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枪械砖家 2019-07-06

5 工作程序 5.1 工作原则 5.1.1 预防原则:根据施工现场所涉及的活动范围,危害事件的性质、时间及风险的特点,针对性的选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方法. 5.1.2 分级原则:选取的方法应能给出危害事件的危险等级及需采取的不同控制措施. 5.1.3 一致性原则:依据施工作业活动的特点及存在的隐患,选取相应的方法、确保辨识、评价和控制的一致性. 5.2 危险源辨识 5.2.1 辨识范围 危险源辨识过程中,本着可能导致对人的伤害,对环境的破坏及财产损失三大类,坚持在生产过程中"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原则,对以下方面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 1) 车辆、机械设备、电气设施的缺陷(如:强度不够,外形缺陷,防护设施缺陷等). 2) 油品、爆炸物品、危险化学品、其它物资缺陷(如:储藏工具、生产工具、设备配件有缺陷等)以及采购、运输、储存、使用、废弃活动的缺陷. 3) 施工作业场所的道路状况、自然条件、环境影响因素缺陷. 4) 施工作业场所、办公、宿舍、食堂等场所缺陷. 5) 作业场所人员的心理和行为缺陷(如:指挥失误、操作失误、监护失误、心理异常、健康状况异常). 6) 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 5.2.2 辨识状态和时态 1) 三种状态:正常(例如:每天正常施工过程),异常(例如:停机、故障检修等),紧急(例如:突发性火灾、爆炸、坍塌、洪涝等). 2) 三种时态:过去(例如:已发生过的伤害事故和事件),现在(例如:作业活动、设备等现在的安全控制状态),将来(例如:作业活动将发生变化、设备设施改进、报废.购置活动时的安全控制状态). 5.2.3 辨识方法:采用现场观察,查阅有关文件资料,询问和交谈,工作任务分析等方法进行辨识. 1) 辨识前应按照每一工序所涉及到的相关活动进行危险源辨识,并将辨识结果填入《工作危害分析记录表》. 2) 《工作危害分析记录表》由各单位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确认,确认后报安全技术部审核. 5.3 风险评价 5.3.1 各单位根据辨识出的危害事件和危害,按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法)进行风险评价.确定危险程度和风险等级填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表》,将不可容许风险汇总填入《重大危险源控制清单》报安全技术部审核,管理者代表批准. LEC法是一种常用的定性评价法,用来评价作业条件的危险性. D=L・E・C 式中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D――危险性.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可以预料

6 相当可能

3 可能,但不经常

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0.2 极不可能 0.1 实际不可能 E――人体暴露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分数值 暴露于危险环境濒繁程度

10 连续暴露

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2 每月一次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 0.5 非常罕见地暴露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分数值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100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40 灾难,数人死亡

15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7 严重重伤

3 重大、致残

1 引人注目,需要救护 D――危险性分值 D值 危险程度 风险等级 >320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5 160―320 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