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向日葵8AS 2019-12-06
6

2016 年10 月19 日 星期三 Tel: (010)

62580690 科研 RESEARCH www.

sciencenet.cn 主编: 李晨 编辑: 王方 校对: 傅克伟 E-mail: nkcm@stimes.cn 秸秆颗粒肥生产工厂 秸秆颗粒肥 秦志伟摄 农科视野 秸秆烧了, 雾霾重了, 专家急了―― ― 秸秆颗粒肥研制成了 姻本报记者 秦志伟 秸秆是农作物生产的副产品, 出自于土, 理应归 还于土.

10 月15 日至

16 日, 秸秆颗粒肥料技术与产品 专家评估会在山东省高密市召开,被评估的技术产 品是由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所(以下简 称资源区划所)土壤耕作与种植制度创新团队联合 山东全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全宇公司) 研 制出的秸秆系列颗粒肥, 包括秸秆颗粒肥、 有机无机 复混颗粒肥和有机无机微生物颗粒肥. 据悉, 这是国 内首次把作物秸秆以颗粒肥料的形式进行综合利 用, 该技术产品也得到了专家们的认可. 在记者看来, 与其说是对该技术产品的认可, 倒 不如说是对秸秆新型利用方式的肯定. 推进秸秆资 源化利用 口号喊了多年, 成效却不尽如人意, 也让 社会各界头痛不已. 目前我国秸秆年产量

9 亿多吨, 至少还有

2 亿吨未利用,而已利用部分的合理性也 饱受质疑. 在接受 《中国科学报》 记者采访时, 主持研制该 技术与产品的资源区划所土壤耕作与种植制度创新 团队首席科学家逄焕成研究员表示,秸秆的根本出 路在于肥料化, 根本途径在于产业化. 上述技术产品 也是在这种理念下, 经过近三年的研制应运而生. 秸秆本是宝, 但成了累赘 这几天,北京的重度雾霾信息又丰富了微信朋 友圈. 而此时正值秋粮收获季节, 也是焚烧秸秆的高 峰期, 作物秸秆似乎是 罪魁祸首 . 禁与烧成为了地方干部和农民各自处理秸秆的 方式.干部蹲点守田间, 又化身为 麦田的守望者 , 农民 伺机 一把火, 一场场 游击战 不断上演. 政府禁烧令时时被提及,并鼓励秸秆资源化利 用, 但似乎越禁越烧, 无人机、 卫星轮番上阵, 还在官 网上实时通报起火点, 秸秆焚烧的火势仍屡禁不止. 今年 《政府工作报告》 将草案中的 鼓励秸秆资源化 利用, 减少直接焚烧 改为 鼓励秸秆资源化综合利 用, 限制直接焚烧 . 有的地方老百姓为应对禁烧, 先点村长家的秸 秆, 再点自家的;

政府给农户每亩地补贴

20 元, 让其 运出去,但农民却说给政府

50 元,让其帮着运出 去.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所长任天志提到了 这样的尴尬状况. 这么多年来, 我国并没有从根本 上解决秸秆的合理化利用问题. 任天志说. 秸秆本是宝,怎么成了地方干部和群众眼中的 过街老鼠 ? 资源区划所研究员王玉军在接受 《中国科学报》 记者采访时表示, 作物秸秆富含纤维素、 木质素、 半 纤维素等成分, 是制造有机肥料最好的资源.

2014 年, 国家发改委和农业部编制发布的 《秸 秆综合利用技术目录》 ,提出了秸秆资源肥料化、 饲 料化、 原料化、 基料化和燃料化等 五化 利用途径. 虽然取得一定进展, 但成效尚不显著. 逄焕成 告诉记者, 从今后农业需求来看, 秸秆饲料化、 原料 化、基料化和燃料化所占比重不会过大, 秸秆的根 本出路在于肥料化, 根本途径在于产业化 . 在逄焕成看来, 秸秆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 氮磷 钾以及作物所需的中微量元素, 如若实现安全、 有效 还田,将能显著提升我国土壤有机质和丰富营养含 量, 有利于实现化肥减施与藏粮于地的目标.目前, 我国 26%的耕地土壤有机质低于 1%, 而欧美国家耕 作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通常在 4%以上. 2013―2016 年, 在农业部公益性行业专项 北方 旱地合理耕层构建技术及配套耕作机具研究与示 范 的支持下, 逄焕成团队联合全宇公司进行了秸秆 肥料化 + 产业化的探索, 将秸秆经过捡拾、 粉碎、 加 工造粒等环节, 研制出了系列秸秆颗粒肥料产品. 还田性能好, 地力有提升 秸秆资源数量多、 分布广, 秸秆还田措施成为了 培肥地力的最佳选择,是提升土壤有机质的根本途 径, 得到了农业部等相关部委的重视. 今年

8 月, 农业部下发了 《关于开展农作物秸秆 综合利用试点 促进耕地质量提升工作的通知 (2016) 》 (以下简称 《通知》 ) , 提出 耕地土壤有机质 含量平均提高 1%, 耕地质量明显提升 . 这就涉及到了秸秆还田的方式和性能,也是专 家们最为关心的话题.目前的秸秆还田技术面临主 要问题有: 秸秆体积大、 数量多, 土壤容纳量有效, 无 法完全消纳;

