升天的观念特别盛行.当时已 将西方昆仑神仙与东方蓬莱神仙两个系统加以融 合, 产生了一套新的神仙系统.北寨汉墓画像石 中便完整地描绘了这样一幅仙界构图.如西王母 身边有如虎生翼的怪兽, 还有捣药的玉兔. 北寨汉墓画像石成型于汉画像石艺术的成熟 时期, 风格朴素, 雄浑奔放, 具有高超的艺术成 就.透过这些画像石, 我们可以感受到汉代工匠 们的艺术天赋.他们把或复杂或简洁的画面, 都 处理得游刃有余.如晋灵公杀赵盾的故事, 为了 表现赵盾惊慌失措的样子, 把他刻画成袍袖翻飞、 手足舞动的模样, 非常生动传神.荆轲刺秦王的 场面, 在有限的空间安排一个复杂的故事情节, 特 别突出了紧张气氛, 怒目圆睁的荆轲, 惊恐万状的 秦王, 都塑造得栩栩如生.画面繁而不杂, 井然有 序, 富有层次感. 两汉辉煌的历史, 已经离我们渐行渐远, 而北 寨汉墓的画像石却将这段历史浓缩, 永远留在这 片文化繁盛、 风景秀丽的大地上. (中国烟草总公司青州中专学校) 北寨汉墓惊天下苏怡苏轼曾说: 宁可食无肉, 不可居无竹. 竹有节、 竹有隙, 刚直不阿、 虚怀若谷, 为文 人君子所爱.杨万里曾言: 泉眼无声惜细 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泉水无声又滋润万 物, 无论是独善其身还是兼济天下, 都能从 泉的身上找到影子.所以, 竹与泉能兼而得 之乃大快人心之事, 而在沂南县就有这么一 处泉竹相依之所, 名为 竹泉村 . 出沂南县城北行约二十里, 隐约可见山 势起伏.继续前行, 河水清冽, 垂柳林立, 山 石散落, 竹泉村已在眼前.买票而入, 眼前 为凤仪桥, 单拱高弧, 犹如弯月.传说凤凰 曾在此栖息, 皇姑也曾经此入村, 凤仪 之 名可谓实至名归.过凤仪桥迎面便有一水 塘, 水帘自灌木丛中倾泻而出, 跌跌荡荡, 犹 如瀑布.塘中遍植荷花, 盛夏之时, 荷叶田 田, 一片苍翠, 望之顿觉清爽, 正如塘边亭侧 所题 一朵红莲三千水, 半弯明月满亭风 . 前行可见一座石质牌坊, 于丛竹掩映中更显 古朴, 上书 竹泉 .传说郑板桥曾两次来 到竹泉村, 对村中景致多有留恋, 为村人所 请, 留下了 竹泉 三个字. 过牌坊后, 村人生活的痕迹愈加明显, 房屋、 道路, 甚至器具都是石头打造, 犹如进 入石器时代.作为游客, 我自然明白此刻的 竹泉村已然不是过去的竹泉村, 但是那些朴 素无华的村景还是唤起了我儿时农村生活 的亲切感.石头垒就的房屋仿佛还记录着 家人的欢声笑语, 篱笆架上的果蔬似乎还在 等待村人来采摘, 院子里的石磨好像还在发 出 咕噜咕噜 的滚动声, 若不是周遭摇曳的 竹林, 真是恍如回到了过去. 走在石屋间, 嘈杂中隐约传来潺潺流 水声.我们循声而去, 拨开几层竹林, 突见 一条石板路蜿蜒而去.踏上石板路可见中 间水道中泉水正缓缓流淌.在这竹与石之 间, 泉水不曾沾染一丝一毫的灰尘, 一刻不 停地向前奔去. 欲尽其源, 必逆流而上.我们逆水流前 行, 一路群竹掩映, 苍翠欲滴, 过一处仿古建 筑, 来到竹泉.只见长方形的池中一眼泉井 突出水面, 一汪泉水自井中汩汩流出, 淙淙 之声萦绕耳边.泉水晶莹澄澈, 池底石 纹脉络清晰可见.掬一捧泉水入口, 清爽甘 冽, 几多诗情画意弥漫开来.作为山东人, 我对泉水再熟悉不过, 趵突泉遗世独立, 黑 虎泉闹中取静, 但如竹泉一般隐于市井之 中、 流淌于屋脚之间的, 还是头一次见到. 泉边立有一石, 上书 竹泉 二字, 传说为乾 隆皇帝所题, 并留有一联曰 花竹有和气, 风 泉无俗情 . 泉池四周, 翠竹环绕, 漫步其中, 很难想 象这竟然是北方的山林.林下泉水蜿蜒, 潺 潺而过, 虽是夏日, 犹如初秋.