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被控制998 2019-12-12
B07 青未了 ・ 随笔

2013 年8月7日星期三 编辑: 孔昕 美编: 马晓迪 有这样一种说法: 中国戏曲确立自 己基本形式的时间, 晚于古希腊悲剧和 印度梵剧.

其中一个原因, 是中国缺少足 够多的长篇韵体诗. 《孔雀东南飞》 和 《木兰辞》 , 因稀而贵的 长诗, 一点没浪费, 都形成了很好的戏剧作 品. 一个戏接一个戏, 好像永远也演不完. CCTV-1播 《花木兰传奇》 , 演到第 21集时, 木兰终于出征了! 《木兰辞》 是一首北朝民歌: 花木兰, 一位勤劳的织女, 因为国家征兵, 年迈父 亲名列军册, 而木兰没有哥哥, 弟弟尚年 幼, 老爹爹必须出征. 此时, 花木兰恤父 怜弟, 毅然替父出征. 十年征战后, 战功 卓著的花木兰, 放弃了皇帝的表彰和赏 赐, 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 重新换上红妆 的花木兰, 让战友们惊异非常. 人们传颂、 演绎这个曲折动人的故 事, 产生了一个又一个比故事原本更动 人的戏剧作品. 花木兰故事触及人们心灵的是 替父 从军 , 是木兰的孝悌之情. 军书十二卷, 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 木兰无长兄 . 这 一点, 无论哪一个版本, 都不能改变. 后来所有的文艺作品, 都在试图对木 兰从军的延伸意义做出更高更深的解释. 一直到了常香玉大师唱: 谁说女子不 如男! 花木兰故事的精神内涵有了一个新 的提升. 虽然诗歌原文中确有这种意思的 流露: 雄兔脚扑朔, 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 走, 安能辨我是雄雌? 但可以肯定, 这种男 女平等的思想肯定不是在 《木兰辞》 流传之 初就明确的. 香玉大师在戏中用一大段唱 腔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 来把这个理念表述 得畅快淋漓, 真是难能可贵. 迪斯尼的动画片, 用我们不习惯的审 美逻辑给我们一个西化的花木兰. 迪斯尼 这一版, 除了 花木兰能在全是男人的军队 里女扮男装生活下来, 她的形象肯定不应 该仅仅是一个美丽淑女 这个概念之外, 其 他还都是遵从了中国的传统思维, 比如对 家族的爱和敬意、 不畏强敌、 爱情美满等等. 如今, 电视剧的编导们认为仅仅是 谁 说女子不如男 还不够! 不深刻, 不过瘾! 花 木兰是拥有男孩性格和气质的女孩也不 够! 花木兰应该是一个爱国爱家、 爱人民、 爱和平、 多才多艺、 能文能武、 精灵一样美 丽多情的奇女子. 魏国要与柔然罢兵和亲, 而一幅刺 绣 和亲图 被认定关系和亲成败. 热爱 和平的花木兰和她的亲人、 乡亲们决心 为 和亲图 的成功努力. 在织绣 和亲 图 的过程中, 她们经历了很多、 付出了 很多. 亲人被杀, 没有吓倒木兰们, 木兰 两次中毒, 险些致残, 都奇迹般地康复, 并且因此练就了绝技, 收获了爱情. 自刘心武研究 《红楼梦》 之后, 许多 编导们对 废太子 这类的情节产生了极 大的兴趣. 这一回的木兰传奇中, 也有这 么一位. 虽然编导们把这位废太子藏得 更深, 还专门在真太子面前竖了一个假 的来吸引大家的注意, 但电视剧固有的 表现手段出卖了编导, 几次特写镜头, 还 是让观众注意到了 罗医生 身后的 小 三子 . 与废太子的斗争贯穿了几乎全 剧. 似乎向人们警示: 最大的困难和危 险, 来自于内部的斗争. 无论怎样, 花木兰替父从军, 已经出 征了. 初入军营的木兰, 女性身份一上来 就被小范围识破, 但我们相信, 在军营 里, 她会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前面所 有的遭遇都是为后面做铺垫, 木兰必将 建功立业、 爱情甜蜜. 今天的文艺作品中, 人们更愿意用 大 是大非、 大情大义 来表达一种情绪, 以此 对故事里的人和事做出一些判断: 只有与 国家、 与民族的命运相关联的故事, 才是好 故事, 而对 小情爱、 小情绪、 小情结 总有 些不屑, 或者说不擅长表现, 时常只把它们 当成那些大故事的附加内容. 这样的表现习惯, 似乎也没有什么 错. 把花木兰的故事置于一个大背景之 下, 赋予一定的思想境界, 看似有些拔 高, 仔细想来, 其实, 原诗当中也确实给 我们留下了这样的思考空间: 花木兰和 她的亲人、 乡亲们, 面对强敌, 没有选择 逃避, 而是勇于担当, 说明他们把幸福的 生活系于了国家的兴亡. 木兰的大义, 完 全有历史的可能, 这就足够了. 改一个戏, 特别是改一个脍炙人口、 大家耳熟能详的戏, 比创作一个新戏更 难. 《花木兰传奇》 能把一个老故事讲得 扣人心弦, 已是难得. (本文作者供职于山东省艺术研究所) 说生育 【文化谐音】 陈炎 大学毕业三十年, 同学们 重归母校, 抚今追昔. 张三说 自己在事业上的成功, 李四说 自己在学术上的进步, 王五说 自己在财富上的积累……言 谈之中多多少少都带着那么 一点儿炫耀的味道. 说着说着, 赵六沉不住气 了, 一拍桌子打断大家: 别看 你们有钱的有钱、 有势的有势、 有名的有名, 可是我问问你们, 各位究竟有几个孩子? 问得大 家面面相觑: 这年头计划生 育, 谁不是一个孩子呀? 赵六 这会儿来了精神: 我就和你们 不同了, 这些年来, 我的最大成 绩就是生了四个孩子! 侯七当 中做了个鬼脸, 一撇嘴说: 拉 倒吧, 我家老母猪一窝还下八 只小猪崽呢! 赵六掏出手机, 打开上面的照片说: 你还别不 信, 这是老大、 这是老

