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怪只怪这光太美 2019-07-04
谨以此书献给我的父亲母亲 审美文化语境中商品拜物教批判 目录 前言1导论商品拜物教:商品社会的产物

3 第1节 商品拜物教概念的起源

3 第2节 西方经济学家对商品经济所做解释的局限性

5 第3节 物与物的关系 与 人与人的关系

7 第4节 商品拜物教是审美文化中的观念性问题

11 第1章 马克思商品拜物教批判的内在逻辑

14 第2章 西方思想家商品拜物教批判之路径

20 第1节 卢卡奇对资本主义物化现实的批判

20 第2节 阿多诺对文化工业的批判

25 第3节 本雅明的承上启下作用

31 第4节 巴特对商品社会的符号学解码

33 第5节 勒斐弗尔和德波尔的消费社会和景观社会批判

37 第6节 鲍德里亚的符号拜物教论

42 第3章 审美文化转型:商品拜物教批判的文化结构

49 第1节 文化结构的形态流变概述

49 第2节 传统文化形态的哲学美学特征

55 第3节 传统文化解体的历史原因

58 第4节 大众文化――传统文化解体、经济商品化的产物

61 第4章 审美观念转型:商品拜物教批判的逻辑悖论

64 第1节 传统审美观念的逻辑起点与思维模式

64 第2节 现代审美观念的突围

66 第3节 商品拜物教问题的文化逻辑起点及其悖论

69 第4节 文化语境中商品拜物教批判的复杂性、多样性与开放性

76 第5章 大众审美文化与商品拜物教批判

80 第1节 大众审美文化的共享性、相对性与霸权性

81 第2节 对审美文化的文化政治批判

83 第3节 现代艺术与商品拜物教批判

86 第6章 商品活动与审美活动之相互关系

94 第1节 商品活动与审美活动的差异性

94 第2节 商品活动对审美活动的影响

96 第3节 商品化:审美文化发展之悖论

101 余论审美文化与马克思

106 参考文献

110

(一)英文著作部分

110

(二)中文著作部分

111

(三)中文文章部分

115 人名中外文对照表

117 前言一个幽灵,商品拜物教的幽灵,在当代审美文化语境中游荡.

自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第一次提出商品拜物教的理论命题之后,一百多年来围绕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精神进步的相互关系的思想争论中总是离不开它.就西方而言,社会经济发展的模式是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因此从这样的土壤中产生的人的精神和文化问题中自然产生了商品拜物教的现象,也就构成了马克思以及他之后许多西方学者的理论探讨和争论的重要话题之一.就最近中国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而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所带来的精神文化的变化和矛盾,也必然使商品拜物教这个理论话题成为中国当代社会文化学者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具体地说,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作为西方消费社会的成熟主流形态的大众文化,也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呈高速态势的中国形成了极大的影响作用,这也使得中国的文化理论界特别是艺术界面临着如何看待当代大众文化所发生的审美观念变化的课题,而这个课题的解决在理论上就不得不溯源到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及其后来在西方审美文化语境中的发展和演变上来. 文化进入美学的研究视野,大致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事情,这也就是我们日渐熟悉的所谓当代审美文化.当代审美文化,是指发展到当代的以审美属性为主的文化形态,它意味着人类文化在这个时期出现的一种整体转型.从内容上看,即指从传统的精英文化拓展出大众文化.然而大众文化的出现并非一蹴而就.事实上,早在20世纪前半叶大众文化就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出现,并且有许多西方著名思想家开始了他们的研究.正因为如此,本书在整体上没有采用 当代审美文化 或 当代大众审美文化 的概念,而采用了更具有包容性的 审美文化 的概念,以期从更加广阔的历史时空中梳理并分析始于西方的大众审美文化,当然在论述的时候多少会涉及到近二十多年来中国审美文化领域中的一些现象. 需要说明的有两点,一是出于选题和篇幅的限定,本书主要是对商品拜物教问题在西方审美文化语境中产生和发展的结构、形态、路径和规律的得失,做力所能及的理论分析和反思.二是本书标题的 批判 两个字,并非我们过去所说的 大批判 的意思,即不是过去通常所说的对错误的思想和言行进行简单的否定和批评,而是在类似康德哲学美学的理论意义上使用的,是 批审―厘定 的意思.而这种所谓 批审―厘定 实际上是指运用理论分析和反思的方法去划清界限,即划清围绕在审美文化语境中商品拜物教问题周围的界限,只有划清了界限,这个问题的发展和演变的规律和线索才能够清晰起来.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本书在写作结构和方法上大体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对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批判的论述,以期还原一百多年前马克思这个著名理论产生的政治经济学语境;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