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645135144 2019-07-08
《一张纸 一座城》代表作1: 聚积前行的力量 今天,是《沈阳日报》70岁的生日.

今年还是沈阳解放70周年、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在这样一个有着重要节点意义的年份,我们庆祝自己的生日, 一座名城,一张报纸 的底蕴更为厚重绵延.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东北全境解放;

1948年12月20日,刚解放48天的沈城迎来自己的报纸――《工人报》(《沈阳日报》前身)的诞生.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回望,这70年,这张纸,这座城,风雨同舟,乘风破浪,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从安定民心、 稳定社会、动员复产和支援全国解放战争,到报道共和国的首批劳模, 再到推动技术革新和技术协作活动走向全国;

从解放思想、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到为改革鼓劲、为开放呐喊,再到凝心聚力、助推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沈阳日报》记录了历史,见证了一座古城的创新,不断讲述着她改革开放、振兴发展的故事. 记录历史,也被历史记录着.沈报人自己也勇立潮头、改革创新:在国内新闻单位中第一个实行内部职称聘任制,在全国党报中第一个实现 天天出彩报 ,一举跨入全国新组建的报业集团行列……精彩的 沈报故事 吸引全国数百家新闻单位前来学习,在中国报业改革发展史上书写了华美篇章.同时,沈阳日报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忠诚的新闻工作者,如老总编辑刘黑枷 敢破旧框子、敢闯新路子、敢争第一流 ,如沈阳市优秀共产党员王岩勇于担当、任劳任怨、默默奉献…… 这张纸,筑起了这座城市的精神地标! 回首曾经的辉煌,聚积前行的力量.本期纪念特刊,不只是为了纪念,更为了鞭策;

不只是为了传承,更是为了前行.新时代的沈报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谱写新时代新篇章. 《一张纸 一座城》代表作2: 不忘初心 其命维新 ――访问沈阳日报第一任总编辑宋平纪实(上篇) 见到宋平同志 2018年4月16日上午.北京.一次特别的访问. 我们见到了宋平同志――我们的第一任总编辑.在从小所受的教育和学习的党史中,我们知道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有一个共同点:低调内敛,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他们为国家和人民谋求福祉,初心不改. 真的,我们见到了宋平同志.如沐春风. 宋老的身体很硬朗,耳聪目明,思路也很清晰. 在采访中,宋老的两个表情让我们印象深刻:凝神倾听以及灿烂的笑容.他鼓励我们和他合影,说自己100岁喽,沾沾他的福气.我们年轻的视频总监身兼摄影、摄像,一直忙着拍,想把所有的细节都录下来、拍下来.没来得及合影,宋老惦记着,贴心地问一句 你还没照吧 .合影留念后,他又说: 我有个照相机,(用)胶片的,可(我)买不起胶片. 如此风趣.我们大笑起来.我们心怀忐忑,小声商量:好不容易来一趟,还是争取见一下同样100岁的陈老(他的夫人陈舜瑶)吧.老人家听到了,让工作人员去叫正休息的陈老.我们还是不忍心打扰,主动放弃了这个请求,才算作罢.短短40多分钟,他为我们这些后辈着想了很多,很多. 宋老身边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他喜欢别人叫他 宋平同志 . 有幸见到宋平同志,对于我们来说,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创业者那里,见证了我们这张报纸和这座城市的初心.不忘初心,其命维新.2018年11月2日,是沈阳解放70周年;