秸秆还田质量差, 影响后茬作物生长;

秸秆还田, 腐解缓慢, 无法快速培肥;

还田量多, 影响 田间机械操作;

农民还田操作复杂, 积极性差. 《通知》 指出, 要探索出可持续、 可复制推广的秸 秆综合利用技术路线、 模式和机制. 逄焕成团队综合 多年研究认为,提高秸秆的还田性能是促进其还田 的有效方法, 秸秆颗粒产品及其还田技术效果显著. 据了解,秸秆颗粒指将风干秸秆粉碎至 0.5~1.0 厘米规格, 随后按照 5%~15%的比例添加水, 混合搅 拌后用压缩法挤压成的棒状物. 从生产到包装我们只需要

6 个工人, 就可以很 好地完成整个生产线;

这里没有高大上的设备, 但每 小时也能生产

2 吨的肥料. 全宇公司董事长彭正侬 向参观者讲述了秸秆颗粒肥生产中设备的简单化和 工艺的简便化, 并在此基础上的高效率和低成本. 彭正侬还向 《中国科学报》 记者介绍了以粉碎+ 热混+搅拌+造粒为核心的秸秆颗粒肥生产工艺流 程.他表示, 秸秆有机质含量高, 可以配合多种养分 物质, 与无机肥及菌肥等相配合. 目前该公司已生产 出秸秆有机质颗粒肥、秸秆有机无机复混颗粒肥和 秸秆有机无机微生物颗粒肥. 长期从事土壤培肥与改良研究的资源区划所副 所长徐明岗研究员在参观和听取报告后认为,秸秆 压缩成颗粒后还田,使土壤与秸秆的结合度得到显 著提高, 还田质量会得到显著提升. 经过项目组近几年在北方不同地区的定位研 究显示,秸秆颗粒还田可更好更快地提升耕层土壤 有机质. 逄焕成表示, 与等量常规秸秆直接还田相 比, 其培肥速度可提高 5%~10%, 耕层土壤可溶性有 机碳也显著提高. 逄焕成介绍, 由于秸秆颗粒化后, 还田量可成倍 增加, 其培肥速度也成倍提高, 利于实现藏粮于地. 值得一提的是, 秸秆压缩成颗粒后还田, 不仅不 影响任何田间操作, 还有利于农业机械化操作. 期待补贴政策更加务实化 目前, 上述技术产品已在山东、 内蒙古、 黑龙江、 吉林、 四川等地区应用, 显示出还田量大、 培肥效果 好、 增产明显等优势, 克服了秸秆直接还田产生的诸 多弊端. 资源区划所副研究员李玉义介绍, 秸秆颗粒还 田在华北、 东北、 西北地区试验结果显示, 作物可 增产 5%~25%, 尤其西北、 东北地区增产效果更佳. 但全宇公司在实践中也有苦衷. 收储成本占到 了总生产成本的一半左右. 彭正侬希望政府能在这 一方面给予补贴. 因为秸秆的产生具有季节性, 导致 秸秆收集时间集中和紧迫,而我国秸秆收储运体系 建设刚刚开始, 相关技术和装备比较缺乏, 没有形成 规范、 高效的收储运模式. 事实上, 秸秆肥料化利用具有特定的公益性质. 在目前生产体制下,只依靠农民的力量实施秸秆肥 料化是不可能的. 由于秸秆肥料化过程中的捡拾、 粉碎、 加工造粒等环节均花费一定的资金, 由谁承担都 有困难. 逄焕成认为, 秸秆肥料化、 产业化的实施主体与 补贴主体应该是秸秆有机肥生产企业, 可依托现有 传统有机肥生产企业并进行适度升级改造,将有利 于推进秸秆肥料化、 产业化进程 . 而针对目前我国土壤有机质提升和秸秆还田补 贴问题, 逄焕成建议, 将补贴主体由农户改为有机肥 生产企业, 在增加补贴额度的基础上, 按照秸秆颗粒 肥生产量和销售量给予企业补贴. 除了补贴,专家评估组还对秸秆颗粒肥产品的 定位及未来产业化方面进行了探讨. 将秸秆颗粒肥 划入肥料类还是秸秆还田类,各自的补贴和政策 是不一样的. 任天志说. 中国农科院烟草研究所党委书记许发辉指 出, 很对人并不赞同把秸秆从田间运到工厂, 然后 再运到田里, 为什么不在田间直接进行处理? 他建 议, 应该在技术路线、 模式和机制上再进行进一步 的探索. 但专家一致认为, 秸秆颗粒肥可作为一种新型 的秸秆综合利用、 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 生态改善的 技术, 在经过长期的试验示范后, 可加以推广应用. 未来, 可以考虑建立秸秆 '

轮还制'

, 多个地块 的秸秆集中到一块地中,一次操作还入大量秸秆进 行农田培肥,每年各地块轮流还田,以快速提升地 力. 逄焕成说. 小沟开在大垄上, 地 膜接缝置于沟内,马铃薯 种植在大垄垄侧距集流沟 处……日前, 《中国科学 报》记者来到甘肃省定西 市安定区香泉镇调研后了 解到,由甘肃省农科院旱 地农业研究所(以下简称 旱地农业所)提出的半干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