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You—灰機 2019-09-10
文章 阳光服务室第八周与老师说――朱永新老师《教育九大定律》 作者:?dll(老师)时间:?2014/4/3 20:47:29分类:?教育教学 ? 阳光服务室第八周与老师说――朱永新老师《教育九大定律》 老师们,认真读朱永新老师关于《教育九大定律》,并根据上次张老师自主培训中指导的思维导图绘画或其他你所喜欢的画思维导图的方法,画出你读此文后的思维导图,并以跟帖的方式大家共享学习.

朱永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新教育实验发起人) ? 态度决定一切 ――教育定律之一 ? 米卢神话虽然破灭了,但他给中国足球带来的理念不应该随之而去. ? 在中国足球队员的帽子上写着这样一句话: Attitude is everything (态度决定一切).在预选赛上,中国队靠它打出了精神,打出了气势,终于冲出了亚洲.在世界杯赛中,中国队似乎把这个理念无偿地送给了韩国,在韩国队一往无前的时候,自己却大败而归. 其实, 态度决定一切 ,不仅是体育的定律,更是生活的定律、教育的定律.教育,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的过程. 积极的人生态度有以下这样几个维度. 一是对待未来的态度.一个人能否乐观地面向未来,能否用激情和诗意去追寻人生理想,能否具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把所有的行为纳入自己的目标轨道,锲而不舍地向理想迈进,是是否具有积极的未来态度的体现. 二是对待工作的态度.一个人能否认真地对待工作,用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的精神,处理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爱岗敬业,提高效率,不断地追求卓越,是是否具有积极的工作态度的体现. 三是对待社会的态度.一个人能否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主动地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有没有公正、正义感,是不是爱憎分明,见义勇为,乐于助人,是是否具有积极的社会态度的体现. 四是对待学习的态度.一个人能否具有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能否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我,能否在信息化与国际化的浪潮中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抓住各种机遇,利用点滴时间进行学习,是是否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的体现. 五是对待他人的态度.一个人能否与他人和谐地相处,能否具有优良的人际沟通能力,能否受到同事与朋友的尊重和爱戴,能否主动帮助别人,理解别人,是是否具有积极的交往态度的体现. 六是对待自己的态度.一个人能否正确地评价自己,能否拥有自信,能否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能否把握各种机会锻炼自我,是是否具有积极的自我态度的体现. ????如果我们的教育能加强这些方面的训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说你行你就行――教育定律之二?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横批是 不服不行 . 这是在社会上人们讽刺人事任免的长官意志时常常引用的经典妙句,这种亲情眼里出能人的悲剧或是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的闹剧,若是出现在生活中,显然是可怕的. 然而有趣的是,这样一种 定律 用在教育方面常常令人拍案叫绝.如果你想激励一个学生,你就不断地(当然也是适时地)对他说: 你行,你行,你真行. 那他便往往能做得比别人期望的更优秀、更卓越.慢慢地,这个学生会变得 行 起来.相反,要毁掉一个学生的意志,你就不断对他说: 你不行,你不行,你真笨! 这样,原本是 行 的学生,也会逐步地丧失信心,变得 不行 起来. 仔细留心注意中小学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你会发现一般是贬多褒少.似乎我们的教师认为:学生做正确是应该的,出错是无法容忍的.就在这种不成比例的褒贬之间,有多少学生的信心被碾磨得粉碎!真正的名师往往是严格与亲善的完美统一:他们既对学问一丝不苟,又能为不同的学生设定不同的近远期目标,并为学生点滴的成就而喝彩.会欣赏学生才会当好教师. 当然,这个教育定律更重要的是对于学生自身来说的.如果你能不断地对自己说我能行,我真行;

如果你能拥有强烈的自信心;

如果你能毫不计较别人说你不行:你肯定会变得很行.让我们看看坂本保之介的故事. 日本能力开发研究所所长坂本保之介先生在《提高记忆力的奥秘》一书中说过一段令人回味的话: 对于来我们研究所请教的人,我首先让他懂得自信心的重要性,要'

