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cyhzg 2019-11-10
责编 李凤 / 美编 王超 / 邮箱 cunbu2013@126.

com / 电话 010-85166119 2019年 1月 30日 星期三 CHINA TOURISM NEWS・COUNTRY WEEKLY

04 行走 T R A V E L 过小年,海南无异于北方,免不了祭灶、扫屋、置办年货.此外,海南还有一种独特的习俗 贴挂红 ,即在小年这天贴对联、年画、 利是钱 ,挂红橘、红灯笼,以纳吉祈福.贴对联迎新接福,一般由家中年轻男丁主事完成,意指后继有人、人丁兴旺.或祖孙配合,或父子结对,一人贴一人看,对联在一呼一应中周正地紧紧亲吻在墙上,事后迎来全家人的掌声.如此浓烈的抒情,和着映红的笑靥,升腾于团圆的心中.贴好对联,再贴年画增彩,重点不忘贴 利是钱 .平安顺利,大吉大利,好运连连,不言而喻.作为海南年俗必备元素之一, 利是钱 常为书本大小,鲜红纸、元宝孔,或全红或金红相间,有的上下平口,有的上口平下部现棱角,配祥瑞文图,不一而足.张贴时,可稳坐于对联横批之上,也可一头紧贴门楣,其余大部分灵动飘扬.周游海岛故乡,仿佛极其重视一种心灵的图腾,家家户户门前都有四张 利是钱 赫然在目.而其余小门上也不甘示弱地呈现如此鲜明的标识,甚至连家里与 柴米油盐酱醋茶 相关的瓶瓶罐罐,以及水缸、炉、灶和犁、耙等农具上,都有 利是钱 的盈盈光芒闪耀,投影在房屋的每个角落,化作一首首红火的渗透生活气息的歌.利是,亦叫 利市 或 利事 ,古已有之.见 利是 ,则赏笑脸,享欢乐,遇好运.海南过小年贴上 利是钱 的风俗始于何时则查无可考,无论始于岁月几何,风靡几度,传承几载,美好的祝愿、吉利的寓意总是深深镌刻在人们热切的期盼里.你方唱罢,我登场.小年时,海南人还喜欢在每个门口挂上一串红绳子绑着的橘子,橘子要挂偶数,表示出门成双成对、吉祥如意.如今,还有很多人家在院内或屋里摆上盆景橘树.缀满的橘红激活了生活之色,生发了甜蜜之味.(海 南海口段万义) 贴挂红 到了腊月二十三小年这一天,湘西苗寨家家户户就忙碌起来了.祭祀完毕,男人们开始杀年猪,女人们则开始烧开水.主人通常会把左邻右舍亲朋好友都请来 吃庖汤 . 吃庖汤 就是把刚杀的猪肉和内脏、猪血煮成一锅,大家围炉而坐,一边吃热气腾腾的大锅大杂烩,一边笑谈丰收的喜悦和来年的憧憬.饭毕, 能干的主人把划好的一刀 一刀肉细细地抹上盐、撒上花椒粉,腌上三两日, 取出来挂在柴火灶或火 塘上,用柏树、橘皮慢慢熏.柴火不能大, 要温温吞吞、 不紧不慢地熏, 熏上十天半个月,或者更长时间,柏树的清香入味了,橘皮的香气入味了,花椒粉、 盐、 酒都入味了, 金黄金黄的 湘西腊肉就这样耐耐烦烦熏制成了, 色、香、味堪称一绝.来湘西尝一尝苗家腊肉, 味美胜却人间无数. 余下的一块前腿肉和一块后腿肉,是留着灌香肠的.晚上一家人围坐在火塘旁,一边说说笑笑,一边灌香肠,那是一年中最难得的温馨时光.(湖 南花垣叶梅玉) 杀年猪 这几年的小年,均是在上饶过的.这里小年一到,浓浓的年味就弥漫开来.鄱阳、余干、万年一带有把农具请回家过年的习俗,年前要把农具当成家庭成员收进屋子;

弋阳、万年有做 炒米片 糖子 等习俗.临近过年,空气中弥漫着炒南瓜子、葵花籽、花生、黄豆、番薯梗等的香味;

