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我不是阿L 2019-09-10
11万件好事,铸就一座永远的丰碑 ―追记优秀共产党员、好人沈汝波 2018年6月1日凌晨1时15分,他走了.

一个平凡的好人,穿着他一生挚爱的绿军装. 纵使化作夜空繁星角落的一颗,人们依然一眼就能认出他那闪烁的光芒. 沈汝波,一个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退伍军人,一个普普通通的社区居民、邻家大哥,一个普普通通的丈夫、父亲. 他并没有做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只是在清晨捡起了路上的一块垃圾,在黄昏为一位孤寡老人理了发,在夜里赶跑了一个撬下房的小偷……他只是把这些不起眼的小事坚持做了40年,直到把平凡坚持成了伟大. 11万件好事,一个个闪亮的正字,平凡善举汇成江河,让党徽更加闪亮,让军礼更加庄严. 58岁,年轮定格于此.他用生命诠释了一个优秀党员、优秀士兵、优秀公民的本色,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真谛,诠释了和平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英雄! 病房里,他把好事做到了最后一刻 5月31日晚上9点,夜色沉沉. 党义爱心团队的成员王勃和王凯风尘仆仆地从辽宁鞍山赶回秦皇岛.他们紧紧抱着手中的包裹,一下火车就急匆匆奔向市第一医院. 他们抱着的,是沈汝波最后的一个心愿. 当天,他们代替病重的沈汝波,在鞍山接过了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全国总工会兼职副主席、全国道德模范郭明义亲手授予的 郭明义爱心团队秦皇岛党义爱心团队分队 队旗. 当这面鲜红的队旗在病床前打开,已处于弥留之际的沈汝波眼睛里又有了光彩,手臂也在努力向上扬,似乎想敬一个庄严的军礼. 也许是心愿已了,4个小时后,与病魔斗争了3年的沈汝波永远地闭上了双眼.此时,时针已经走到了 六一 儿童节,他也如孩子一般沉沉睡去,不再醒来. 这辈子跟了老沈,我不后悔,我骄傲!他走了,我要替他把好事做下去. 习惯了在丈夫面前装得坚强乐观,却只能在夜里捂着被子偷偷落泪,妻子李玉云终于痛快地哭出声来. 他太累了,该歇歇了. 按照他的遗愿,亲友们流着泪,为他穿上了最爱的绿军装. 18岁时立志一生做10万件好事,很多人表示不理解,沈汝波却坚守了一辈子,即便身患重病,也从未忘却初心,奉献的脚步不曾停歇. 2015年7月,他被查出患有食道癌.接受手术之后,他又接受了一次次的放疗、化疗,体重由150多斤降到了80多斤,只能吃流食. 只要我活一天,就要把好事做下去. 面对重病,最淡定也最坚定的人,就是沈汝波自己.手术清醒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志愿团队成员打

电话: 咱们的巡逻和义务服务不能停,我归队后马上跟你们一起去. 即便躺在病床上,他做好事的脚步依然没有停止.手术的刀口还没完全愈合,他就在医院捡垃圾、拾烟头.看到化疗室门前散乱摆放着十几双鞋,他吃力地弯下腰一双双摆好;

看到病友头发长了,他叫妻子取来工具,跪在床上给病友理发. 团队该去哪里服务了,谁家的贫困老人头发该剪了,更是他时时牵挂并一次次叮嘱队员们要替他做好的事. 一位爱心市民送来2000元钱让他补身体.这本来可以为贫寒的沈家缓解一点压力,他却转手让妻子买了10份慰问品,挨个送到10个困难户家里. 我这样做,就是把一份爱心放大成10份,让更多的人得到温暖. 出院后,尽管身体状况一天比一天差,可每当做好事时,他似乎就忘了自己是个病人.慰问部队、看望养老院老人、清理小广告、捡垃圾、给孩子们作报告……有啥义务活动,他总要坚持参加,别人根本拦不住.