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贾雷坪皮 2019-09-30
济宁市人民政府济政字〔2017〕98号 济宁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济宁市能源发展 十三五 规划的 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济宁高新区、太白湖新区、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管委会(推进办公室),市政府各部门,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现将《济宁市能源发展 十三五 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济宁市人民政府 2017年8月9日 济宁市能源发展 十三五 规划 十三五 时期是我市实现能源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稳定能源供应保障能力,推进能源转型升级,加快构建清洁、绿色、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根据国家《能源发展 十三五 规划》、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山东省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规划》、《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年)纲要》,编制本规划.

第一章 发展基础

一、发展现状 十二五 以来,我市能源实现较快发展,能源结构持续优化,创新能力逐步提高,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供给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有效保障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能源供应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1. 煤炭.截至2015年底,全市探明含煤面积3920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的36.7%,累计探明煤炭资源储量151.17亿吨,其中经济可采储量23.65亿吨,占全省的一半以上. 十二五 期间,煤炭产量保持在年均8000万吨左右.2015年,全市原煤产量8276万吨,占全省的60%左右. 2. 电力.截至2015年底,全市电力装机容量1073.78万千瓦,居全省第2位,比2010年增加57.88万千瓦.拥有500千伏变电站1座、220千伏变电站25座、110千伏变电站88座,11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较2010年增长43.9%.2015年电网最高负荷达到408.2万千瓦,较2010年增长27.09%;

全社会发电量532.35亿千瓦时. 3. 天然气、石油.截至2015年底,全市天然气居民用户约 80.8万户,建成投运天然气门站8座,天然气高中压调压计量站15座,天然气管网长度4939公里,中心城区管道燃气普及率达到95.6%;

天然气分输站6座,LNG加气站3座,CNG加气站23座.加油站约700座、油品管道620公里,2015年汽柴油销售量达到约120万吨.

(二)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2015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为2105.12万吨标准煤,比2010年增加350.47万吨,以年均增长3.71%的速度支撑了地区生产总值年均10.2%的增速.其中,煤炭消费量为5011.04万吨,比2010年增加188.96万吨,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较2010年下降3.52个百分点;

石油消费量比2010年增加32.95万吨;

天然气消费量达到2.5亿立方米,相当于2010年的2.2倍,消费占比高于2010年0.71个百分点;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例由2010年的0.33%提高到1.5%.从用电结构看,工业用电年均增长2.24%,三产用电年均增长13.15%.

(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实现突破性发展,截至2015年底,全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量48.82万千瓦,比2010年增加46.92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的4.5%.其中,风电装机量达到24.63万千瓦,大唐邹城风电场一期、国电泗水圣水峪风电场、华润新能源风电场等风电工程并网运行;

光伏发电装机量达17.79万千瓦,山东嘉能光伏电站、华瀚邹城光伏电站、华能泗水光伏电站等大型光伏电站投入运营;

生物质能得到初步利用,农林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达3.4万千瓦,建成投运3万千瓦垃圾发电站1座.

(四)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围绕 能源双控 目标,坚持产业低碳化、交通清洁化、建筑绿色化、主要污染物排放减量化的原则,积极推广应用低温余热利用、工业锅炉改造等节能先进技术,推进水泥、化工、造纸、冶金等行业和建筑、交通、农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能耗降低和污染物减排,节能减排取得较大成效.2015年能源消费总量比2014年减少55万吨标准煤;

2015年和 十二五 期间,全市万元GDP能耗同比分别降低10.11%和26%,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我市的责任目标.燃煤电厂脱硫脱硝改造全面完成,2015年全市PM2.

5、PM10平均浓度比2013年分别改善32.2%、20.3%,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均比2010年减少19%.

(五)能源技术水平逐步提升.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支持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和引进吸收消化相结合,新能源领域新技术不断推广应用,光伏组件、电动汽车充电桩、节能变压器、储能设备等多个产业较快发展.润峰电力光伏新型高效晶硅电池、组件及储能设施不断突破新技术,并实现规模化生产.泗水新来电吸收消化充电桩成熟先进技术,生产步伐加快.鲁特电工、华尚电器等智能节能变压器不断推出新产品,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大. 十二五 时期能源发展基本情况 项目 单位 2010年2015年 能源消费总量 万吨标准煤 1754.65 2105.12 一次能源生产量 万吨标准煤

6332 5840 煤炭 消费量 万吨 4822.08 5011.04 产量 万吨

8809 8276 石油 油品消费 万吨 86.95 119.9 油品管道 公里

620 620 天然气 消费量 亿立方米 1.14 2.5 非化石 能源 合计 万吨标准煤 5.8 42.84 其中:电力 万吨标准煤

0 12.3 其他 万吨标准煤 5.8 30.54 电力 用电量 亿千瓦时

223 271.45 发电量 亿千瓦时 566.58 532.35 省外来电 亿千瓦时

0 0 电力装机 万千瓦 1016.45 1073.78 其中:煤电 万千瓦 1014.55 1024.96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万千瓦 1.9 48.82 110千伏以上输电线路 公里 3127.6 3676.3 110千伏以上变电容量 万千伏安 1186.2 1707.3

二、存在问题 十二五 期间,我市能源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但受产业结构偏重、历史形成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有效改变、体制机制不够灵活等因素影响,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传统能源供给造成生态环境破坏.长期高强度、粗放式的开采导致煤炭资源日趋枯竭,引发塌陷地大量增加、地下水资源屡遭破坏等问题.全市塌陷地面积在63万亩左右,并且每年还在以2―3万亩的速度递增.大量煤炭消费成为主要污染物增加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2015年,全市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位居全省第1位和第2位,PM2.

