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黑豆奇酷 2019-09-30
附件2 青海湖裸鲤人工增殖放流技术集成及应用

一、项目名称 青海湖裸鲤人工增殖放流技术集成及应用

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见

1、提名者:青海省

2、提名意见 该研究对受损的青海湖渔业生态环境及失去渔捞价值的青海湖裸鲤,通过20多年不间断、全面、系统、深入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在包括青海湖面积、容积、海拔高程、水体理化因子、浮游生物、湖泊生产力、盐碱胁迫、资源探测、人工过鱼通道、淡水鱼苗种培育、增殖放流、封湖育鱼效果评析、青海湖裸鲤资源永续利用等方面形成了系统、完整的理论和技术体系,为青海湖裸鲤资源的保护和恢复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这项工作也成为土著鱼类资源保护和恢复的典范.

截止2015年底,在内塘保存青海湖裸鲤各役龄组原种亲本6000组,大水面洱海基地保存青海湖裸鲤原种亲本5万组;

1997年至2015年放流入湖青海湖裸鲤一龄大规格原种种苗1.2亿尾;

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由2002年的0.26万吨恢复到2015年的6.21万吨,人工增殖放流对资源恢复的贡献率达23%;

建设7座人工过鱼通道和2座湟鱼保护家园,彻底解决渔农争水矛盾,疏通环湖各洄游产卵河道至纯自然原生态.该项目的诸多研究成果在修复青海湖渔业生态环境,恢复青海湖裸鲤资源,揭示湖泊渔业生态及裸鲤生命活动基本规律,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青海省人民政府封湖育鱼科学决策得到广泛应用,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 青海湖裸鲤是青海湖半盐碱水域生存的唯一水生经济物种,也是我国重要的战略种质资源.青海湖渔业自上世纪50年代末开发以来,累计产出30万吨.在1960-1962年的三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奉献给人们7万余吨优质鱼肉蛋白,发挥了以鱼代粮的作用,挽救了众多青海人民的生命,成为50后、60后、70后人们非常珍贵的回忆.此后,由于无序的开发,河道筑坝截流,河岸坍塌,河口淤积,产卵场失去功能,裸鲤资源持续下降.栖息在湖区的鸟类品种也仅余163种,数量不足10万只,胡泊生态严重衰退,至新世纪初,青海湖已失去渔捞价值. 省人民政府在2000年第四次颁布十年零捕捞的封湖育鱼通告,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加强行政管理,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并利用工程措施,开展科学研究,进行大规模的人工辅助,两手一起抓,通过近二十年努力,修复青海湖渔业生态环境,恢复了裸鲤种群架构,促使青海湖裸鲤资源量呈良性恢复态势逐年增长. 二十年来,针对青海湖裸鲤保护和恢复面临的重大技术关键和科学问题,先后通过实施国家、省、部级的科研项目 恢复与提高青海湖裸鲤资源量的研究 , 青海湖裸鲤物种保护技术研究 , 青海湖裸鲤人工增殖放流技术集成与应用 等三十余项科学研究项目和课题,形成了国家标准2项、地方标准9项;

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1项;

出版专著与合著4部;

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11名,博士研究生6名,水产本科生360余名.通过与青海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等单位的合作,致力于青海湖裸鲤原种保存、生物学、资源、环境生态、种质、遗传学、淡水全人工养殖、增殖放流和过鱼通道建设等方面的研究和技术应用,深刻揭示青海湖裸鲤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在青海湖裸鲤的基础生物学研究、生态环境修复和裸鲤资源恢复方面获得巨大成就. 开展的青海湖裸鲤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展现人工过鱼通道亲鱼洄游景观,促成了刚察县人民政府历年举办的 中国最长的节日----青海湖裸鲤人工增殖放流及观鱼放生节 盛况.中央电视台、青海电视台于2015年现场直播 湟鱼洄游季 探秘青海湖 大型生态环保节目,达成了青海湖渔业环境优良,生态系统稳固,裸鲤资源恢复的目地,湖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生态环境和谐良好. 2015年省人民政府投资1.2亿元,疏浚环湖主要入湖产卵河流,建设过鱼通道7座、湟鱼家园2座,扩建和新建人工增殖实验站各1座,新建循环水苗种培育车间1.1万平方米,环湖各河道产卵群体全面获得人工辅助,放流规模达到2000万尾,形成环湖在保护青海湖渔业生态、恢复裸鲤资源方面多种措施并举的新局面.