相信一定能记住'

这样一种自信.说来也怪,一旦来访者确实认识到这一点时,好像就在这一瞬间,他们的记忆力一下就提高了很多. 其实,自信心不仅是提高记忆力的诀窍,也是成才的先导.自信心是人生重要的精神支柱,是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力.只有自信,才能使人自强不息,不达目的不罢休,几乎每个成功者都具有自信心这个最重要的法宝;

而自卑,只会使人自暴自弃,畏首畏尾,多愁善感,无所追求,从而失却成功的希望.几乎每个失败者都与自信心无缘.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在科举考试落第后曾写过这样一副自勉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他落第不落志,自信心毫无削弱,更加勤勉写作,终于完成了不朽杰作《聊斋志异》.蒲翁的成功,就是自信加勤奋的结果.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智力呈正态分布,真正的天才的白痴都是很少的,只占1%左右,我们大多数的 芸芸众生 ,在智力上的差异是不大的.只要不是白痴,我们每个人的成功概率几乎是相同的,只要选准目标,奋力拼搏,每个人都可以有所作为,有所成就.明了这个道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树立自信心呢? 请记住:你能行,我能行! ? 体罚近乎无能――教育定律之三 在学校教育中,奖励与惩罚是一对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它用肯定与否定的评价来巩固和发展学生的优良行为,克服和改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奖励是一种阳性强化,分赞许、表扬、嘉奖等;

惩罚是一种阴性强化,分批评、劝告、指责、申斥、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勒令退学、开除等. 在以上惩罚的过程中,有两条未被包括:一是罚钱,二是体罚.罚钱又叫 经济制裁 ,在有些学校里仍然还在使用,如有些学校规定,上课讲话罚多少,迟到早退罚多少,打架骂人罚多少……我认为,第一,罚钱是决不可以在校园中存在的.罚钱其实不是罚学生,而是罚家长.罚了钱,孩子自然要挨家长的打骂训斥,这是借家长的手打孩子.第二,罚钱,使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了 金钱万能 的阴影,感受到钱的威力无边,崇拜金钱,甚至会不择手段去寻钱.第三,罚钱往往要有人监督,所以班干部往往就专门盯住谁犯错谁有过,而不去认真听讲,不去关注学习本身. 罚钱不行,体罚行否?答曰:更不行.我认为体罚是无能的表现.一般说来,体罚会在三种情况下出现:一是说而不服,管而不理,教育方法 失灵 ;

二是教师情绪不好时的冲动,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

三是坚信体罚能解决问题,消除危机.如有的人就说: 鞭子本姓竹,不打书不读 , 不打不成才,一打分数来. 在这样的理念支配下,有些学校和老师便理直气壮地对学生进行惩罚.也有一些国家甚至允许学校运用体罚.如新加坡教育部规定,中小学的校长、副校长和纪律事务长有权对学生实行体罚,其方式是用尺子或藤条来轻打学生的手掌或臀部. 尽管如此,我还是认为体罚是不能应用于教育的.第一,体罚并不能使学生真正心悦诚服,不能从根本上感化学生的心灵.俄国教育家皮罗果夫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 抽打,是为激发人的羞愧感而采用的一种过于粗暴的强制手段.而羞愧感是一种在温室里培育出来的娇嫩的花朵.它一旦落入粗暴之手,就会立即枯萎.抽打会使人产生恐惧,这是无疑的,但是这种恐惧并不能起感化作用,也是靠不住的,它只能掩盖内心的邪恶.抽打只能改造那些精神脆弱的,用甚至不那么危险的方法也可以改造过来的人. 第二,体罚往往使人自暴自弃,滋长仇恨的心理.明代教育家王守仁也有精彩的论述: 鞭打绳缚,若待拘囚.彼视学舍囹圄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窥壁掩复,以遂嬉游,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偷薄庸劣,日趋下流.是盖趋之于恶,而求其为善也,何可得乎? 第三,体罚往往容易使学生模仿暴力.当他成年以后,或者当他们面对比自己更弱小的教育对象时,他们会毫无犹豫地抱拳相向. 因此,即使是法律 允许 体罚的新加坡,也对体罚作了许多限定:体罚只能作为教育的最后手段用于男生(也就是说不允许体罚女生);

