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5天午托 2019-11-12
要闻03

2019 年5月7日星期二 组版编辑 李俊 美编 单莉伟 (上接第一版) 我一直觉得共产党的事业是伟大的事业, 我也愿意为了这个事业而奋斗终身.

1956 年, 陈俊武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在入党志愿 书里坚定地表达自己的心声.

1960 年3月, 松辽石油大会战打响, 铁人王 进喜带着他的

1205 钻井队走进一片蛮荒的大 庆.没有吊车和拖拉机, 他和队里

30 多个伙伴 人拉肩扛, 硬是把

60 吨重的钻机挪到井场, 将40 多米高的钻井塔伫立在了荒原上. 宁肯少活二十年, 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 王进喜和老一辈石油人的努力, 终于使中国政 府能够向全世界庄严宣告: 中国依靠 洋油 的 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有了石油, 但当时国内落后的炼油技术却不 能对原油进行有效深度加工, 也无法从中炼取数 量更多、 质量更高的汽油、 柴油等轻质油产品. 这就像有了上好的稻谷, 却依然吃不上香 喷喷的白米饭. 陈俊武打了个形象的比喻. 时不我待!1961 年年底, 石油工业部决定 抽调科研、 设计、 制造、 基建和生产等方面的骨 干力量, 自力更生开展流化催化裂化、 延迟焦化 等5项炼油工艺新技术攻关.这5个项目, 后来 被称为炼油工业 五朵金花 . 时年

34 岁的陈俊武, 受命担任我国第一套 流化催化裂化装置的设计师. 所谓流化催化裂化, 是炼油工业的关键技术, 是石油精炼中最重要的转化工艺之一.当时, 这 类装置在全世界不过几十套, 技术被层层封锁. 怎么办?消化资料、 分析计算、 对比论证…… 为了攻关, 陈俊武他们常常一天伏案十几个小 时, 脑子里全是数据和方案.不但要加班加点 工作, 他们还要忍受食不果腹的煎熬. 那时大 家的伙食, 几乎顿顿都是不见油的清水熬白菜, 偶尔吃个豆腐渣, 就算改善生活了. 陈俊武说, 虽然大家饿得双腿浮肿、 眼冒金星, 但科学报国 就是要有牺牲精神, 咬着牙也得熬过去.

1962 年9月, 难得的机会终于来了!陈俊 武被石油工业部派到古巴考察.他终于能够近 距离接触当时世界先进的炼油厂. 从没见过的庞大塔器、 繁杂的英文资料, 陈 俊武想学的实在太多.他根本想不到外出游历 景点、 娱乐, 每天就是争分夺秒地看资料、 向人 求教、 整理一切有用的信息. 其间, 陈俊武他们还经历了震惊世界的 古 巴导弹危机 . 战争一旦爆发, 哈瓦那可能会变 成一片废墟, 我们也可能成为俘虏. 回想往事, 陈俊武平静地说, 不管遇到什么危险, 国家需 要我们, 我们就得把这个担子挑起来. 几个月后, 结束考察回国时, 陈俊武的行李 中没装一件 洋货 , 而是塞满了

20 多本学习笔 记. 出国前, 我母亲还是一头黑发.回来后, 我 吃惊地看到母亲竟已白发苍苍.姐姐流着泪告 诉我, 母亲是担心我的安全, 一夜白头. 至今, 说起母亲, 陈俊武还是很心疼. 资料可以参考, 克难攻坚还得靠自己.上 百套仪表, 数千个大小阀门, 近两万米粗细管 线, 都要在设计中做到准确无误、 万无一失.争分夺秒、艰苦攻坚,陈俊武他们终于拿出了1000 多张设计图纸.各环节工作人员按图索 骥进驻现场开始施工备产, 已经是抚顺设计院 副总工程师的陈俊武经常忙得脚不沾地儿, 这 个找、 那个叫, 这边开会、 那边答疑, 他没明没 夜, 吃、 住都在施工现场.

1964 年夏, 陈俊武第二次赴古巴学习.在 半年的跟班实习中, 他参加了催化裂化装置开 工、 正常生产和停工检查、 检修的全过程.他在 现场为双方人员当翻译, 在装置操作室仔细观察 操作参数变化, 寻找规律, 一一记录, 并为国内在 建的流化催化裂化项目提出了

100 条修改建议.

1965 年春节一过,抚顺石油二厂人员骤增, 气氛紧张.石油工业部的领导来了, 北京、 抚顺的专家来了, 论证、 制定操作规程, 所有的 人都在为最后的冲刺忙碌着.