5、PM10年均浓度均高出国家二级标准限值1倍以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接近上限.二是煤炭消费占比依然较高.尽管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和天然气消费大幅增加,但以煤炭消费为主的结构性矛盾仍然较为突出.2015年,全市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的比重为87.98%,远高于全省80%和全国65%的平均水平,煤炭消费量占全省的比重超过12%.清洁能源消费占比总体偏低,天然气应用领域较少,需要进一步扩大利用.三是历史形成的电力结构性矛盾突出.我市煤炭就地消耗用于发电由来已久,这也成为传统煤电占比过大的重要原因.截至2015年底,煤电占电力装机的比重高达95%,分别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10个、36个百分点.煤电小机组较多,单机容量10万千万以下煤电机组70台,装机容量105万千瓦,占全部煤电装机容量约10%.四是能源体制机制改革滞后.电力管理体制改革尚未真正迈出步伐.新能源发展受到诸多因素制约.煤炭开采中地上建设与地下开采的矛盾尚未妥善解决,优质资源主要被省属企业占有,市、县属煤矿仅占全市生产能力的约20%.热力、燃气管网发展需要进一步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清洁能源应用缺乏相应的财政和价格支持政策.

三、机遇挑战 随着五大发展理念的深入实施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加快推进,能源发展形势发生较大变化.一方面,国家、省大力支持能源科技创新,促进传统能源改造提升和新能源发展壮大,我市加快实施新旧动能转换,持续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能源发展面临难得机遇.另一方面,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加剧,调整能源结构、实现绿色发展的压力加大,能源发展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

(一)机遇 1.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为能源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从发展速度看,经济增长由高速换挡为中高速,能源供需矛盾得到较大缓解.从经济结构看,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服务业的引领作用,服务业占比明显提升,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加大,经济发展对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依赖程度将逐步降低.从发展理念看, 单纯追求速度 到 速度质量并重 的理念进一步深化,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问题,能源结构优化的内生动力逐步增强. 2. 多方支持政策为能源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电力体制改革方向已经明确,油气体制改革进入日程,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发展更加积极主动,能源行业竞争性领域和环节将逐步放开,以市场决定资源配置为特征的新型能源发展体系将逐步形成.国家、省相继出台了能源领域扶持政策,在鼓励能源科技创新、推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促进清洁能源发展、加强能源领域示范试点等方面将发挥积极作用. 3. 新技术革命为能源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以煤炭为重点的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技术、节能减排技术不断突破,燃煤发电 近零 排放已有成功先例.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重点的经济性规模化开发利用技术取得新进展,风光互补、微风发电、太阳能新材料、储能技术、地热利用以及电动汽车等关键技术不断突破.分布式能源、能源互联网等领域蓬勃发展,将引领能源生产、使用、存储等形式产生深刻变革,为能源优化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4. 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为能源发展提供新机遇.我市深入推进资源型城市创新发展、转型发展、持续发展,到2020年,将形成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信息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柱、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新体系. 生态立市、绿色惠民 的理念深入人心,努力打造美丽济宁将扭转低效能、高污染的传统粗放发展模式.这些都为能源结构优化调整提供新机遇.

(二)挑战 1. 生态环境约束逐步加大使能源发展面临巨大挑战.我国承诺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60%―65%.我省提出,到2020年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较2015年下降20.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在2015年基础上均削减27%.我市提出,到2020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比2015年分别削减30.4%、34.3%.生态环境对能源发展的约束越来越强. 2. 产业结构短期内难以有效调整使能源发展面临客观制约.近年来,我市着力加强产业结构调整,突出发展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但截至2015年底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仍为11.3:47.3:41.4,服务业占比远低于全国50.5%、全省45.3%的平均水平.煤电、造纸、化工、纺织、装备制造等高耗能行业短期内将继续支撑经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较小,客观上制约了能源结构优化. 3. 节能降耗潜力越来越小使能源发展面临现实瓶颈.近年来,我市节能降耗在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成效明显.但随着各项举措的深入推进,未来节能降耗的边际效应将逐步递减,需要从政府引导和市场推动两个角度,加大节能降耗工作的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实现能源发展的新突破. 4. 市场环境还不够完善使能源发展面临主观屏障.我市能源发展体制机制尚不够健全,能源领域的改革力度亟待加强.对光伏、风电及生物质发电没有相应的市级补助政策,在煤改气、煤改电、充电桩建设、电动汽车的推广应用等方面也缺乏地方扶持政策,对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的政策支持还需强化.

四、需求预测 统筹考虑国家和省对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 双控 的相关政策、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产业结构、新型城镇化、人口增长等诸多因素,结合全省能源需求预测情况,按照 十三五 期间全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左右的水平,同时考虑我市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落实节能减排措施、加大清洁能源推广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确保完成省下达的煤炭消费削减目标等因素,采用弹性系数法和行业预测法等多种方法,对能源需求进行综合预测.从需求总量看, 十三五 期间,全市对能源的需求将继续增长,预计将保........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