二、 这是 老

三、 这是老四! 于是大家纷纷围了上来, 有人打趣地说: 我看只有老 大长得像你, 其余几个是别人 帮你生的吧? 有人好奇地说: 这四个孩子长相确实不同, 是四个爹呢? 还是四个妈呢? 也有人认真地问: 你生这么 多孩子, 单位还不把你给开除 了呀? 就算单位不管, 孩子可 怎么上户口呀? 赵六得意地 说: 这你就不懂了吧! 老大的 户口在北京, 老二的户口在香 港, 老三这辈子都可以享受欧 盟的福利待遇, 至于老四嘛, 过几年就准备竞选美国总统 了…… 说得大家面面相觑, 各位的面部表情也随之而发 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由怀疑变 为吃惊, 由吃惊变为羡慕了, 仿佛眼前的赵六, 已经不再是 超生游击队队长, 而成为美国 总统他爹了! 趁大家哑口无言之际, 我 冷不丁地问了一句: 我说赵 六啊, 有件事情我一直没搞明 白, 你说这人生究竟是幸福多 呢, 还是痛苦多呢? 赵六说: 我又不搞哲学, 哪里整得明 白! 我接着问: 这事儿你都 没整明白, 那你急急忙忙地整 出这么多孩子来干什么呀? 如 果人生的幸福多于痛苦, 你多 生几个孩子还情有可原;

