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QQ215851406 2019-07-16
小习题,大精彩 ――浅谈小学数学习题的开发和利用 太仓市城厢镇第三小学 王贞 邮编:215400 内容摘要:数学习题是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灵活地运用习题能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增强教学有效性.

本文试从通过如何开发课本中的例题、习题资源,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思维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关键字:习题 开发 利用 数学习题是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巩固新知的主要手段,是沟通知识与能力的"桥梁". 教科书中的习题大部分是训练和培养学生基本技能方面的,而且以静态的形式呈现.教师在教授这部分习题时,如果按部就班、照本宣科、以题讲题,不但学习效果较差,还会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用好用活习题,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环节,需要引起教师足够关注.有时一道小小的习题,加以适当的利用和修改,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 "小"创情景,激发"大"兴趣.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告诉我们,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因此情境创设成了每一堂课必不可缺的重头戏,那么在习题的教学中也需要创设情境吗?其实在进行练习时,有的题目仍然需要一定的情境,因为好多数学题都是经过提炼加工的、纯数学的、人为编制的,学生不了解它的实用价值,不了解它的来龙去脉,再加上呈现形式的单调,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这样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苏教版第六册"平移和旋转"这节课的教学时,数出图形平移的距离和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是本节课的难点,而且相对于前半部分的内容比较枯燥,为此在练习时我设计了小鱼这一富有童趣的卡通形象,"一条小鱼悄悄地游到了我们的黑板上,它想和我们一起来游戏呢."通过听老师口令,学生将小鱼在黑板上进行向左、向右、向上、向下平移,进一步理解了平移的方向,之后又通过提问"想想小鱼在平移的时候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引导学生发现平移的过程中方向,大小,形状都没有变,变的只是小鱼的位置,从而对平移有进一步的认识.在进行数出图形平移的距离教学时,我又将小鱼与书本练习相结合,创设情境"小鱼经过一番运动,累了,饿了,它想找点东西吃……",出示小鱼吃虫的格子图后再提问"小鱼怎样才能吃到虫子呢?"激发学生在格子图上数出小鱼平移距离的兴趣. 富有童趣的故事情节,将原本枯燥的数学学习和数学练习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在帮助小鱼解答一个个难题时,也解决了自己的学习难点.

二、"小"设比较,加"大"认识. 比较法是人们容易掌握的一种思维方法,在习题教学上应用比较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迅速形成解题思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例题时,我们可以利用新旧知识的比较,相似题型的比较,解决策略方法的比较等一系列策略,帮助学生提高决绝问题的能力,掌握知识的要点. 如苏教版第五册75页有这样一道题: 此道题目是典型的两步计算的解决问题,学生都能先根据"上午有3批学生来参观,每批169人"这两个条件,计算出上午的人数,再结合"下午参观的学生有213人"计算出"一天一共有多少学生来参观".但由于此类题型出现地比较多,有部分学生在解决此类题目时,常常审题不仔细,看了大意就开始动笔写.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又增设了两道题目:上午有3批学生来参观,每批169人,下午有3批,共200人.这天一共有多少人来参观?上午有3批学生来参观,每批169人,下午也有3批,每批200人.这天一共有多少人来参观? 通过增设这两道情境相似却全然不同的题目,通过比较使学生认识到审题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如苏教版第六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第88页第9题:同桌合作,用16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并计算出每次摆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长、宽、周长和面积. 在学生完成交流后,我又补充了这样一道题目:用16根1厘米的小棒围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并计算出每次摆成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长、宽、周长和面积. 两道题目看似很相似,但一个用16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每次的面积都是16平方厘米;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