体罚时必须有第二位教师在场作证,详细记录学生的违法行为,执行体罚的时间和执行人的姓名;

要将体罚事因通知家长,等等.这样一来,可能真正实施体罚时已经怒气全消了.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只有心与心面对,心与心交融,才能取得真正的实效.皮肉之苦,只能是饮鸩止渴,所以, 体罚近乎无能 ,这大概也是教育的基本定律了. ? 读书改变人生――教育定律之四?? ????很多年前,我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时看到这样一段话,它使我刻骨铭心: 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 许多年过去了,我对这句话的理解与日俱增.是的,如果说人类的物质文明可以通过建筑、工具等物化的形态保存和延续,那么人类的精神文明如何保存和延续呢?一个刚刚诞生的新生儿,在他成长的过程中,精神世界又如何与身体的发育、成熟一道与时俱进?我认为读书是实现以上目的的必由之径.书籍是传承文明的桥梁,是延续文化的中介.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应该伴随着读书而发展. 在一定意义上说,读书就意味着教育,甚至意味着学校.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首先意味着书籍. 学校里可能什么都足够多,但如果没有为人的全面发展及其丰富的精神生活所需要的书,或如果不热爱书和冷淡地对待书,这还不算是学校;

相反,学校里可能许多东西都缺乏,许多方面都可能是不足的、简陋的,但如果有永远为我们打开世界之窗的书,这就是学校了. 苏霍姆林斯基还具体阐述了阅读不同书籍对学生的影响,其实也从另一方面阐释了 读书改变人生 的哲理: 阅读描写杰出人物的书,往往决定一个人的前途;

文学作品是影响人的心灵的有力手段;

阅读自然书籍是发展思维和认识能力的需要,是适应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需要;

不论哪类书籍的阅读,都是课堂教学的智力背景;

课外书籍的阅读,是了解和影响学生个性的门径,它还能够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所以,他号召教育工作者, 应该让学生走进图书馆,让书籍成为青年一代的挚友! 其实,读书正如饮食,不同的饮食往往造成人不同的营养结构,不同的书籍也同样造成人不同的精神结构.还是这位大教育家说得好:要培养一个人,设计一个人的个性,就努力帮助他从小学建立起自己的 小藏书箱 ,建立他独特的读书体系. 纵观世界各国,凡是崇尚读书的民族,大多是生命力顽强的民族.全世界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族,平均每人每年读书64本.作为犹太人聚居地的以色列,它的人文发展指数(将出生时的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和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等衡量人生三大要素的指标合成一个复合指数)居全世界第21位,是中东地区最高的国家.酷爱读书,不能不说是犹太人在亡国两千年之后,又能重新复国的重要原因;

酷爱读书,不能不说是犹太人在复国之后,能迅速建成一个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原因;

酷爱读书,不能不说是犹太人在流离失所中诞生了马克思、爱因斯坦和门德尔松等无数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和艺术家的重要原因;

酷爱读书,不能不说是犹太人不仅在全世界的富豪中名列前茅,而且在历届诺贝尔奖得主中也有惊人比例的重要原因.一句话:酷爱读书使犹太人成为一个优秀的民族;

热爱读书的国家,必定是不断向上的国度. 而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热爱读书的民族.只是随着科举制度的出现,读书人的阅读视野渐渐狭窄化了.现在的应试教育,也在很大程度上挤兑了学生读书的空间,学校中无书可读的现象........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