2018年12月20日,是《沈阳日报》70岁的生日.这张纸整整70年,卷风卷雨,已嵌入沈阳的血脉,记录着城市的历史、见证着城市的巨变. 这张纸的诞生,与宋平、陈舜瑶夫妇有很深的渊源. 陈舜瑶是《工人报》名义上的第一任总编辑,而宋平则是《工人报》实际的第一任总编辑.这看似矛盾、在今天不大可能发生的事情就发生在70年前. 创刊立业 我们的话题从《工人报》创刊开始. 宋老,创刊时大概有多少人? 人不多.记不太清楚了,没多少人.出报试刊的时候,陶铸同志去了,亲自到印刷车间,他重视.不过,他很快南下了,就是出第二期的时候他找编辑部的同志开完会,嘱咐一下、强调一下就南下了. 《工人报》是《沈阳日报》的前身,1948年12月20日创刊. 刚解放的沈阳就成立了一个特殊的机构――党报委员会,以宋黎、李都、刘亚雄、宋平、朱维仁、于北辰、陈瑞光、张承民、陈舜瑶、薛光军、叶克同志组成党报委员会.以宋黎为书记,李都为副书记. 党报委员会成员名单里,就有宋平与陈舜瑶夫妇的名字. 1948年12月2日11时,党报委员会召开首次会议,李都主持,陶铸参加会议并讲话.会议记录上记录了这样一段: 党报委员会的组成,共计十一人.李都任社长,叶珂(克)为副社长,陈舜瑶为总编辑. 从这份原始档案上,我们看到了涂改的痕迹:社长人选原是宋平,后来他的名字被涂掉后改为 李都 .我们今天解读这份档案,情形大概是这样:有新闻从业经验并在东北总工会任职的宋平,被列为工人报社社长的首选.随着讨论的深入,宋平夫人陈舜瑶又成为总编辑的人选.社长只好重新研究,选择了刚创办了《沈阳时报》的李都.随之,又一个问题来了――陈舜瑶暂时不能到任.首次党报委员会的最终决议是:宋平先行总编辑之责.记录上写道: 总编辑,宋平负责.副总编辑,由叶珂(克)同志负责. 右侧空白后加上的备注: 陈(舜瑶)未到前,由宋平负责. 根据这份决议,中共沈阳特别市工委下发了正式文件《关于创办工人报几个问题的通知》: ……陈舜瑶同志任总编辑,在陈舜瑶同志未到前,由宋平同志负总编辑责任. 一张党报的创办与一对革命夫妻有如此渊源,绝对是值得纪念的一段传奇. 陈老(陈舜瑶)当时什么原因没到任? 对于这件 悬案 ,宋老说: 她(陈舜瑶)当时在哈尔滨,工作还没交代完. 当时创刊的条件艰苦吗? 宋老说: (《工人报》创刊时)都从简吧,沈阳有些基础,接收了国民党一家报纸(即国民党新六军军报《前进报》).工人报(社)人不多. 位于和平区衡阳街26号的一栋二层楼就是前进报社,被接收时就像一个废弃多年的工厂,院内的垃圾和脏水与冰雪混在一起,冻成山丘,办公室结满蛛网,玻璃破碎.印刷厂里只有一台旧轮转机,半张白纸都找不到.好在,当时接收的不只是《前进报》,还有别的报纸.今年98岁的王曾回忆说,他和高风等人接管了《东北公报》两台16页平板印刷机及其职工,又协调市总工会弄来报纸印刷所需要的锌版、铜版…… 1948年12月20日清晨,四开四版的中共沈阳特别市工委机关报――《工人报》,与沈阳人民见面了!报头套红,是由陶铸题写的. 宋老还记得后来任总编辑的刘黑枷,说他是 老记者 .听说沈阳日报社要设立黑枷新闻奖,他很高兴.那时,刘黑枷是通采部主任,撰写了《工人报》创刊号的发刊词,开头就写道: 东北已经全部解放,东北人民的任务是恢复与发展生产,支援关内,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工人报》既是中共沈阳特别市工委机关报又是工会机关报,服务对象包括工人、店员、苦力等.《工人报》创刊号一版刊发了工友张有功写的一篇文章,里面说: 沈阳从来也没见过预备给工人看的报纸,我前几天看到你们报的试刊,心里高兴得不得了,从解放军进来以后,各工厂都来了工会工作的干部,比如我们厂子就成立训练班,每天来教员讲话,开小组讨论,又筹备成立工会…… 还发了一则消息说 本市军需部各工厂在11月7日到10日均先后开工 ,当时口号是 前方要得急,后方赶得快 . 当时,宋老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是在东北总工会,担任东北总工会常委兼宣传部副部长.工会工作一直延续到1952年离开沈阳,在此期间他历任东北总工会文教部部长、秘书长、副主席.这也意味着,他要把更大的精力放在工会工作上. 宋老说: 那时候工会主要是办企业,沈阳企业多.刚解放,敌伪人员还有着呢,留用的也都是旧职员,工会(的人)都到工厂里去工作,到国营企业里去,管的事也具体一些…… 从点滴描述中,我们依稀能想象出当时工会工作的忙碌.在那个特殊时期,工会与企业是一体的.沈阳经济重建充满艰辛,但速度却是惊人的.沈阳为全国解放提供了大量物资,成为我军的重要后方. 这,跟我们如今理解的工会工作有着很大的区别. 所以,宋老告诉我们: (当时)报社的事儿没怎么管,一开始接收的时候管一下,因为我主要在工会. 他还告诉我们那时是陈浚办报. 陈浚是后来才来的,办过报,就交给他了. 抗战期间,宋老和陈浚在《新华日报》 共事 过.宋老是在重庆《新华日报》,而陈浚则在华北《新华日报》任职.陈浚当总编辑的时间也不长,离开《工人报》后还担任过东北总工会劳动报社社长、总编辑、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浙江日报社党委书记等职. 陈舜瑶因另有任用,来沈后未到《工人报》工作,但她并没有离开新闻事业.据《东北日报简史》记载:1952年9月13日,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筹备会沈阳分会成立,《东北日报》的李荒任主任,而她与陈浚均为委员. 《一张纸 一座城》代表作3 1982年6月25日头版头条 一个 萌点 浮现…… 《沈阳日报》不但是时代的见证者,还是勇敢的改革者. 我们放在后面再说这些已载入报史的荣光,先说一说 一个盗窃犯的自白 (盗窃犯是沿用历史称谓,现均称犯罪嫌疑人).说实话,作为已经有20年新闻从业经历的人来说,我从来没见过一起盗窃案的题材登上了一家党报的........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