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雨林姑娘 2019-12-05
在渠县, 这个传统一直传承着, 家家户户都会 酿呷酒, 酿完后会相互品尝、 评比.

逢年过节、 亲 友聚会、 婚丧嫁娶时, 主人都会用呷酒款待宾客. 酿造呷酒的每道工序讲究精准, 有句口诀: 精选 优质红高粱, 浸泡翻淘呈白黄.去水三天沸煮蒸, 八成熟后起锅凉.发酵下药用秘方, 瓷坛密封耐 贮藏, 年限越久越幽香. 掌握了这句口诀方能酿出美味佳酿. 呷酒酿好后, 还可以再往酒中加入党参、 红花、 何首乌、 红枣等中药材, 增加呷酒的保健功 能.渠县素有 九月九, 喝呷酒 的习俗, 在品酒之 前往酒坛子倒入开水, 然后把一根竹管插入罐中 作为吸管, 最为传统的呷酒饮用方式是一大桌人 共饮一大罐呷酒. 品酒的顺序从长辈开始, 然后依次传递.当 一罐酒快喝干时, 再往里面倒白开水, 直到呷酒无 味, 再把高粱渣倒掉.呷酒老少咸宜, 喝完一圈 后, 那些有酒量的男人已是红光满面, 而不胜酒力 的妇女、 孩子则已微醺. 在2

0 0

0 多年的酿造历史中, 渠县呷酒形成了 完善的民间传统酿造技艺, 具有广泛代表性, 为民 间优秀土特产, 并以其独特魅力顺利跻身 中国非 物质文化遗产 之列. 高梁本身营养丰富, 蒸酿成的呷酒更具有全 面的营养价值.加之, 还掺入了适量中药材, 有增 进了舒筋活血和除湿之功效.

0 9

2 0

1 8 年8 月3

1 日 星期五 主编: 郝良编辑: 韩春艳 风土志连载

邮箱:

3 2

1 3

4 5

6 2

6 6 @q q . c o m 都市慢生活我的故乡有一种房屋建筑叫青瓦泥墙, 简称瓦 房.说起它的建造可谓是件艺术创作, 真正体现着 一代人的工匠精神.它是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 结晶, 故乡人世代都居住在这样冬暖夏凉的瓦房 里. 一副墙板 (木质的模子) , 一个墙锤, 一块扇 板, 一堆黄泥, 一堆石头, 在人们手中拿捏些时光 就成了房子;

放上木头作梁, 盖上青瓦, 一个完整 的建筑艺术呈现在世人的眼帘. 挖基坑是起步, 也是最为重要的, 大约深度为 两米, 它决定着房屋建筑的稳定性.选上一块好 地, 预想好要盖几间房, 如何布置, 一切就绪便根据 脑海里的印象着力挖基坑.建造者们那时没有现 代化的测量仪器, 全凭眼力、 经验、 感觉, 用一根木 棍插在起点, 拴上一根细绳拉向另一端, 然后用木 工做活计使的木尺丈量好需要的距离, 再插上一根 木棍把绳头固定在上面.同样, 在预定宽度的或左 或右再布置同样的棍和线, 然后用三角尺丈量是否 垂直, 是否精准, 同时用大拇指和眼睛观测各种指 标是否正常, 两根绳中间的部分就是需要挖的.挖 好后, 把准备好的石条、 石块按照平稳条件堆叠在 基坑里, 相互交错着促进稳固性, 一直码到地面以 上五十公分左右的高度, 为的是防止雨水浸湿墙 角.基坑填满后, 站在不远处望去仿若一个迷宫, 人们把它叫做基脚. 基脚完成, 接着就开始筑墙.将选好备用的 土壤挖松散, 洒上少量的水, 致略为湿润即可, 不 易过于潮湿.人们把墙板架在基脚上方并加以固 定, 再将泥巴倒入墙板里, 掌墙锤的人使劲捶打, 整个过程是一层一层往上叠, 边倒泥边锤, 这样便 于粘合得更紧.墙锤一头宽一头窄, 各有各的作 用, 交替使用;

