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sunny爹 2019-07-05

二、原有公路概况 拟建的G246纳雍阳长至丰家垭口公路改扩建工程是在原有的省道 S307 线上进行改扩建,原有道路等级为三级公路标准,路基宽度7.5m,经多年运营路面老化严重,车辆运行缓慢,随着国省道路网的再次规划完善以及纳雍县经济的开发,现有公路已不能满足当地经济发展、资源开发与沿线群众出行的需求.项目原则上根据纳雍县原有省道S307进行改扩建,起点位于纳雍县阳长镇,起点桩号:K0+000,途经海摩村、彭家寨、五里坪、白岩脚至终点丰家垭口村,与新增国道G246水城丰家垭口至观音山段相接,终点桩号:K14+154.734.

三、建设规模与技术标准

1、建设规模 本项目起于纳雍县阳长镇,途径海摩、彭家寨、五里坪、小鬼菁至终点丰家垭口,道路全长14155m.技术标准按照二级公路标准建设,局部困难路段可适当降低标准,设计速度为40km/h,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I级,路基宽8.5m.工程包括路基、路面、平面交叉、桥涵、排水、防护、交通照明、环卫、绿化、消防设施等附属设施.

2、建设内容 本工程包括道路工程、道路配套的市政管网、路灯照明以及相关附属设施.项目主要的工程数量见表1. 表1 项目主要工程数量 序号 工程项目名称 单位工程量

1 线路总长 m

14155 2 拆迁建筑面积 m2

9680 3 拆迁电力、电讯及管线 m

15600 4 路基土石方 万m3 49.175

5 其中:土方 万m3 19.67

6 石方 万m3

813 7 路基排水及防护工程 万m3 6.812

8 小桥 m/座无9大、中桥 m/座358/2

10 涵洞 道30

11 路面 万m2 12.747

12 平面交叉 处913 安全设施 m

14155 14 绿化面积 m2

14155

3、项目地理位置及线路走向 本项目起于纳雍县阳长镇,途径海摩、彭家寨、五里坪、小鬼菁至终点丰家垭口,道路全长14155m. 项目技术标准 表2 主要技术标准 序号 项目单位 主线备注

1 公路等级 二级

2 设计速度 km/h

40 3 路基宽度 m 8.5

4 停车视距 m

40 5 会车视距 m

80 6 超车视距 m

200 7 圆曲线最小半径 极限值 m

50 一般值 m

100 8 不设超高最小平曲线半径 m

600 9 平曲线间直线最小长度 同向曲线间 m 80(2V) 反向曲线间 m 40(1V)

10 最大纵坡 % 7(特殊困难路段为8%)

11 最短坡长 m

120 12 曲线半径 凸型 极限值 m

450 一般值 m

700 凹型 极限值 m

450 一般值 m

700 13 竖曲线最小长度 极限值 m

35 一般值 m

100 14 车道宽度/车道数 m/个3.5/2

15 路拱横坡 %

2 16 设计汽车荷载等级 公路-Ⅰ级17 路面类型/宽度 沥青混凝土路面/7.5m

18 设计洪水频率 特大、大、中桥1/100,小桥、涵洞、路基1/50

5、工程设计 (1)路面工程 拟建公路地处山岭重丘区,气候湿润多雨,雨量充沛,本项目为二级公路,拟定路面结构方案如下: 1)路面结构方案 (路面底基层类型 沿线天然砂砾石材料多,但变余凝灰岩,石灰岩储量大、石质好,可加工粒料类材料,很据项目预测交通量及重型车辆所占比例,推荐采用结构密实、强度较高的级配碎石料作为底基层. (路面基层类型 结合本项目公路等级、交通量情况以及沿线自然条件和材料供应情况,推荐采用整体性强、承载力高、刚度大、水稳定性好的水泥稳定碎石作为路面基层材料. (路面面层类型 按照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本和项目应采用水泥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路面,结合本项目公路等级,交通量情况以及行车舒适性,全线推荐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 (路面设计主要技术标准 公路等级:二级公路 路拱横坡:2.0% 标准轴载:BZZ100 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 设计使用年限:12年 设计计算指标:A、设计弯沉值B、结构层层底拉应力 2)路面结构组合及厚度拟定 路面结构方案根据交通量和公路等级对路面强度的要求,结合沿线气候、水文、土质和筑路材料的分布,拟定路面结构组合,根据交通量预测及组成分析计算,并结合纳雍附近新近修建的相关道路路面结构情况综合考虑,本项目路面采用下表组合结构厚度: 表3 路面结构组合厚度表 结构层 材料 完全利用段 老路利用及新建道路段 路面 AC-13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4cm 4cm 粘层沥青 不计厚度 AC-16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5cm 透层 乳化沥青 厚度不计 基层 水泥稳定碎石 35cm 基层 水泥稳定碎石 35cm 本项目路面工程共计127.47千平方米. (2)路基工程 1)路基改扩建原则 (老路段落,尽量向工程量省的一侧拓建加宽,避免两侧同时加宽,施工时应加强加宽段路基的填前夯实,必要时进行强夯处理. (按照有关施工规范对填方路基进行分层填筑、压实,确保压实度满足要求,同时,在填料的选择上,应选择强度高、透水性好的填料,以石渣、砂性土为佳,并在老路填方边上开挖台阶,并沿纵向铺设土工格栅,填筑、压实后使新旧路基形成整体. (局部老路由于纵坡超标,任需开挖以降低标高且加宽路基的段落,应选择岩层倾向有利或边坡较矮的一侧开挖,并作好开挖过程中的防护工作. (利用老路段落的纵面设计按宁填不挖的原则,考虑路面厚度确定填高,以利于路基的稳定稳定. (新建路段的路基设计,下阶段应在进一步详勘的基础上,加强地质调查,进行必要的钻探工作,按地质条件、填挖高度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提高适合各个路段的路基处理方案. (路基横断面 本项目为二级公路,设计速度为40Km/h,路基宽度为8.5m.路基横断面的组成:0.75m(土路肩)+2*3.5m(行车道)+0.75m(土路肩). 图1 路基横断面图 2)一般路基设计 ①路基设计高度:路基设计标高(边缘)为设计洪水位加壅水高、波浪侵袭高、 加0.5m的安全值. ②路基边坡:路堤边坡坡率上部8m采用1:1.5,下部12米采用1:1.75.当边坡高度大于12m时,距路基边缘高度8m处设1.5m宽边坡平台.当边坡高度大于20m时,视具体情况增设平台放缓坡度.路堑边坡视边坡高度及岩层情况采用1:0.5~1:1.0.本项目路基土石方共计491.75千立方米,其中土方196.7千立方米,石方295.05千立方米. 3)路基防护 路线沿线无活动性构造发育,区域稳定性较好,亦无控制性不良地质地段分布,工程地质条件满足公路建设要求.局部路堑开挖形成高边坡易引起边坡坍塌或岩体碎落,采取放缓边坡或设置护面墙处理.软土地基承载力低,压缩性大,透水性差,不易满足建筑物地基设计要求,由于本项目沿线松散堆积体、软土地基路段较多,故需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本项主要采取以下五种处理方法. (桩基法 当土层较厚,难以大面积进行深处理,可采用打钢筋混凝土预制桩(钢筋混凝土桩和预应力管桩)办法进行加固处理;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