横峰的节日零食则是油炸薯条或薯片,一定要炸成金黄,又香又脆.品尝了美食,上饶好看的、好玩的也不少. 印象最深的是2017 年在婺源度过的小年, 神秘威武的婺源傩 舞表演让我至今难忘.舞者头戴假面具,手执干戚等兵器,把自己装扮成想象中比鬼疫更凶猛狰狞的傩神, 随着节奏强烈的鼓点, 跳着狂热的舞 蹈来驱邪.早在

2006 年, 婺源傩舞就 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堪称中国古代舞蹈艺术史研 究的 活化石 . 每 年从小年开始, 婺源的江湾、 篁岭、 瑶湾、 李坑、 思溪延村等古村落都 会陆续举行跳傩舞、 舞龙灯、 杀年猪、 写春联、 打麻糍、 蒸汽糕等一系列年俗 活动, 将 中国最美乡村 装点得年味 十足, 热闹非凡. (江西上饶 王竹青) 跳傩舞我的老家在湖南~山,那里过年是从农历腊月二十四开始的.这一天是小年,晚上便是小年夜,不仅有好吃的,还有隆重的祭祀活动.到了深夜,人们便开始祭祀灶神,民间称为 送灶王公公上天 .故乡的传说中,灶王爷是玉皇大帝的女婿,受玉皇大帝派遣,专司千家万户灶火炊事,也即管理人间烟火的,附带考察一家人的德行品性等.人间的善恶好坏,他都负责监视,然后报告玉皇大帝,决定惩罚奖赏.而腊月二十四深夜,据传他要回到天庭去,相当于现在说的回天庭述职.所以家家户户都要祭祀,通过隆重的仪式来欢送他,以求来年增产增收,丰衣足食.同时希望他到天庭多讲好话,以保一家平安.因此,我们当地又有一句歇后语: 二十四送灶王公公上天―― 只传好,不传丑. 深夜时分,祭祀开始.大人们烧香化纸敬灶神,孩子们则手持鞭炮,准备燃放.只见老人们将香火蜡烛一根根点燃,插在神龛上的香炉上,然后燃烧纸钱,口中念念有词,磕头作揖.忙了一阵,就叫孩子们放鞭炮.孩子们手忙脚乱地点燃鞭炮, 噼里啪啦 地响起来.因为每家每户都要祭祀灶神,而且都在同一时间段,所以鞭炮声此起彼伏,接连不断,把节日的气氛衬得很浓.就这样,热热闹闹将灶王公公送上了天,直到大年夜再接他回来.期间据说因为灶神不在家,是百无禁忌的.(湖 南~山范诚) 祭灶神打糍粑是南方山区过小年祭灶君的习俗.北方祭灶习惯用糖饴,南方大多用糯米.糍粑便是糯米做的,寓意让灶神吃了口中积德,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腊月二十三晚上,女人们便用温水泡上糯米.次日待糯米涨酥后捞起,上蒸笼蒸熟.在制作过程中,先将蒸熟的糯米倒入石臼里,那石臼是农家现成的,平常在老房子的院子里卧着.小年要打糍粑了,女人们提前将它清理出来,洗得干干净净.打糍粑是个力气活,又是个技术活,一家独干很困难.它和磨豆腐一样,通常是几家人搭伙一起干.男人们在石臼周围站好,两人一对,轮流上前用杯口粗的木棍舂捣.舂时用尽全身力气,趁热快舂.二人一上一下,交错用力,连舂带翻动.不一会儿,舂臼人已是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一旁的另一对汉子立马将他们替换下来.这叫歇人不歇工.打糍粑和打铁似的,必须趁热.力气大的老手挥动木棍,掷地有声,厚实沉稳,足见功底;

力气稍微单薄的男人也不甘示弱,伴随着哼哧嘿哟的节奏,抡着木棍反复不停地舂打,汗珠子流到眼睛里也顾不上擦,甩甩头,继续干.直至糯米被锤打得没了米形,全部粘成一团才算大功告成.糍粑打好后,没男人什么事了,女人们将其放在台上用擀面杖擀平,撒上干山芋粉或面粉,用刀切成块,放在筛匾........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