如果 人生的痛苦多于幸福, 你这辈 子苦得还不够, 要再生几个孩 子接着受苦吗? 见赵六无言以对, 侯七继 续阐发自己的猪崽理论: 我那 天在电视上看记者采访一个 养猪娃, 说你这辈子为什么养 猪呀? 养猪娃说, 养猪是为了挣 钱呀! 记者问, 挣钱为了什么? 养猪娃说, 挣钱是为了娶媳妇 儿呀! 记者问, 娶媳妇儿是为了 什么? 养猪娃说, 娶媳妇儿是为 了生娃呀! 记者接着问: 生娃是 为了什么? 在场的同学们齐声 回答: 生娃是为了养猪呀! 接 着便是哄堂大笑! 赵六被弄了个大红脸, 反 过来问我: 那你说人生是幸 福多还是痛苦多呢? 我说: 活了大半辈子, 我越来越觉 得,人生的幸福和痛苦一样多. 所以生与不生、 生多生少 也是一样的! 我一直以为, 中国之所以 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与我们所信奉的儒学有关. 一 方面, 儒家不崇拜上帝, 而崇拜 祖宗, 于是才有了 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 的古训. 一方面, 儒 家所建构的乐感文化充满了 对生命的热爱与执著, 于是才 有了 好死不如赖活着 、 多子 多福 的信条. 就像那北山愚公 所说的那样: 我死了以后有儿 子, 儿子死后有孙子, 子子孙孙 无穷尽也! 当个体的有限生命 不能借助精神的信仰而企求 无限的时候, 就只能通过肉体 的遗传而加以延续了. 因此, 对 中国人来说, 计划生育是一件 极为困难的事情. 然而, 与信奉肉体血缘的 宗法文化不同, 信奉超验寄托 的宗教文化则认为, 每个人都 具有独立的灵魂, 可以通过与 上帝的沟通而获得不朽, 于是 生儿育女便不具有中国式的 重要意义了. 不过相对而言, 不同的宗教对生育问题的态 度也是不同的. 伊斯兰教允许 一夫多妻, 一个男人最多可娶 四个妻子. 但这一主张最初并 不是为了满足男人的欲望, 而 是为了解决战争中出现的遗 孀以及与之相关的生育问题. 基督教从原罪理论出发, 其禁 欲主义的倾向在客观上不利 于子嗣的繁衍, 所以欧美的人 口并不太多. 佛教具有悲观主 义的人生态度,主张苦海无边、 回头是岸, 因而其最大的 理想不是繁衍子嗣, 而是进入 一种超越生死的涅境界. 因 此在我看来, 如果佛教能够取 代婆罗门教而成为南亚地区 的主流意识形态, 印度似不可 能成为世界人口的第二大国. 当然了, 中国在历史上也 曾受到佛教的影响, 但佛教在 中土的传播中却渐渐改变了 味道, 原来的观音菩萨居然具 有了送子的功能! 可以想象, 赵六同学为了多生孩子, 也不 知向送子娘娘敬了几炷香呢! (本文作者为山东大学副 校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小吃在台湾是一个很重 要的标点符号,甚至是地标性文化舞台的化身.种类之多,难以计数;

店铺之密,鳞次栉比;

味道之美,美不胜收. 不是过誉, 看着、 吃着、 想着, 确有羡慕嫉妒恨之感. 相比较我们身边那些豪华酒店、 奢侈会馆, 小吃小店与行 走在街上的普通百姓融汇一 体,进出如一家,感情更深,构成一幅市井图画.闭上眼想想, 那真的是一种幸福: 清早, 睡眼蒙中来到一 家小店, 就在胡同口, 两张小桌 在屋里, 一张小桌在屋外. 买早 点的大娘大爷, 也不问要什么 就麻利地把一碗饭端上, 都是 看着长大的孩子, 还不知他喜 欢吃什么吗? 饭吃完了, 拔腿就 走, 过几天一起付账. 多少年 了, 早餐就是这么吃的. 晌午, 大人们都去上班, 脖子上挂着钥匙的孩子放学 了, 打开早就盛好的饭盒, 香 喷喷的大米、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