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梦三石 2019-11-17
58 清华校友通讯 清华难忘多磨练, 边疆苦斗十五年.

东风创业改革潮, 夕阳"自乐"彩云间. 出身贫苦 磨砺清华 我1937年2月出生在江苏张家港市一 个贫苦农民的家庭,父母亲都没有文化. 只有一个比我大13岁的姐姐,早已出嫁. 一家三口人,日子过得很清贫. 我之所以能有读书的机会,完全是共 产党新中国提供的.今年是建党九十周 年,我首先要感谢党的培养和关怀. 1956年8月我从江苏苏州高级中学毕 业,在一片向科学进军的号角声中考入清 华大学,成为我们村上一百多户人家中的 第一个大学生,心情无比激动,对未来充 满憧憬.来到北京,进入清华校园,第一 眼看见的是"欢迎您――未来的红色工程 师"的大横幅.刚开始第一学期生活是非 常紧张的,而且从高中时的学习方式转变 到大学的学习方式,感到不习惯,不适 应. 我们这一届大学生,现在回忆总结, 好像很有特色,有些与众不同.学校生 活不是以学习读书为主,而是以思想改 造、政治活动贯彻始终.我想大家都不 会忘记"反右大辩论""十三陵水库劳 动""大炼钢铁""红专大辩论""教育 革命""反右倾""三面红旗"等等,运 动一个接一个.我们这些所谓的学生干部 们经常开会到深夜,研究排队班上同学们 的思想状况.美其名曰"要确保班上的每 一个同学在未来的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成 为有用的人才".现在反思我的大学生 活,我没有用"学习"、"知识"方面的 用词来概括,而是使用了"磨练"二字. 我并不是想说在大学没有学到知识,而是 认为受到的"磨练"比学到的知识更多更 有用(当然这只是对我个人而言,不能推 而广之). 请缨边疆 九死一生 1962年初大学毕业分配,我响应号 召,不顾个人的实际困难(我是独生子, 家有年老多病的父母亲),积极带头,报 名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 最艰苦的地方去.分配方案下来,我分到 自拍贡子才(1961机械) 贡子才与老伴游宝岛台湾 我与清华

59 2012年(上) 了内蒙古牙克石林区.听到此消息,我母 亲反应强烈,要以死相抗.对此,我仍顾 全大局,无条件地服从了分配,尽管心里 不太痛快.清华这一届毕业生一共分配去 8人,只有一人没有服从分配. 我们7人结伴同行,从此我们在林区 苦斗了15年.林区的生活是艰苦的,没有 大米、白面,油很少,没有蔬菜.因为无 霜期很短,本地只能产土豆、大头菜等少 数几个品种.冬天冰天雪地一片银装素 裹,夏天还是很美的,很像一个大花园, 野果遍地,如今高贵身份的"蓝莓",国 宴上的"红豆酒",都是当地的特产.但 是精神上和工作上的艰苦,让我们感怀至 今.因为到林区后,正赶上困难时期,工 厂连续三个月没有发工资,我们只有靠厂 里发的"饭票"度日.工作又无事可干, 大家只好围着炉子烤火.我们这些知识分 子也经常在一起发发牢骚.当时,大部分 人都还没有成家,我和"压一"的郑蔚云 毕业后结婚,到了林区后有个小家,他们 也就经常来我家聊天,或改善生活.为此 文化大革命开始,我们成了"反党反社会 主义"贡家黑店.有两个朋友受到批斗, 戴高帽游街,并押回原籍监督劳动.接着 扩大化愈演愈烈,内蒙古的"内人党"全 国闻名,并荒唐地提出"共产党员"即是"内人党员".这样,我也就成了所 谓"内人党"骨干.因为"四清"时贯 彻"三线"建设的方针,所以,我们林 区由我带队共有6人被派到呼和浩特蒙字 123部队学过枪械.抓"内人党"时,就 被认为这是为"内人党"政变做准备.因 此我家被抄,我和爱人被贬到"劳动队" 掏大粪,当力工一年有余.后开始平反, 此时中苏关系极度紧张,家家忙着挖"防 空洞".林区一到晚上,到处发现有信号 弹升起.配合"珍宝岛"、"吴八老岛" 冲突,战争好像即刻就要爆发.当时,领 导命我立即做好打仗的准备,目标是"反 空降"、"反坦克".于是,我领了几个 人,研制"手榴弹"、"地雷"、"爆破 筒",反空降的土炮等.厂内还组织了技 术人员制造步枪、冲锋枪,战争气氛到了 极点.1970年1月呼伦贝尔盟军分区召开 战备会议,我们代表牙克石林区武装部参 加在海拉尔军分区靶场的实弹射击表演. 首先是反空降,据说只要把炮弹打到天空 中爆炸,弹片把降落伞穿破,伞兵即会丧 命.没想到我们的炮弹第一发发射成功, 第二发却在炮筒中爆炸.我和另一人被气 浪弹出两米多远,身中八个弹片,被立即 送往医院救治.伤好后我丢失了四个手 指、两个脚趾,至今身上还留有弹片.由 于住院时间长,体重也增加了二十多公 斤,从此成了胖子. 在林区15年,由于"文革"及困难时 期,没有干多少工作,也没有什么成绩, 但是却建立了良好的群众关系.在我调离 林区时,有四十多位朋友自发到离厂区 很远的火车站送行,场面至今令我铭记于 心.再有我受伤住院,有一位朋友已接到 调令返湖北家乡工作,可他毅然推迟报 到,主动到医院护理我一周后才离开.至 今回忆起这些,感到为人一生,能有这些 朋友的友谊,真是足矣. 东风创业 乐途有为 1978年8月通过朋友关系,我被商调 到东风汽车公司工作.先分配在铸造二 我与清华

