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麒麟兔爷 2019-10-07
附件 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纲要 2017年10月目录

一、背景与重大意义

1

(一)规划编制背景

1

(二)建设特优区的重大意义

3

二、发展和建设基础

5

(一)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具备一定基础

5

(二)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初见成效

5

(三)优质特色农产品市场潜力巨大

6

(四)各方投资特色农业的积极性较高

6

(五)特优区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

7

三、特优区建设的总体思路

8

(一)指导思想

8

(二)基本原则

8

(三)总体架构

10

(四)建设目标

11

四、特优区主要建设内容

12

(一)标准化生产基地

12

(二)加工基地

14

(三)仓储物流基地

15

(四)科技支撑体系

15

(五)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体系

17

(六)质量控制体系

18

(七)建设和运行机制

19

五、国家级特优区的重点品种与布局

20

(一)特色粮经作物

20

(二)特色园艺产品

21

(三)特色畜产品

23

(四)特色水产品

24

(五)林特产品

24

六、国家级特优区的管理

27

(一)国家级特优区创建条件

27

(二)国家级特优区认定标准

27

(三)国家级特优区的申报与认定

29

(四)国家级特优区的监管与考核

30

七、保障措施

31

(一)加强组织领导

31

(二)加大政策支持

31

(三)完善支撑体系

32

(四)维护公平竞争

34

(五)加强宣传推广

35

一、背景与重大意义 我国陆海兼备,幅员辽阔,南北跨越多个热量带,东西跨越多个地形台阶,多种多样的气候和地貌类型适宜众多种类的农业生物类群生长发育.

经过长期发展,各地涌现出一批具有独特品种、特殊品质、特定区域的特色农产品,达到了一定生产规模,在市场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为了进一步优化特色农产品生产布局,做大做强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大力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集中力量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优势区和产业发展聚集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规划编制背景 新世纪以来,各地抓住农业结构调整的机遇,立足当地特色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生产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全国上规模、成体系的特色产业聚集区不多,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对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出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即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把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文件明确要求,制定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建立评价标准和技术支撑体系,鼓励各地争创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林特产品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发挥区域农业比较优势,加快形成国内外知名的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国家林业局会同科技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编制了本规划纲要,旨在引导各地创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也为国家层面认定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作指导,以此促进优化特色农产品生产布局,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做大做强,提升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绿色化、产业化、品牌化水平,增加农产品供给的多样性和有效性,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增强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既要强调 特色 ,更要突出 优势 .本规划纲要中,特色农产品归类为特色粮经作物、特色园艺产品、特色畜产品、特色水产品、林特产品五大类,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以下简称 特优区 ),是指具有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产出品质优良、特色鲜明的农产品,拥有较好产业基础和相对完善的产业链条、带动农民增收能力强的特色农产品产业聚集区.特优区主要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以下简称 两区 )之外创建, 两区 内个别具备传统优势、地理标志认证、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全国知名度的区域特色产品,也可创建特优区. 规划期限为2017-2020年.

(二)建设特优区的重大意义 建设特优区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是顺应农业发展新趋势,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内容,对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一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客观要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不断优化农产品生产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发展特色农产品,建设特优区,可以充分利用各地资源禀赋和独特的人文历史,发挥比较优势,极大丰富和优化我国农业结构,促进差异竞争、错位发展,引导特色农产品生产形成聚集区,吸引现代农业各项要素不断注入,加快形成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力布局,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满足国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二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特色农产品多分布于资源环境较好区域,生产方式相对绿色,因其特色、优质而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生产主体提高产品品质、打造特色品牌的积极性高,发展绿色生产的基础较好.通过建设特优区,推广应用绿色生产方式,有序开发优质特色资源,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和生态产品的供给,有利于打造资源利用更加节约高效、产地环境更加清洁、绿色供给能力更加突出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促进特色产业实现绿色发展. 三是促进农民增收、带动贫困地区发展的重要抓手.特色农产品生产大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价值较高,对农民增收带动作用明显,是增加农民收入重要来源.通过建设特优区,发展适度规模生产和全产业链经营,能够有效扩大农村就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让农民合理分享二三产业收益,把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持续增收的大产业.同时,我国特色农产品产区与贫困地区高度重合.根据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编制的相关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特色农产品所涉及的区域覆盖国家扶贫重点县、集中连片特困区贫困县的94%,在一些山区县,农民来自优势特色种养殖收入占比达到60%以上.建设特优区,加快培育区域特色农业产业,有利于将产业扶贫落到实处,推动贫困地区特别是中西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 四是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我国特色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竞争优势,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力.2016年,在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达2500亿元的情况下,特色农产品仍然实现较大顺差,其中蔬菜920亿元、水产品730亿元、水果85亿元、茶叶98亿元.通过特优区建设,不断提高特色农产品品质,做大做强特色农产品品牌,可以将特色资源优势持续转化为现实的出口竞争优势,扩大出口,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我国农业的整体竞争力,更加广泛地参与国际农业竞争.

二、发展和建设基础 我国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通过多年发展和建设,已经形成了一些特色农产品生产聚集区,部分特色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已有一定影响力,但整体规模不大、发展水平不高.推进特优区建设既有较好基础,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具备一定基础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特色农产品总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一批特色农产品产加销龙头企业快速成长,形式多样的农民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不断涌现,形成了众多特色鲜明、分工合理、协调发展的优势产业区,产生了许多知名品牌产品,极大带动了当地特色农业发展和市场拓展.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类特色农产品产值达到5万亿元左右,约为我国农业总产值的50%,占据我国农业的 半壁江山 .一些产品形成了较强的市场影响力,创出了国际知名的大品牌,得到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广泛赞誉.

(二)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初见成效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开展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工作,大量特色农产品获得 三品一标 认证.截至目前,全国累计有效使用绿色标志的企业9600家、产品2.3万个,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1.7亿亩,有机农业示范基地总面积100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品7.6万个,农产品地理标志2117个. 三品一标 区域品牌逐渐成为产品质量和信誉的重要象征,为特优区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优质特色农产品市场潜力巨大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持续升级,对农产品的营养功能、保健功能和优质、独特等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快速增加,丰富多样的特色农产品越来越得到消费者青睐.同时,城乡居民........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