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达达恰西瓜 2019-07-16
培训心得一 首先感谢集美区教师进修学校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一次学习机会,为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学习条件.

我们的老师们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培训机会,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达到了更新思想观念、理清工作思路、提高理论水平、增强工作能力的培训目的和要求. 下面就几天来的培训学习,谈一点感受: 收获之一:这次培训从宏观角度讲,在整体上让我们认识到教育的无限可能,深刻体会到教育的责任. 开班式上,集美区教师进修学校曾义和校长的讲话语重心长,他殷殷嘱望让骨干班的老师们顿觉重任在肩又信心满怀.紧接着,福建教育学院郭春芳院长的"钱学森之问与创新教育"破题而入,开门见山,引领老师们开始对基础教育现状的反思之旅.郭教授指点古今,激扬中外,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创新人才冒不出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现在的课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重视不够,很多时候,我们的老师都在努力地把有问题教成没问题,而且自以为大功告成,其实,这样是很难培养学生的自主和创新意识."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郭教授一语中的,形象生动.此外,功利性的教育也同样是创新教育的障碍和枷锁.郭教授的反思引起了颇多老师的共鸣. 培训心得二 黄家骅教授的"幸福的教育在哪里?"的提问,也如一石入湖,在老师们的心间荡起层层涟漪.黄教授认为,教育应该是从容的教育、关爱的教育、自尊的教育、民主的教育、公正的教育.而真正的核心精神应该是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幸福为归依,这种幸福既是老师的幸福,更是学生的幸福.黄教授的观点,仿佛暗夜里的灯光,照亮了老师们的心灵一隅. 培训心得三 收获之二:在这次培训中,多位老师从专业的角度分析并展示了教育技术的本质和提高教育技术的多种途径和方法 翁乾明老师是骨干老师们闻名已久的特级教师,老师们经常拜读到翁老师在《福建教育》上发表的文章,此次培训有"终于见到庐山真面"的感慨,闻名不如见面,闻名更不如亲聆教诲.翁老师不仅学识渊博,学贯中西,而且语言幽默,惟妙惟肖,生动的肢体语言,活泼的课堂组织形态等等,更重要的是翁老师的讲座"简约化教学的理念"契合老师们的思考和感悟――大道至简,真理从来是朴素而简单的.只是,庸者舍近求远,化简为繁,智者返乎人心,执简驭繁.在这一点上,翁老师的讲座既有哲学高度,又有通俗事例,深深俘获了广大老师的心. 培训心得四 林锦绣副教授较深的心理学专业造诣也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场"儿童的人格与人格障碍"的讲座由果溯因,从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不仅从教育层面,更从人性、哲学层面予以深度解读.杨文新老师的"名师成长之路",既有理论,也有实践,让许多老师获益匪浅,杨立国教授的"学校教学文化建设",对老师们也颇多启发,黄丽萍老师的"论文写作与规范"、唐羊老师的"如何听评课"等对于老师的论文写作和听课评课等都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培训心得五 一场场讲座就是一场场头脑风暴,也许风暴过后,会重归平静,一如那窗外马江水日夜流淌,潮起潮落,中法马江海战遗址的纪念大石静静伫立江畔.置身其中,无限历史情怀和悠远思绪也在心底里汹涌成河,莽莽苍苍.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警世宏声,那些给学员们授课的风格各异,却同样精彩的教授导师们的风采姿态,定然会沉淀在老师们的精神成长的细流里,化为每个个体的身体力行.有一天也会蜿蜒成河,为课改和教育的点滴进步推波助澜. 最后,引用翁乾明老师的一句话说明我们的收获: 到达别人未达到的地方,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风景. 福州之行培训结束了,但我想这不是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 "已为人师心不悔,再做学员情更坚 取得真经满行囊,化作春雨洒校园"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