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旋风 2019-07-08

制定国家考试标准,建设标准化考场,执行严苛的命题安全保密制度;

高考期间,政府各部门联合行动,打击违法助考行为;

阅卷期间,严格把关,保证阅卷标准的统一;

等等.新一轮高考改革,要在上述基础上,不断细化、完善、升级公平保障的举措,增强高考公平在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中所发挥的作用.首先,提高命题质量.高考试题的命制既应关注以自然属性分类的群体间的公平,如性别差异,也要关注以社会属性分类的群体间的公平,如地域差异、城乡差异、家庭收入差异等,避免因试题内容选择或设问取向不当造成不公平.其次,拓展服务范围.高考既要保证高校招生的公平公正,也要配合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为基础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 相比于高考与教育公平确凿无疑的正向关系,高考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则显得错综复杂.在梳理二者关系前,首先要明确3个概念: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和应试行为.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是教育的观念和模式.应试教育以考试分数为最高追求,在德智体美劳中,主要追求智育;

在智育中,只追求与考试相关的内容:因此是片面的教育.应试教育在个人层面的表现是 唯分数 ,在社会层面的表现是 唯升学 .素质教育以提高人的素质为宗旨,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

在智育中,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是全面的教育.应试行为是指应对考试的系列活动,如复习备考.如果说应试教育是要反对和避免的,素质教育是要提倡和推行的,那么作为考试之必然产物及学习之必要环节的应试行为则是要引导和规范的.如果不加规范,应试行为往往会演化成应试教育;

如果引导恰当,应试行为完全可以成为素质教育的助推器. 高考是高利害考试,表现为:一方面,高等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短缺,是否接受高等教育,接受什么质量的高等教育,对于个人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另一方面,社会竞争激烈,不同种类劳动的收入存在着较大差异,为获得未来更好的生存条件,学生必然要把握高考这样一个可以改变个人命运的机会并全力以赴.高考的高利害属性使得与之相关的应试行为的利与弊都非常突出,应试行为的天平很少处于平衡状态,在不正确的导向下,它通常会向弊的一端倾斜;

因此,高考唯有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考试测评规律的前提下不断与时俱进,改革考试内容与形式,根据实践反馈调整考查策略,才能止弊生利,转弊为利.事实上,伴随素质教育的发展,高考始终坚持改革,并取得了许多阶段性成果. 1.2 素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高考内容改革:不断反思和紧密跟随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建设亟须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换成人力资源优势,党和国家的文件中反复要求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民族素质,并不断强调其对经济建设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1977年高考恢复,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要考查内容,学生也以此为重点只争朝夕、刻苦学习.在百废待兴的特殊时代,数年间就涌现出大批具备较高知识技能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恢复高考和高考带来的应试行为功不可没.这一阶段,相比于教育质量,更加注重的是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相比于德育、体育和美育,更加注重的是智育.高考考试内容与选才目标高度重合,应试行为明显利大于弊、功大于过. 但是,应试行为的负面效应很快就显现出来: 只抓升学,忽视对劳动后备军的培养;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