有时走不动了就让别人搀着去, 我去了,哪怕干不了啥,对大伙儿也是个支持. 今年3月的学雷锋日活动,沈汝波的身体已经极度虚弱,大家都劝他别去,而他依然亲自带队出现在活动现场,用沙哑的声音给大家鼓劲,还拿起工具为别人义务理发. 以前就听说过沈汝波的事迹,那天是第一次见到他,看到他病成那样还在坚持做好事,觉得他瘦弱的身体非常高大. 目睹当时场景的市民陈女士记忆深刻. 同样在3月,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生霍文博患上重病,急需筹集治疗费用.沈汝波得知后,发动党义爱心团队成员捐款为霍文博奉献了爱心.他说自己作为癌症患者,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爱与帮助.秦皇岛是全国首座最具爱心城市,相信霍文博也会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战胜病魔. 年初的省人大会议,身体已经难以承受奔波劳累的沈汝波却坚持 爬也要爬去 !他说,人大代表是人民赋予的责任,不能辜负这份信任.会议期间,每当看到路上有烟头、垃圾,他都要吃力地弯下腰捡起来. 今年5月4日,已经依靠仪器和药物维持生命的沈汝波,做了一生中最后一件好事,向来探望他的癌症患者李永花捐了500元治疗款. 一日立心,一生不辍.为了当初的一句诺言,沈汝波用尽了全部的力气.从不曾停歇的脚步,现在终于停下了. 他在本子上记的 正 字,停留在1.6万多个,算起来是8万多件.而这个数字,其实是非常 保守 的.因为即便一天为100多人理发、为30多人按摩,他都只算一件好事,还有很多他认为举手之劳的小事根本就没计算在内. 更重要的是,还有一个他生前要求记者不能透露出去的秘密:其实即使按照 保守 的算法,他做过的好事也已经超过了11万件, 只说8万多件,是为要给自己留个目标,留个动力,还要继续朝着它努力. 这就是沈汝波,一个平凡却值得大写的人! 回顾他走过的路,每一步都印着对党的忠诚,对军人本色的坚守,对人民的牵挂.11万件好事,铸成了一座永远的丰碑. 绿色军营里,他许下10万件好事诺言 时间回到40年前. 1978年,一个18岁的年轻人走进军营,带着他和父亲两代人的心愿. 沈汝波出生在山东临清,家里兄妹五个,他是老大.家境贫寒,于是他早早帮父母分担养家的责任. 汝波从小就听话,特别照顾弟弟妹妹.家里很穷,他很小就跟我们干活儿养家. 尽管沈汝波常说自己小时因为奶奶宠着挺娇气的,但在母亲邢培贵眼里,他是个懂事的孩子,放了学就回家做饭,照顾弟弟妹妹,父母每天一回家,就能吃上他端来的热乎饭. 有时看他小脸被烟熏得跟小鬼似的,我真是又想笑又想哭! 13岁时,沈汝波就常和父母一起去西窑拉砖挣钱,瘦小的身上常常是这里一条血道子那里一个血泡. 15岁时,因为家里穷,沈汝波无奈辍学,去菌肥厂干了两年零活儿.因为踏实肯干,厂领导经常夸 这个小伙子好 .为了补贴家用,他养了几只兔子,卖了大的买小的,来回倒,攒点零钱给家里买油买盐,自己一点儿也舍不得花. 我哥小时候就热心,谁家有点儿事,总去帮忙. 在弟弟沈汝肖记忆里,当年的哥哥闲不住,不是帮这家种种地,就是帮那家拢拢柴火. 认吃亏,别占便宜. 这句父母从小经常叮嘱的话,沈汝波一直记在心里. 父亲做了20多年生产队长,从来不占队里一点便宜.我还记得队里安排派饭时,到谁家谁家能跟着吃点儿好的,但父亲从来不往自己家安排.他还常教育我,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努力做好. 贫困的家庭却让朴素的做人道理打小在他心里扎了根. 1977年末,部队来沈汝波的家乡征兵,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在那个年代,能够当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去保家卫国,是所有年轻人心中无上光荣的事,沈汝波也不例外.