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645135144 2019-11-30
1 /

21 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 2025》 新华社北京

5 月19 日电 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国制造 2025》, 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 基.当前,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和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必须紧紧抓住当前难 得的战略机遇,突出创新驱动,优化政策环境,发挥制度优势,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 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中国制造 2025》提出,坚持 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 本 的基本方针,坚持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 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 的基本原则,通过 三步走 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 步,到2025 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第二步,到2035 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 阵营中等水平;

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 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围绕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国制造 2025》明确了

9 项战略任务和重点:一是 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

二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三是强化工业基础能力;

四是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五是全面推行绿色制造;

六是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聚焦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 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 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领域;

七是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

八是积极发展服务型制 造和生产性服务业;

九是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中国制造 2025》明确,通过政府引导、整合资源,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 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五项重大工程,实现长期制约制造业发 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为确保完成目标任务,《中国制造 2025》提出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公平竞争市 场环境、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中 小微企业政策、进一步扩大制造业对外开放、健全组织实施机制等

8 个方面的战略支撑和 保障. 《中国制造 2025》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意义,加强 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研究制定实施方案,细化政策措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2 /

21 中国制造

2025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 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 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 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 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 位.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 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 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 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 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 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 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

(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 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基于 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

网络众包、协同 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 价值链体系;

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 域.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我国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巨大挑战.国际金融 危机发生后,发达国家纷纷实施 再工业化 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加速推进新 一轮全球贸易投资新格局.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谋划和布局,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 工,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拓展国际市场空间.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 家 双向挤压 的严峻挑战,必须放眼全球,加紧战略部署,着眼建设制造强国,固本培 元,化挑战为机遇,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

3 /

21

(二)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超大规模内需潜力不断释 放,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各行业新的装备需求、人民群众新的消费需求、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新的民生需求、国防建设新的安全需求,都要求制造业在重大技术装 备创新、消费品质量和安全、公共服务设施设备供给和国防装备保障等方面迅速提升水平 和能力.全面深化改革和进一步扩大开放,将不断激发制造业发展活力和创造力,促进制 造业转型升级.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制造业发展面临新挑战.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强化,劳动 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投资和出口增速明显放缓,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 张的粗放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刻不容缓.形成经济增长新 动力,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重点在制造业,难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制造业.

(三)建设制造强国任务艰巨而紧迫.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建立起门类齐全、独立完 整的制造体系,成为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和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持续的技术创新,大大提高了我国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载人航天、载人深潜、大型飞 机、北斗卫星导航、超级计算机、高铁装备、百万千瓦级发电装备、万米深海石油钻探设 备等一批重大技术装备取得突破,形成了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我 国已具备了建设工业强国的基础和条件. 但我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 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以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创新体系不 完善;

产品档次不高,缺乏世界知名品牌;

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 出;

产业结构不合理,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

信息化水平不高,与工 业化融合深度不够;

产业国际化程度不高,企业全球化经营能力不足.推进制造强国建 设,必须着力解决以上问题. 建设制造强国,必须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战略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加强统筹规划, 突出创新驱动,制定特殊政策,发挥制度优势,动员全社会力量奋力拼搏,更多依靠中国 装备、依托中国品牌,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的转变,中 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完成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战略任务.

二、战略方针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4 /

21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 化道路,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 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 大技术装备的需求为目标,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完善多层次多类型人 才培养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制造文化,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 史跨越.基本方针是: ――创新驱动.坚持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完善有利于创新的制度 环境,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突破一批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促进制造业数字化 网络化智能化,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 ――质量为先.坚持把质量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生命线,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加 强质量技术攻关、自主品牌培育.建设法规标准体系、质量监管体系、先进质量文化,营 造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走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 ――绿色发展.坚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着力点,加强节能环保技 术、工艺、装备推广应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回收利用效率, 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 ――结构优化.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关........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