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wtshxd 2019-07-08

2、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充分解读现状、挖掘资源,梳理山水脉络、历史文化、人文特质等本地特色,在生态景观架构、绿地布局、景观营造、植物选取等多方面予以体现.

3、拓展绿化空间、均衡绿地布局的原则.针对老城和新区的不同特点,提出不同的绿地建设策略.老城区以棚户区改造和低效用地再开发为契机,实现绿地增量.推进部分公园和街头绿地的升级改造工作,提升公园绿地品质.加强垂直绿化建设;

新区通过城市拓展,高标准高品质推进大型公园和道路绿化的建设,实现增量与提质一步到位.

4、分类引导控制、强化绿线管制的原则.对各类城市绿地在建设标准、建设指标、建设内容等方面进行分类引导和控制,尤其是对具有结构性、功能性的生态绿地进行强制性控制,防止其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遭到侵蚀和破坏.明确各类公园的服务需求及总量要求,有效指导下位规划进行绿线划定与控制,保证规划绿地的落地性和可操作性.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4-2030年,其中近中期为2014-2020年;

远期为2021-2030年. 规划范围 本规划分为市域和中心城区2个层次.

1、市域.即宜昌市行政管辖范围,包括西陵区、伍家岗区、V亭区、夷陵区、点军区5区,宜都市、枝江市、当阳市3市,秭归县、兴山县、远安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5县,总面积约21230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包括西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V亭区、小溪塔街道、三峡坝区、乐天溪镇、三斗坪镇、太平溪镇、龙泉镇、白洋镇、鸦鹊岭镇、安福寺镇、顾家店镇、红花套镇、高坝洲镇的管辖范围,总面积约2840平方公里. 规划目标与指标 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从区域和城市大环境生态建设的角度出发,构建完善的市域绿地系统结构.中心城区利用 水绕城、城镶山 的自然山水生态基底,进一步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构建绿地功能多样、布局合理完善、生物多样丰富的绿地系统结构,形成环楔状生态景观体系,将宜昌打造成为 山水环绕、林城交融 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宜居宜业宜旅的中部绿都.

2、近中期目标(2014―2020年,主题词: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动力,进一步优化绿地系统结构,强化公园绿地建设,快速提升人均公园绿地指标;

结合 海绵城市 建设理念,加大精品公园、滨河绿带、城市绿道建设,使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和城市景观形象明显改善,各项指标基本达到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标准.以绿带、绿心、绿楔为生态景观骨架,强化生产绿地、防护绿地的建设,加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等其他绿地建设,启动环城森林圈的建设,初步搭建生态景观体系框架.

3、远期目标(2021―2030年,主题词:中部绿都) 构建绿地类型齐全、布局合理、指标体系完善、完整开放的绿地系统,形成生态功能稳定,山、水、城、人融合,点、线、面、楔、环充分结合的绿地体系,实施 绿色生态城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生态文明城市 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打造宜居、宜旅、宜业的中部绿都. 规划指标 到2020年,规划城市建成区面积30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26万人,建成区内计入绿地率统计的总绿地面积不低于10800公顷,其中公园绿地不低于2486公顷.绿地率不低于36%,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低于11平方米. 到2030年,规划城市建成区面积42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302万人,建成区内计入绿地率统计的总绿地面积不低于15960公顷,其中公园绿地不低于3624公顷.绿地率不低于38%,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低于12平方米. 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市域绿地总体框架 规划市域绿地系统结构为 一区两山、一带四廊、多点渗透 . 一区 指三峡库区. 两山 指西北部大巴山系及西南部武陵山系. 一带 指长江景观带. 四廊 指沿清江、渔洋河、香溪河、沮漳河四条流域形成的市域生态廊道. 多点渗透 指宜昌市域内多点分布的各类自然保护(小)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等生态景观节点. 市域绿地系统规划目标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