四、客观评价

1、2014年7月28日,青海省农牧厅邀请专家对青海湖裸鲤人工增殖放流效果进行评价,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曹文宣院士作出了评价:青海湖裸鲤是逐步适应青海湖盐碱化形成的特有种,在青海湖生态系统中具有核心作用,增殖放流对于恢复青海湖裸鲤资源、修复受损渔业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基于青海湖裸鲤资源恢复的需要,建议应进一步加强青海湖裸鲤增殖放流能力建设,扩大增殖放流的规模.承担省科技厅相关课题获青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2015年6月由农业部和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对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承担的国家级水产原种保存工作进行现场复检,综合评分为39.5分(满分40),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院士评价到:保存和放流的青海湖裸鲤亲本规范达标,档案资料完整,操作工艺合理,放流技术先进,种质基因稳定.承担省科技相关课题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3、2016年6月29日,青海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对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完成的 青海湖裸鲤人工增殖放流项目 进行了成果评价.与会专家认为该项目在裸鲤的资源保护和恢复、人工增殖等方面实现了多项创新,为高原鱼类的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储备.专家委员会同意通过成果评价,认为该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承担省科技厅项课题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4、青海省农牧厅:十几年来,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开展青海湖渔业生态环境和裸鲤资源监测评估、青海湖裸鲤人工增殖放流、研制设计人工过鱼通道、早期入湖资源监测评估等,建立了青海湖渔业生态和裸鲤资源数据资料库,形成各项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放流入湖青海湖裸鲤一龄鱼种1.2亿尾,拓展产卵场面积二千余平方公里,青海湖裸鲤资源由2002年的2596吨恢复到2018年的8.8万吨,达成渔、农、牧共赢的生态文明,实现环湖地区生态、社会、经济、民族团结和谐发展.获农业部农牧渔丰收三等奖,为省人民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5、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自2002年起,在我州属沙柳河、泉吉河人工采卵孵化,繁育青海湖裸鲤原种种苗,共放流鱼种1.2亿尾.其实验设计建设了青海湖沙柳河人工过鱼通道,经两年调试运行,效果显著.应用其技术参数和科研成果,改建了横亘在沙柳河上的拦河拱坝,在原址建设了 开放式阶梯型青海湖裸鲤人工过鱼通道 ,彻底解决了青海湖裸鲤翻坝洄游和农牧渔业用水矛盾,直接拓展裸鲤产卵场面积一千余平方公里.人工过鱼通道呈现壮观的青海湖裸鲤洄游景观,促成了刚察县近年来举办的 中国最长的节日----青海湖裸鲤增殖放流及观鱼放生节 ,促进了湖区生态文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民族团结,产生巨大的生态和社会效益.在全国和环保部、科技部、农业部获广泛关注.

6、李家峡黄河渔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我公司在黄南州尖扎县李家峡水库开展青海湖裸鲤网箱养殖研究,在网箱养殖青海湖裸鲤的工作中,利用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制定的地方标准指导我公司进行青海湖裸鲤的网箱鱼种培育和网箱成鱼养殖,几年来,取得了网箱培育养殖青海湖裸鲤鱼苗种商品鱼的成功,亩产43吨,为今后进一步大规模产业开发奠定了技术基础.

7、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自2002年以来,大规模开展人工增殖放流青海湖裸鲤鱼种,湖区鱼类数量逐年明显增多.著名的青海湖鸟岛栖息的鸟类数量由2000年的10万多只增加到目前的20余万只,对环湖生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应用情况

1、青海湖裸鲤人工增殖放流工作效果显著 二十年来,对放流种苗科学管理,精心培育,严格依据农业部 水产种苗增殖放流程序 开展工作,做好现场检验,检疫,公证,鉴证环节,累计向青海湖放流青海湖裸鲤大规格一龄鱼种1.2亿尾,2018年资源恢复到8.8万吨,人工增殖放流对青海湖裸鲤资源的贡献率达到22.3%.2018年,来青海湖的各类留鸟候鸟达223个种类,数量达23万只,青海湖渔业生态环境得到了修复,青海湖裸鲤资源步入良性恢复态势;

青海湖裸鲤鱼苗淡水人工繁殖 三率 平均达到73%以上;

一龄鱼种人工池塘培育亩产466公斤,培育成活率85%以上,规模700万尾;

工厂化循环水车间一龄鱼种培育规模1500万尾;

通过研究青海湖裸鲤在盐度、碳酸盐碱度条件下的呼吸生理以及盐碱胁迫下血浆渗透浓度、Na+、K+、Ca2+和Cl-离子的浓度变化,探讨青海湖裸鲤对盐碱的适应能力,为青海湖裸鲤的资源保护和增殖放流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利用产卵季节过鱼通道呈现的壮观景象,依托青海湖裸鲤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刚察县人民政府在沙柳河畔每年举办的 中国最长的节日----青海湖观鱼放生节 ,极大地促进了湖区文化、社会、民族团结和经济的发展. 2015年,省人民政府投资7000万扩建和新建人工增殖实验站各1座,新建循环水苗种培育车间1.1万平方米,环湖各河道产卵群体全面获得人工辅助,放流规模达到2000万尾,形成环湖在保护青海湖渔业生态、恢复裸鲤资源方面多种措施并举的新局面.

2、青海湖渔业生态环境和裸鲤资源监测成果为评价封湖育鱼效果和政府决策提供了依据 从2002年开始,全面开展了青海湖渔业生态环境和裸鲤资源探测工作,在青海湖面积、容积、海拔高程、水体理化因子、浮游生物、底栖动物、洄游产卵、裸鲤种群特性、盐碱胁迫的渗透调节和离子调节规律、资源探测、人工过鱼通道、湖泊生产力、集约化淡水鱼苗种培育和全人工养殖技术、增殖放流、封湖育鱼效果评析、青海湖裸鲤资源永续利用等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为省人民政府十年封湖育鱼效果评价、制定青海省渔业 十二五 发展规划、实........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