而且在他心里,对军营还藏着另外一份情结. 父亲说,他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不能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 从沈汝波记事起,就常听父亲讲从前的事.父亲小的时候,家里很穷,总是上顿不接下顿,孩子们常常饿得站都站不起来.父亲6岁那年,爷爷被保长一顿毒打,回来后再没站起来,不久就告别人世.爷爷一走,家里的顶梁柱没了,留下奶奶和5个幼小的孩子.为了生存,奶奶去给地主家当奶妈,两个姑姑被卖到济宁去给人当童养媳.直到解放,奶奶、姑姑被解救,一家人才团圆. 父亲常说,没有共产党、解放军,就没有咱家. 沈汝波说,父亲小时候就爱跟在解放军战士屁股后头跑,特别想当兵,但因为是家里独生子,按规定不能参军,所以未能如愿. 这也成了父亲一生的遗憾.我们兄妹五个,我是老大,所以特别想替父亲圆了这个梦,参军报效祖国. 也许是命运要帮助父子俩弥补上这份遗憾,这次征兵,沈汝波家乡有73个年轻人报名,但是只选3个人,而他幸运地成为3人中的一个. 1978年2月22日,是我一生难忘的日子.这天我接到了入伍通知书,一夜没有合眼,非常激动. 这是沈汝波日记里的一段话.在这天日记的页边上,他标上了这样几个字:人生转折点. 的确,绿色的军营,正等待一个年轻人发生蜕变,并将引导他走上一条平凡而伟大的奉献之路. 你到部队要好好接受锤炼,回报党和解放军的恩情,做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临走时,父亲叮嘱他. 我一定好好干,争取多干上几年,就当替您参军了. 他对父亲承诺. 军营真正带给千千万万和沈汝波一样的年轻人的,绝不仅仅是健壮的体魄和严明的纪律性,还有钢铁般的意志、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多年以来,学雷锋做好事都是部队里的优良传统.沈汝波所在的炮十师三十三团七连炮四班是 英雄师 里的 英雄班 ,班长是连里的 学雷锋标兵 ,经常为当地居民做好事.入伍后,沈汝波和其他新兵很快就被部队的学雷锋氛围感染,在老兵的带动下,大家有活儿都抢着干,生怕落在别人后头. 那时候就是这种氛围,人人抢着做好事,有啥活儿干不上都睡不好觉.学习雷锋、董存瑞、黄继光,大家都讲个无私奉献、不怕牺牲. 在这样的氛围里,沈汝波也暗暗下定决心,要像雷锋一样为人民做一辈子的好事.从扫院子、扫走廊这样的小事开始,他把自己的决心一步步落实到行动上,很快成为新兵中表现最出色的一个,经常得到表扬.越表扬他的动力就越足. 沈汝波入伍时,是我亲自把他接来的.虽然我跟他相处只有一年多时间,但他是我战友里记忆最深刻的一个. 指导员靖贵山还记得,当年的那个小战士,尽管体质不是那么好,但训练刻苦,军事技术一流,工作起来积极肯干,特别在学雷锋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这个战士非常可爱,一有时间总是琢磨如何帮助别人,做好事. 看到沈汝波积极要求上进,靖贵山格外关注他,几次找他谈话,鼓励他继续努力,学好军事技术的同时,多去学雷锋做好事,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一次谈话时,靖贵山提到毛泽东的一句话,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这在沈汝波的心里激起了波澜.是啊,怎样才能督促自己,一辈子把做好事坚持下去?目光所及,他被书架上的一本书吸引――《十万个为什么》. 那么,我能不能在一生里完成10万件好事? 他指着那本《十万个为什么》说,这一生我要做10万件好事.