60 清华校友通讯 厂,先后任车间副主任、主任、厂总工程 师等职.此厂三千余人,专门生产汽车底 盘铸件,绝大部分是球墨铸铁件,有从德 国进口的"BMD"高压造型线.此时正 赶上粉碎"四人帮"之后,我们国家进入 "改革开放"阶段,为我们这些"臭老 九"创造了"大有作为"的机会.我在 "BMD"自动线工作,研发了"自动停 工计时装置",协调了全自动线二十多个 工位的互相支持配合,使班产大幅提高. 我的论文《论自动化铸造生产的管理与评 价》获东风公司科技论文一等奖,在全国 铸造学会年会上宣读,并在铸态球铁的发 展方面作出较大贡献. 1984年底我调入东风汽车公司通用铸 锻厂任厂长,率先提出了开展"企业文 化"建设,独具特色地在全厂职工中树立 起"大树底下不乘凉"精神,打破了专业 厂依赖总厂的不良作风.1989年10月中央 电视台经济频道作为专题进行报道,本人 也受到中央电视台"企业文化建设"的独 家采访. 1990年5月调入东风公司机关,任能 力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兼工艺处长.邓小 平南巡讲话时,倡导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我理解应该让一部分有知识的人先富起 来,要为他们组建一个创造发明的平台, 因此着手组建了两个公司,其中一个还是 十堰市首个中外合资企业.没想到这与东 风公司的全局考虑产生矛盾,于是被调动 到东风汽车装备公司任副总经理,分管设 备处、装备管理处和后方生产处. 1996年12月退休,我为调整装备公司 所属六个后方厂的产品结构,在日益发展 的市场经济中,积极出谋划策,开发农用 车生产,受命于调研、开发、布点、筹建 等工作,组建了张家港农用车厂、河南鹤 壁农用车厂、安徽宁国甲路农用车厂等单 位参加的东风装备农用车集团公司,首任总 经理.后又与东风实业开发公司所属农用车 公司合并,成立"东风农用车公司". 在多年的工作中,我的最大体会是:

一、做人,要有三乐:乐业、乐心、 乐情;

奋斗、知足、交友.

二、做事,要重三实:以实为本,实 事求是,实实在在,少图虚名.

三、做领导,要爱三才:要以人为 本,尽可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发现人才, 培养人才,尊重人才. 我这一生,真正做了一些工作,并且 取得了一点成绩,那是在1976年来到东风 汽车公司,并遇到了国家的改革大潮,总 结为"东风创业改革潮". 现在70有余,已进入安度晚年阶段. 对晚年生活的评价,虽然退休工资不高, 但自己觉得,衣食无忧,没有更高要求, 国家经济地位不断提高,人民生活不断 改善,对此均感到满意.记得过去曾对同 学们说过"忘记过去,不比现在;

只为今 天,不想明天",还在拜年时写过"白发 悄然至,笑谈当年事;

告别苦行僧,争当 快乐鸟",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生活质量, 分享新时代科技成果.现今我想说的,人 活着的最高境界就是"快乐"二字,我对 自己的评价是"夕阳自乐彩云间".快乐 是要自己去找的,快乐是属于自己的,快 乐是一种心态,快乐是对一切的超脱,快 乐还得讲究科学.祝愿我们班的每一位同 学及家属都快乐! 2011年4月 我与清华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