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夸张的诗人 2019-07-13

二因受现代汉语习惯干扰而错;

三是某词断前断后局部看均可,而失于联系前后文明辨之,致使误断等.本题难度适中,相对易排除项应为AB两项,纠结项大概在CD之间.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从山川王气写起,以偏于一隅的南朝相比,说明只有雄伟霸业的大明王朝才显金陵君王霸气,歌颂了朱元璋开国定鼎之功,也奠定了文章的豪纵宏博之气. B.第二段写到皇帝在登楼时的种种 遐思 ,表面上似在赞扬 一统之君 ,实际上是在讽刺皇帝不关心国事民疾,只为观赏胜景而登临,表达了作者深深的忧思. C.作者以前朝临春、结绮、齐云、落星等华丽、高峻的供统治者享乐的楼阁,灰飞烟灭于历史的尘烟之中这样国亡楼毁的历史教训,巧妙地达到了 以史为鉴 的目的. D.文章省略了一些风光景物的描写,主要叙写明太祖建阅江楼的旨意,即励精图治,是为了歌颂明太祖一统江山的宏伟业绩和贤明圣德,这是文章应制的性质所决定的. 8.B【解析】文章确实是赞扬 一统之君 ,当然也有弦外之音,即为皇帝敲响警钟,暗寓皇帝要处处关心国事民疾,而不应只为观赏胜景而登临.文章暗寓箴规讽谏之意,但不是讽刺,是一篇颇有分寸的得体的应制之作. 9.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4分) 译文: 【译文】即使一次娱乐、一次巡游,也想到可以被天下后世效法. 【解析】虽……亦……:即使……也……,全句为不相应假设关系.(1分)豫:娱乐.(1分)法:效法.(1分)为:表被动,被动句式.(1分) (2)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3分) 译文: 【译文】这难道不是天地神灵有意安排,用来等待那一统天下的君王,从而展现出千秋万代的奇伟壮观的景色吗? 【解析】岂……欤:难道……吗,全句为反问句.(1分)俟:等待.(1分)开:展现.(1分) (3)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内外之所及也..(3分) 译文: 【译文】这是我用恩德安抚、凭威力降服,恩泽传布到国内外才达到的. 【解析】此……也:判断句式.(1分)德绥威服:用恩德安抚、凭威力降服.(1分)及,到,达到.(1分) 【命题难度与意图】三句翻译难度中等,其中 虽 法 以及被动句式和判断句式的翻译属易得分点,意在确保大多数同学至少能拿到5分或5分以上的分值.而其他计分点,属中等难度或中等难度偏上,意在拉开得分距离,真正突显优秀. 【参考译文】 金陵是帝王居住的城邑.从六朝以至南唐,全都是偏安一方,无法与当地山川所呈现的王气相适应.直到当今皇上,建国定都在此,才足以与之相当.从此声威教化所及,不因地分南北而有所阻隔;

涵养精神和穆而清明,几乎与天道融为一体.即使一次娱乐、一次巡游,也想到可以被天下后世效法.京城的西北方有座狮子山,是从卢龙山蜿蜒伸展而来.长江有如一线长虹,盘绕着流过山脚下.皇上因为这地方形势雄伟壮观,下诏在山顶上建楼,与百姓同享游览观景之乐,于是赐给它美妙的名字叫 阅江 .登上楼极目四望,万千景色次第罗列,千年的大地秘藏,似乎顷刻显露无遗.这难道不是天地神灵有意安排,用来等待那一统天下的君王,从而展现出千秋万代的奇伟壮观的景色吗? 每当风和日暖的时候,皇上的车驾降临,登上山巅,倚着栏杆远眺,必定神情悠悠而启动遐想.看见长江汉江的流水滔滔东去,诸侯赴京朝见天子,高深的城池,严密固防的关隘,必定说: 这是我栉风沐雨,战胜强敌、攻城取地所获得的啊. 广阔的中华大地,更感到想要怎样来保全它.看见波涛的浩荡起伏,帆船的上下颠簸,外国船只连续前来朝见,四方珍宝争相进贡奉献,必定说: 这是我用恩德安抚、凭威力降服,恩泽传布到国内外才达到的. (因而想到)四方的边境这样遥远,更感到要想办法来怀柔抚慰他们.看见大江两岸之间、四郊田野之上,耕夫有烈日烘烤皮肤、寒气冻裂脚趾的烦劳,农女有采桑送饭的辛勤,必定说: 这是我拯救于水火之中,而安置于床席之上的人啊. 对于天下的黎民,更想到要让他们安居乐业.由看到这类现象而触发的感慨推及起来,真是不胜枚举.我知道这座楼的兴建,是皇上用来舒展自己的怀抱,凭借着景物而触发感慨,无不寄寓着他志在治理天下的思绪,何止是仅仅观赏长江的风景呢? 那临春阁、结绮阁,不是不华美啊;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