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飞鸟 2019-07-03

在水源保护区设置简易导流沟,避免雨水或污水携带大量污染物直接进入水源及其上游地区. 对于水井,应在周围设置拦截措施.水井要建井台、挖排水沟,并对水井进行加盖处理,严格避免污染物进入.设专人管理,定时消毒,取水要用公用水桶. 禁止在水井旁沐浴、洗涤和喂饮牲畜等.

(二)供水设施管理 被洪水淹没过的水源或供水设施重新启用前必须清理消毒,经水质检测,细菌学指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后方能启用.经水淹的井必须进行清淤、冲洗与消毒.先将水井掏干,清除淤泥,用清水冲洗井壁、井底,再掏尽污水,待水井自然渗水到正常水位后,投加漂白粉浸泡12~24小时后,抽出井水,待自然渗水到正常水位后,按正常消毒方法消毒,即可投入正常使用.

(三)退水后水源的选择 无自来水的地区,尽可能利用井水为生活饮用水水源.水井应有井台、井栏、井盖,井的周围30m内禁止设有厕所、猪圈以及其他可能污染地下水的设施.取水应有专用的取水桶.有条件的地区可延伸现有的自来水供水管线.

(四)对生活饮用水进行净化消毒 洪涝灾害后,最主要的生活饮用水消毒方法是采用消毒剂消毒、煮沸饮用.在有条件时可采用过滤的方法.

二、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

(一)监测范围和监测点 凡发生水淹、过水的村屯,全部纳入监测范围.过水、水淹的水源、供水设施启用前必须经过水质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城镇集中式供水单位,采集出厂水1个,末梢水10个开展检测;

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采集出厂水1个,末梢水2个开展检测;

农村分散式供水,分别采集水源水和用户储水容器的水各1份开展检测.

(二)监测频次 灾民返回居住地,启用水源或供水设施前,必须开展监测,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随后每日进行消毒剂余量的监测,每周进行关键指标的监测.

(三)监测指标 集中式供水启用水源或供水设施前,必测指标:

1、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铁、锰、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耗氧量、氨氮.

2、毒理学指标:砷、铅、汞、镉、铬(六价)、氟化物、硝酸盐.

3、细菌学指标: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

4、与消毒有关的指标:消毒剂余量. 条件允许,检测能力具备的,可监测《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中常规指标(放射性指标除外). 每周进行关键指标的监测,其指标为:消毒剂余量、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耗氧量、氨氮、硝酸盐. 农村分散式供水设施启用前可按照关键指标开展监测,并随机抽取3个水井,按照必测指标开展监测.

(四)检验方法及判定依据 检验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 5750-2006)进行实验室检验. 判定依据: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进行判定.受水源限制时可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判定.

(五)结果报告 及时汇总检验结果,并报送当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省疾控中心,密切关注水质变化情况. 附件5: 洪涝灾害预防性消毒技术方案 一 、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洪涝灾害预防性消毒的基本处理原则,预防性消毒的技术方法及消毒过程的质量控制.

二、洪涝灾区灾后预防性消毒的基本处理原则 因灾情发生而造成人们生活环境、卫生条件遭受破坏,对人类健康构成影响时应及时开展预防性消毒;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