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huangshuowei01 2019-07-10
附件1 浙江省50万亩虾鳖产业提质增效 转化工程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现状与需求

(一)产业发展现状 1.

虾鳖产业是我省水产养殖业的支柱产业.全省有渔业县(市、区)89个,渔业人口117.1万人,其中虾鳖产业从业人员30多万人,约占全省渔业人口的三分之一.以南美白对虾、青虾、罗氏沼虾及中华鳖为主体的虾鳖产业,2011年养殖产量达到32万吨、产值近130亿元,约占全省水产养殖总产值的43%,在促进渔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虾鳖产业是确保渔农民持续增收的优势产业.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发展,虾鳖产业已基本形成了从苗种、养殖到加工、贸易,以及饲料配套等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有数十万渔(农)民通过从事虾鳖养殖生产走上了致富道路.据2011年统计,南美白对虾、中华鳖等品种的养殖亩产值达10000元,亩均效益在3000元以上,位居大农业前列,其人均纯收入约1.7万元,超出全省农民人均收入的30%. 3.虾鳖产业发展水平处于全国前列.2011年全省中华鳖养殖产量达13.28万吨,约占全国甲鱼养殖总量的46.6%,拥有知名的中华鳖商标品牌60余个,占全国30%以上,产业规模、水平位居全国首位;

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34.67万亩、产量13.66万吨、产值35亿元,产业规模约占全国总量的11.2%;

我省是全国最早突破青虾人工繁殖与养殖技术的省份,目前青虾养殖面积25万亩、产值近9亿元,是全国青虾主产区之一;

我省罗氏沼虾苗种产量占全国的70%以上,年苗种产量160亿尾,产值近2亿元.

(二)产业科技发展现状 全省从事与虾鳖产业相关研究的高校及科研院所约有18个,其中国家部属2个、省属11个、市属5个,并建有农业部淡水渔业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国家级罗氏沼虾遗传育种中心、农业部虾类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虾鳖产业科研、推广能力位居全国同行前列.目前,已在中华鳖、南美白对虾、青虾、罗氏沼虾等品种的良种开发、养殖模式、疫病防控、投入品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国内领先的创新成果. 1. 虾鳖种质资源的保存与新品种选育.目前我省收集、保存有中华鳖、罗氏沼虾、青虾各类种质资源300余份.采用中华鳖 五段法 群体选育、中华鳖雄性苗种繁育、罗氏沼虾多性状复合育种及青虾群体选育技术,已培育出中华鳖日本品系、清溪乌鳖、罗氏沼虾 南太湖2号 等3个国家级水产新品种,综合经济性状优良,其中罗氏沼虾 南太湖2号 生长速度比普通苗种快36.87%,中华鳖日本品系生长较普通中华鳖快25%以上,青虾群体杂交种生长速度较双亲提高9.53%. 2.虾鳖新型设施养殖技术.我省研究提出了南美白对虾温室大棚多茬养殖模式、全人工控制循环水养殖技术,建立了高位池分级养殖、池塘底部纳米管微孔增氧、养殖用水处理等关键技术,并研制出一系列新设施、设备.针对中华鳖传统暗室养殖方式病害多、能耗高及质量安全隐患等问题,开展了温室设施改造、太阳能利用、地源热泵使用、养殖废水处理等技术研究,提出了采光大棚设施养殖、智能化温室养殖等新型设施养殖模式,并进行了示范试点. 3.虾鳖健康池塘养殖技术.我省研制成功了新型膨化甲鱼饲料,建立了20余项药物残留快速检测及病原快速检测技术,研制出罗氏沼虾病毒诊断试剂和虾类免疫增强剂,综合疫病防治技术得到推广应用;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