1965 年5月5日, 是中国炼油工业史上一个 划时代的日子, 抚顺石油二厂年加工能力

60 万 吨流化催化裂化装置投料试车运行.成功了! 清澈的高品质汽油从管道中涌出来的那一刻, 在 场的领导、 技术人员和工人们, 无不热泪盈眶: 中 国不仅能采油, 还能炼出高品质汽油了! 这项技术, 由我国自行设计、 自造设备、 自 行施工安装, 一举带动我国炼油工业重要技术 跨越

20 年, 接近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有了自主设计的催化裂化装置, 我国的炼 油工业的发展从此进入了快车道.在以陈俊武 为代表的几代人的努力下, 目前我国催化裂化 工艺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有150 多套不 同类型的催化裂化装置建成投产, 年加工能力 近2亿吨.催化裂化工艺为国家提供了近 70% 的车用汽油、 40%的丙烯和 30%的柴油. 也就是说, 如今我们只要出行用车, 都在享 受着陈俊武等老一代科学家的炼油成果. 创新引领春色浓 创新永远没有交卷的时候. 上世纪

60 年代, 我国继发现开发大庆油田 之后, 又在山东、 河南等地发现了新的油田.为 了改善石油工业的布局, 石油工业部决定在豫 西建设一座年加工规模

250 万吨的炼油厂和总 容量

15 万立方米的储备油库.

1969 年年底, 陈俊武作为首批人员, 随石 油工业部抚顺设计院搬迁到位于豫西山区的洛 阳市宜阳县张坞乡竹园沟.从城市到山沟、 从 楼房到窑洞和板房, 陈俊武他们坦然面对, 没有 牢骚和怨言.他多次往返火车站接送人、 搬行 李.42 岁的陈俊武扛着沉重的大箱子, 在坎坷 不平的黄土路上踉跄行走, 寒风刺骨, 他的棉袄 却一次次被汗水湿透. 扎根洛阳这方土地, 陈俊武一干就是半个 世纪. 在阴冷潮湿、 昏暗无光的窑洞,在透风漏雨、 不挡寒暑的板房, 陈俊武和同事继续为提升 炼油技术孜孜不倦地攻关. 当时,陈俊武看到国家钢材匮乏,资金紧张, 新建炼油装置十分困难.他就思考, 能不能 设计一种投资少、 上马快, 对原油只需中等程度 加工的炼油装置呢? 他和同事们反复讨论, 提出了蒸馏―催化 裂化联合装置的方案, 即把原油蒸馏和催化裂 化两个装置合二为一,简称 一顶二 .1972 年, 这套装置在辽宁锦州试运行成功.

1978 年3月, 陈俊武光荣地参加了全国科 学大会, 他为之付出心血的催化裂化项目作为 重大科技成果在会上受到表彰.会上, 邓小平 提出的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让陈俊武至今振奋 不已.他真切地感受到, 科学的春天真的来了! 这一年, 他被任命为石油工业部洛阳炼油 设计研究院 (今为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 副 院长兼总工程师.他指导设计的我国第一套年 加工能力

120 万吨的高低并列式提升管反应及 旋转床烧焦工艺的催化裂化装置也在浙江镇海 炼油厂开车成功. 这一年, 由他指导设计的中国第一套快速床 流化催化裂化装置在乌鲁木齐炼油厂试运成功. 按照发展规律, 世界炼油工业技术每五至 六年就有一次大的突破和发展.陈俊武就像战 斗在最前线的指挥员、 战斗员, 始终穿行在炼油 工业技术的前沿阵地, 观察、 思考. 同轴式装置的诞生和成长是陈俊武的又一 卓著贡献. 兰州炼油厂原来的移动床催化裂化装置是 上世纪

50 年代前苏联设计的, 产能低、 成本高, 已经成为厂里的包袱.1980 年, 该厂总工程师 龙显烈在洛阳炼油实验厂的同轴式技术通过鉴 定后, 就联系陈俊武, 想采用这项成果建设一套 年加工能力为

50 万吨的大型同轴式流化催化 裂化装置. 由于该项技术涉及工艺、 机械和仪表多个 专业, 上级主管部门的一些同志对陈俊武方案 的安全性提出了质疑.陈俊武用精准的数据据 理力争, 并立下 军令状 : 出了问题我陈俊武 负责! 1982年秋, 按照陈俊武提出的技术方案建设 的兰州炼油厂 50万吨/年同轴催化裂化装置顺利 投产, 再生效果在当时居全国之首.这套装置使 兰州炼油厂效益大增, 成了厂里的 金罐子 .

1982 年石油工业部决策成立炼油新技术 攻关组, 陈俊武担任了新的催化裂化技术攻关 组组长.部里交给他两项任务, 一是完成国家 六五 攻关课题―― 大庆常压渣油催化裂化........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