置身其间, 不 禁想起王维的那首 《竹里馆》 :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此刻, 远处的喧闹声已经消失, 偶尔的鸟鸣更 衬托了竹林的幽静, 万杆苍竹、 无限幽静俱 为我所有, 独坐溪畔, 人间千古事 不足扰 也!我想, 明朝高士高名迁居此地建村也 是看中了它的清幽雅致吧! 竹泉村名为村也实为村.行走其间, 石屋、 石院、 石磨、 石臼等随处可见, 似乎村民 仍生活其间.买一顶竹笠, 挎一把竹篮, 扯 一匹土布, 沏一壶九转炉烧的竹叶青茶, 尝 一尝煎饼或者粉皮卷大葱, 才能品尽竹泉村 的风味. 山石间,竹赋予泉灵性,泉赋予竹风韵.竹泉相依, 留给我们一处世外桃源般的 所在.此间之乐, 万语千言不足道也! (高唐县局) 世外桃源竹泉村 张玲玲 柿饼是一种很普通的干果, 每次看到它, 我都会想起我的一位大学同学, 心中便涌现 出一种莫名的亲切感. 前年, 我受大学同学的邀请到他的家 乡临沂沂南县做客.当时正值霜降过后, 是沂南柿子成熟的季节.开车驶入高湖乡 明峪庄, 一路上发现村子房前屋后、 田间地 头、 渠旁路边, 满山遍野都是金灿灿、 黄澄 澄的柿子, 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清香, 更像无 数个点亮的小灯笼, 煞是惹人喜爱. 来到同学家中, 发现他的家人也在加工 柿饼, 于是我仔细端详起来.一个个色泽金 黄的柿子被放在一个小型工具上, 用手转动, 几秒钟后, 柿子的外皮就被削干净了, 只保留 接近柿子萼盘和果梗的皮.加工后的柿子, 用一根绳子系住果梗, 一串串挂在房前屋后, 在阳光下晾晒.家中到处都是柿子的海洋, 场面十分壮观. 柿饼现在是吃不上了, 先吃一个柿子 吧, 都是经过有机认证的, 可以即采即吃. 同学递给我一个新鲜的柿子笑着说.柿子 好吃, 但他们加工的柿饼营养更丰富, 而且 在制作过程中表面生成的白霜, 还能治疗 咽喉干痛、 口舌生疮、 肺热等.如今, 沂南 柿饼早已闻名遐迩,远销韩国、日本等国家. 见同学家里一派忙碌的景象, 我也加入 其中.看着一个个经过我的手破壳而出的果 实, 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想象着经过后续 的碳烤、 风干、 揉压等工序, 将会出现的软软 甜甜布满白霜的柿饼, 不由得感叹它的神 奇. 与同学一边加工柿饼, 一边聊着曾经的 过往, 重温一起走过的日子, 感觉彼此之间真 挚的情义依旧. 相聚总是短暂而愉快的, 迎着夕阳金 色的余晖, 我们互道珍重, 挥手告别.时光 飞逝, 转眼间毕业已有十年之久, 如今的我 们早已为人夫、 为人父, 但无论生活怎样变 化、 彼此相距有多远, 同学之间这种深厚的 情谊如朴实无华的柿饼一般, 永不磨灭! (宁阳县局) 柿饼传情 康盟今年国庆节期间, 我大学时的闺蜜婷子 在沂南结婚, 我们应邀而去.沂南煎饼是沂 蒙山区民间传统的家常主食, 也是久负盛名 的地方土特产.我早就耳闻, 一直垂涎不 已.如今终于有机会一饱口福, 心中甚是高 兴. 我们驱车前往, 两个多小时后便来到了 这个历史悠久的煎饼之乡.我们喝完喜酒, 送上祝福后, 看了一下时间还早, 便携小儿四 处赏秋. 此时, 地处沂蒙山区腹地的沂南县山间 的梯田层层叠叠, 秋意盎然.连绵起伏的青 山与传统的沂蒙村居相映成趣, 从远处望犹 如一幅画卷, 美不胜收. 我们不知不觉来到了距县城不远的一个 小村庄, 正逢一群游人围着一个老人, 好奇心 驱使着我们凑上去一探究竟.原来是一位

80 多岁的老奶奶正在专心致志地摊煎饼. 只见老奶奶用勺子轻轻舀起一勺稀薄的面 糊, 倒在鏊子上, 沿........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