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黎文定 2019-07-11

非写实性 的原则亦远远高于西方 仅斤斤于形之似不似 的绘画体系;

中国画欲达到 吾心所造之境 ,又需 通之于书,泽之于学,合之以其人之品节风概,而后所谓气韵 ,而最后的终归,在于 通于道 .层层的递进关系,都需要画家全身心的投入.因此,中国画无论是画家所付出的精力、绘画的难度系数还是画家最终所取得的成就,都应远远高于西方 写实主义 ,张大千对传统中国画的自信并非没有缘由.

二、中国画科学观念的引入 张大千虽然可以通过 意境 的一致性来实现中西艺术之间的弥合,但是对于科学话语的压力,他必须做出澄清,在当时的中国画坛, 科学 的神圣性不可侵犯,即便是传统中国画,亦需要通过科学性来证明自身存在的合法性,对此,他提出了 物理、物态、物情 的概念,以西方科学实证的方式来证明中国传统绘画的科学价值.

(一)张大千中国画 科学性 观点的矛盾之处 首先,张大千肯定了中国画所具有的科学性特征,如: 中国画透视符合西方摄影原理 ;

又: 作画要明白物理,体会物情,观察物态,这才算到了微妙的境界 ,此处的 物理,物情,物态 ,是一个包孕性很强的概念,它包含了所描绘物象之具体形态(物态),物象的内在规律以及气质(物理),又包含了画家在具体绘画过程中的抒情性(物情)特征.物态、物理这两层意思完全可以包含解剖学等西方科学因素: 画动物,必须要懂得生理的解剖,然后才观察它的皮毛筋肉,不懂得解剖,画起来就会错误百出的.了解解剖,就再去写生,这是第一要义.若不写生,但凭师授或只是临摹,那是很难成功的[1]125,,

中西绘画之间的融合与相互排斥之间,张大千有不小的弹性空间可供操作而不会左右为难.虽然中国画的科学性不容置疑,但是中国画独特的抒情的性质(物情),乃是其与西方艺术不同之处,因此张大千话锋一转,相对于 科学性 ,他对中国画本身的独特性更加推崇.例如他不止一次强调中国画与西方 写生 、 照相 的区别以及强调中国画 意境 的独特之处 ③,正如张大千在《故宫名画读后记》中对中国画独特性原则进行叙述的话语如出一辙. 物理、物态、物情 概念的含义,是张大千对自己艺术思想的一次总结,看似平淡无奇,实际上它的包孕性特征给了张大千不小的回旋空间,使其在中西艺术交融中不断实验,张大........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