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鱼饵虫 2019-10-22
第274 期 宜昌市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8年5月21日 五峰:因地制宜解易地搬迁"后顾之忧"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围绕搬迁后续发展难、群众乐业难的问题,主攻产业前置,大胆试水产业融合新模式,鼓励本地户和搬迁户互利共赢,科学谋篇布局,取得实效.

一、攻克资金难题 易地搬迁启动之初确定"后扶产业前置化"的特色思路,先定出路再搬迁,先兴产业再起屋,先借资金后盘活,将后扶产业发展作为安置点选址审查的第一道关口,发行了全国首单扶贫专项债券,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易地搬迁产业等发展.同时,县级筹措1000多万元中蜂配套资金.2017年投入640万元,完成8000群中蜂配套.

二、培育主导产业 主攻中蜂全覆盖.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在全县谋划推动"合作社+搬迁养殖户"、"合作社+互助组+搬迁户"和合作社托管三种中蜂养殖全覆盖模式,从蜜源植物种植、中蜂繁殖和入社稳定就业多方面解决搬迁群众稳定增收的问题,积极推进同步发展蜜源植物种植.全县五大中蜂养殖龙头合作社实行搬迁户中蜂养殖技能跟踪培训和实时服务.在中蜂养殖配套的基础上,根据群众意愿和劳动能力水平,主业以对接合作社发展当地产业、稳定务工、规模种养殖为主,副业以就近临时务工、土家手工艺、乡村旅游为主,"主副"结合确保收入稳定.并围绕重点产业,开好培训会,由专业技术人员入户入棚、入园指导,发放技术指南,讲解技术难点,对搬迁户日常存在疑问的,指派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热线电话接听和解答,持续提高搬迁群众劳动技能.同时,面对部分地区没有支柱产业、没有企业和合作社带动的现状,大胆尝试引进新品种、试水新产业,运用产业融合着力打造集基础农业、服务加工、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特色综合产业,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实现如期脱贫.

三、完善配套支撑 积极探索实施集中安置点配套工程建设,优先考虑和配套菜园地、附属建设用地、产业发展用地,坚持"保障基本、因人而异、适当配套"的原则,推进"菜园子"工程,栏圈、附属房、旱厕及公共用房建设,解决群众吃菜、堆柴火和农具、喂牲口等问题;

着眼农村实际,解决群众棺材没有地方堆、粮食没有地方储藏、红白喜事没有屋场等问题,切实解决搬迁群众"后顾之忧".采用"以奖代补"、"互利互助"的模式,按照人均15平方米菜园、10平米以内附属屋(鸡舍、猪圈)的标准,精细解决群众实际困难.

四、激发内生动力 为解开广大搬迁户故土难离情结和搬出去"养不活"的顾虑,利用安置点阵地,组织召开群众屋场会,同步完善文体设施、宣传阵地,定期开展文化下乡、农民运动会、群众屋场会等活动,引导搬迁群众"宁可拼命刨、绝不等靠要";

在全县尝试乡镇交叉搬迁,鼓励安置点周边群众与搬迁户互利互助,由政府统一筹措资金对本地户的土地进行租赁,对周边积极参与产业发展、支持易地搬迁建设的群众,提供优先用工岗位,共享就业和产业发展机会. (五峰县易迁办) 报:国务院扶贫办、省扶贫办、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 发:市扶贫攻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联系

电话:0717-6256508 电子

邮箱:ycsfpgjbgs@sina.com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