大头负责大面积, 小头负责四周、 角 和中间部位的细节, 主要使泥土粘合得更牢.泥 巴一点点装入墙板, 掌墙锤的不停地锤, 待泥巴塞 满墙板时一个墙也就算完成, 即取下墙板继续下 一个, 周而复始地做着同一个动作, 一面面泥墙便 出现在眼前.由于条件有限, 没有机械化设备, 所 有程序皆为人工操作.泥巴的运送靠人力用背篓 背上墙, 用撮箕端上墙, 待墙到了一定高度人们就 用木板搭建一个小桥, 背着泥巴走在架空的木桥 上, 咯吱咯吱的响. 刚筑成的墙, 表面毛糙, 这时扇墙工提着一块 木制的扇板用巧力先重后轻的把墙面打平整、 抹 光滑.不知道多少个来回过后, 迷宫一样的基脚 上架起了高墙, 在这样有了高度的墙上, 他们就会 使用一个拴着一根细绳的铅锥 (锥形的铅块) 从各 墙角、 墙面放下去测量是否垂直.到达一定高度 后就需要晾墙, 在晾之前人们会把作为楼层的承 重木杆搭在墙上事先留好的孔里.待墙上的泥巴 干到一定程度又才开始往上重叠, 往顶部走就是 成三角形叠加, 留下的阶梯用于放置承受青瓦压 力的木头梁杆.就这样故乡风格独特的建筑基本 建成, 把梁拿上房顶, 用钉子钉上放置瓦片的木 板, 房屋框架就完全成型. 墙建好, 等待的便是覆盖顶部的青瓦, 青瓦为 黄泥烧制而成.把实木瓦盘固定在晾晒场上, 瓦盘 是做瓦坯用的, 上面放上瓦桶 (圆柱形的特制桶) 便 可以配合使用做出瓦坯.在空地上挖一个大坑, 然 后把黄泥倒入里面, 加入水, 有的时候还会加入一 些牛粪, 然后让牛在坑里来回踩, 踩到泥黏性十足 为止.随之, 把黄泥码成一个大方块, 用像古代弓 箭一样的切割刀将泥切成厚度均匀的泥片.把瓦 桶放在瓦盘上, 瓦桶分为木桶和布桶, 布桶套在木 桶的外面, 木桶用于固定形状, 上面有四根凸起的 木制痕条用于分割瓦片, 布桶则是用于防止泥巴粘 到木桶上.将切好的泥片围在布桶外面, 用铲子将 其抹平整、 光滑, 抹的同时瓦盘可以旋转便于使泥 和铲子快速接触节约时间.做好后, 将木桶连同做 好的泥桶提到晾晒场上, 松开内部的小机关便可取 出木桶和布桶, 剩下那光滑的泥桶在晒场上.等晒 干后, 提起泥桶, 轻轻拍打, 顺着四根木痕的印记, 泥桶变成了四片泥瓦.随后将泥瓦投入瓦窑, 干闷 些许时间, 加上柴禾, 烧上几天几夜, 再往瓦窑顶部 的窑田里放上水闷些时候, 打开窑子得到的便是一 窑青色的瓦片.瓦运回去, 盖在修好的房子上, 完 整的一个建筑也就完成, 最后只剩下了装潢. 青瓦泥墙的房子装饰很简单, 院坝里用青石 板铺设好, 用水泥勾好缝隙, 房间地面皆用水泥打 成平整光滑的.二楼上有的用竹子编制而成, 有 的用木板加泥土混合做成土楼用于堆放粮食, 还 有的干脆直接用木板.门, 几乎都是请本土木匠 用纯天然实木材料制成, 虽然做工没有市场上的 那么完美, 但结实并且环保.再添些家具, 挂些墙 画, 一个新的雅舍建造完成.山村里宁静, 鸟雀声 声, 青瓦上方飘荡着袅袅炊烟…… 简单的建筑, 凝聚着上一辈人的辛劳和智慧, 他们没有现代化科技的支持, 完全靠人工, 说它是 一件艺术品也不足为过.如今, 各村家家户户都修 起了钢筋水泥小洋楼, 青瓦泥墙房就渐渐没落了, 但在我眼中, 瓦房依旧是乡村最美的一道风景线. 青瓦泥墙房 浦站先 咂酒醉 刘万基 秦明月当年就是这码头一大船家长 的千金.江长水十三岁在秦家当 秋尔 (长工) 时, 人虽小干活却异常机灵、 勤奋.人家的小秋尔放牛只放牛、 割草只割 草, 江长水一去就学大秋尔, 早上手里牵 着头牛出门、 背上还背了个草背篼, 一到 河边、 岩湾, 把牛绳往牛角上一绕, 就让牛 啃草去了, 他则一边瞅着牛, 一边割起草 来.回家, 人家手上只有一头牛, 江长水 的背上却多了冒冒梢梢一篓草.晚上人 家看船守地, 只是睡觉和注意周围动静, 江长水却一手提着个 手冲子 (一种举重 石器) , 一手提袋桐米 (点灯原料) , 怀里揣 着一支笔、 一本 《百家姓》 或一本 《四书》 、 一本 《五经》 , 天黑把身体一锻炼就点着桐 米灯读上一两个时辰.人家锄地、 挑粪回 来, 一把锄头或一担桶, 江长水常常还捎 带一捆干柴.别人犁田耙地只扛犁耙只 牵牛, 而江长水往往还捎带着一把锄头, 活一完就把坡头坎里的野草, 铲修得干干 净净、 面目一新.人家的管家赶场是主人 说啥买啥, 江长水见当家的烟叶没了、 老板 娘和秦家女子的胭脂口红快完了或发现有 精致好看的发夹、 髻网、 绾线, 也精挑细选 些回来, 价钱往往还比平时便宜.秦家看 江长水干啥精啥、 百里挑一, 又知书识文, 就让他跟着当家的操劳起水上的买卖来. 上船不久, 从小生在河边的江长水就成了 秦家船上的好把式, 撑舵使艄、 拉纤下水、 放船过滩, 哪里最关安危, 哪里第一个就有 江长水的身影.日久天长, 秦家也就把他 当 二当家 了.远近闻名, 自幼修习古诗 辞赋、 擅长琴棋书画的秦家大小姐, 也日渐 生情爱上了江长水.每当江长水出行或要 回家那几天, 秦明月就要以念及父亲为名, 去码头送行和遥望等待那远回的帆影.至 今江长水还珍藏着一面质地细软、 针脚精 美的白绸彩绣手绢, 上面绣着奇险的山势、 宽阔的河面, 几只桅杆高立的竹篷船逆水 上行, 通透、 深远的天空间如几行鸿雁, 那 是秦明月的文字: 上水难, 下水险.一流 淼远, 梦里西蜿蜒.谁家女子崖边立, 痴问 秋水, 郎君何时还…… 一想到这些, 年长的人就揣测: 人家 江长水是牵挂岸上那荒冢的秦明月呢! 江长水回去在码头上没蹲几天, 从小 做事细心的老三顺当就回来了. 大哥也 是有头有脸的人, 原来说的借你的 '