我很惊讶,提醒他这可不是几年、十几年能做到的,是要用一辈子做的事.可他说,一定要做到. 尽管已经过去近40年,这一幕在靖贵山脑海里依然清晰. 几天后,靖贵山把沈汝波下决心一辈子做10万件好事的事情在全连做了表扬,号召大家向他学习.当时有的人很佩服他,但也有的人觉得这不过是年轻人一时心血来潮,肯定坚持不下去. 的确,在那个年代,年轻人许下类似的豪言壮语并不鲜见,随着时过境迁,很多人也就渐渐淡忘了.可沈汝波却真的把他的诺言,用一辈子时间来兑现.从许下诺言那天起,他给自己定了任务,每天至少做4件好事,用画 正 字的方法记录,做一件好事画上一笔,检验、督促自己去完成任务. 10万件好事,是一句誓言、一个目标、一种约束、一份激励、一场考验.尽管这一 量化 做好事的方式曾遭到个别人的非议,但对于沈汝波来说,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自我鞭策.经年累月,他做好事的决心更加坚定,为人民服务的足迹更加清晰. 好事做多了,战士们都喊他 雷锋 在部队6年,沈汝波换了6个岗位,养猪、养鸡、挖煤、种菜……哪里有需要,哪里最脏最累,他就毫无怨言地去哪里,而且在每一个岗位上,表现都非常出色. 入伍第一年在炮班,他刻苦钻研军事技术,各项任务都抢着干,获得了 全能炮手 的称号. 入伍第二年,为了改善伙食,连队里买了一批小鸡、小鸭.可是战士们都是十七八岁的大小伙子,养鸡养鸭的活儿谁爱干?领导把这个任务安排给了沈汝波,他也有点犹豫,不是不爱干,而是担心自己没经验,干不好.领导说: 你是新兵里表现最好的,交给你,我们放心. 养鸡养鸭绝不是个轻巧活儿.每天,沈汝波都得去野地里挖上几大筐野菜,回来后一点点剁碎喂给小鸡小鸭.没多久,他发现了个怪现象,小鸡小鸭的数量怎么总在减少.仔细一观察,原来驻地附近的黄鼠狼多,一到夜里就钻到鸡舍里吃小鸡小鸭.为了保护小鸡小鸭,他索性把行李搬到鸡舍里,一住就是一个半月. 白天得挖菜喂食,挺累的.晚上满鸡舍都是叽叽喳喳的,根本睡不着. 虽然辛苦,但看着小鸡小鸭一天天长大,几个月后,战士们吃上了新鲜的鸡蛋、鸭蛋,沈汝波的心里甭提多高兴.每天,他把新捡的鸡蛋、鸭蛋一个个编上号,精心保存好. 入伍第三年,连队养猪的饲养员复员了.因为养鸡养得好,领导又相中了他. 大家来参军,都愿意学点技术.养猪这个活儿,又脏又累,还学不到什么技术,一般人都不愿意干.大小伙子,谁愿意整天一身臭味儿啊,但沈汝波没有怨言地干了,而且兢兢业业. 当年的司务长施殿武还记得,那时每天都能看到沈汝波一趟趟挑着散发异味的泔水,从食堂送到几百米外的猪圈去喂猪.因为认真细心,他的猪养得又大又胖,团里还专门组织别的连队来参观取经. 一天,因为身上长了个瘤子,沈汝波正在医院里等待做手术,连长急匆匆地来了,带来一个坏消息:连队的56头猪传染上了口蹄疫,都趴下了.沈汝波一听,急了,起身就要回部队. 明天就要手术了,你不能走. 医生拦住他. 不行,全连战士靠它们补充营养呢,说啥我得回去. 他答得斩钉截铁. 拖着虚弱的身体回到部队,沈汝波连宿舍都没进,直接奔向猪圈.看到一头头病恹恹趴在地上的猪,他心急如焚.接下来的几天,他没白天没黑夜地长在猪圈里,四处捡来破盆旧桶,用沥青堵上漏洞,给每头猪单独进食,避免交叉传染.他四处请教治疗方法,打针、撒白灰……经过他精心治疗和照顾,病倒的猪一头头站了起来.这次闹口蹄疫,别的连队猪死了一大半,而他养的猪竟然全部存活. 留守连队种菜时,他用在山上看菜地的空闲时间捡牛粪做肥料,堆成一座小山. 当护林员时,他像呵护孩子一样精心照顾每一棵小树,一趟趟从河沟挑水浇.别的连队新栽小树成活率75%,他创造了97%成活率的 奇迹 ,得到团里和师部的表彰. 干一行爱一行标兵 老黄牛 优秀护林员 ……在部队6年,他受到大大小小表彰表扬600多次.入................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