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sunny爹 2019-07-06
目录《西藏佛教认知理论》中的因明量论…韩廷杰3 难忘的抢救因明座谈会…刘延寿6 汉传因明知识论的一个论纲――慧沼《二量章》初探…姚南强9 因明精神与当代社会的发展…张纪16 因明学的革新、普及与继承…章长炳17 《圆觉经》因明三支论法举隅…荆三隆19 论十二因缘中的因明思想…韩瑞24 谈身、口、意三业的逻辑关系…张爱萍29 The '

Upadhidarpana'

, an Exceptional Navya-Naya Approach to the Definiton of the Inferential Undercutting Condition Eberhard Guhe

33 谈禅宗教育方法的推理过程…师彬34 从逻辑角度看不可得因…石文甲38 试论喻在古因明与新因明中的作用…苏友涛39 古因明中的 喻 张颖42 因明三支论式与因果陈述句逻辑…董英东43 虞愚墨辩研究中对因明和逻辑的应用…杨武金50 论因明传入蒙古地区的相关问题…莫日根巴图54 试析因三相…王湘云 淮芳55 五支论式初探…淮芳56 略论「因明」学在中华大地的传播与发展…吴仪60 中文因明论式的推理运用兼述问答规则…林崇安 王厚华64 佛教逻辑中的 空词项 问题…姚治华74 因明未能在中国广泛流传的原因探略…李永铭75 简析藏传因明的特点和作用…桑德76 从 因明 的角度解读《楞严经》的 七处征心 陈坚77 同品 、 异品 解析…剧宗林86 汉传因明论辩逻辑因素述略…吴新民93 《抉择能量论》题解…刚晓100 对宗概念的思考…宗峰102 因明学西藏本土化的推动者…嘎・达哇才仁109 对喻支与因三相的再认识…立仁110 试探因明认识论的佛教哲学思想…阿旺旦增128 西方逻辑史学家论印度逻辑…任晓明129 正理思维逻辑之我见…王旭130 《理路幻钥・因理学》新译…朱立 译134 活化汉传因明学刍议…郭宇宽171 对汉传因明传承与发展的省思 张晓翔174 不成 与 犹豫 江婷180 论藏四部中的比量概念及其应用情况…阮蕾183 简论语言分析在佛教逻辑产生中的作用…王克喜190 《研究》英文提要…陈龙译193 从中国逻辑史方法论看因明研究…张栋豪204 比较 语失 在《遮罗迦本集》和《方便心论》中的异同…王晓兰211 佛家因明的理性思考三探…蔡礼德215 陈那以前五支作法的演变过程…贺晨佼216 从藏传因明 量 的形式结构看玛久拉仲的鬼神概念与界说……………………德吉卓玛219 譬 、 喻 之辨…周柏红225 因明与佛教道次第…德祺230 佛教量论因明学之本怀及其历史形成…顺真译232 浅议《遮罗迦本集・论义道轨》与《方便心论》论辩原则的异同…………………黄春燕239 佛家逻辑与佛教修持…祁顺来242 评张忠义新著《因明蠡测》程树铭245 笔墨官司,有比无好 (未定稿)郑伟宏 同、异品与宗有法、宗法关系之探讨…程朝侠 谈谈同异品除宗有法的历史背景…丁铭 《因明入正理论》 四相违因 研究…茅宇凡 略论因明学在民国佛教复兴运动中的作用…李尚全 净影慧远《大乘义章?三量章》英译与研究…林镇国 《西藏佛教认知理论》中的因明量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 韩廷杰 《西藏佛教认知理论》,原由西藏格鲁派喇嘛拉谛仁波切口述.

他曾于1976年3月至1977年5月任美国维吉尼亚大学客座教授,对蒋悲桑佩格西撰写的《当代格鲁派的认知理论》进行口头注解,这就是本书的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是根据拉谛仁波切的解释及其他两部认知理论著作所作的简介.一部是普卜究・强巴嘉措所撰的《对境、有境与认知理论的解释》,第二部是蒋央协巴的《认知理论》.由美国E・那贝尔(Elizabeth Napper)译为英文,又由台湾中华佛学研究所的廖本圣先生译为汉文,由台北市藏传佛典协会印行. 西藏佛教把全部佛教分为毗婆沙宗、经部宗、唯识宗和中观宗四宗,经部宗又分为随教行经部宗和随理行经部宗二派,本书观点属于后者.西藏佛教中的认知理论,对于毗婆沙宗、经部宗、唯识宗、中观宗而言,大同小异.所以本书所讲的认知理论具有普遍意义. 所谓 认知 (英consciousness,梵jnana),在佛教经典中又译为 觉知 (梵buddhi)或 明知 . 觉 为觉察, 明 (梵vidya)为知识或学问. 认知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众生的心识,以及心识认识事物的过程.关于认知理论的研究,主要依据古印度唯识学家和因明学家陈那的《集量论》、法称的《释量论》和无著的《大乘阿毗达磨集论》,前两部的内容是因明量论,第三部的内容是关于心识问题.除印度佛教原典以外,西藏学者继承并发展了这一理论,如萨迦学派的萨迦班智达的《量理宝藏论》等.陈那或法称只提到四种认知形式,即现前知(pratyaksa,现量)、比度知(anumana,比量)、犹豫知(samsaya)、颠倒知(viparyaya-jnana),西藏佛教则发展为七项,又增加了再决知(paricchinna-jnana)、伺意知(manah pariksa)、显而未定知(aniyata-pratibhasa).现将七类认知分别说明如下: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