八字 大'

, 几个后人那里一个住几天, 你这一 走, 旁人不说大哥大嫂没有孝心?爸, 你 还望你子女有个好运气好名声吧? 江长 水一想, 平时老大在几兄妹里, 起了半个 父亲的作用, 加上老大也来接自己了, 顺 丽也在那里, 就依从了顺当的话, 好, 一 家住几天! 便到了老大顺水那里. 老大家只有两间卧室, 一间他两口, 一间儿子.餐厅腾出来给了顺丽在住, 余 一间是只能搭一张书柜、 书桌和一个小凳 的书房.那是装修时, 让餐厅客厅合二为 一挤出来的一绺.老人还没去, 大儿媳妇 侯勤就早早把小儿的卧室给腾出来, 等老 人去了.小儿就搬进了那间只有四平方 米的书房.江长水一看, 孙子睡觉, 一张 门板铺上一张旧棉絮就是一张床;

孙子学 习, 门板一立, 小凳才有位置搁.老人无论 如何都要孙子过去和他住一起, 顺水见公 孙俩亲热, 也就点头同意了.晚上, 孙子做 作业, 爷爷就早早给孙子把枕头、 棉絮理 好, 还把一袋热水放在被窝里, 给暖得热乎 乎的;

孙子一上床, 说是爷爷年龄大了没有 火气, 就把爷爷的一双脚搂在怀里, 公孙俩 就像一对老少 哥们 般亲密.放学回来, 一个人没跨进门槛, 老远就叫 爷爷 ;

一个 一见到孙子就笑得格外灿烂…… (十二) 丢失蒋兴强巴渝有酒叫咂酒 高粱药材掺其间 男女老少皆适宜 不见咂酒不开宴 半罐高粱香犹醇 三续开水糟仍甜 一枝竹管吸宕渠 罐底日月手中旋 脸绯红 心意猿 谈笑风生话丰年 你一罐 我一坛 十里乡亲展笑颜 罐里酒 心中事 快意情仇如云烟 今宵醉 明晨醒 恩怨爱恨一起干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