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丑伊 2019-07-01
关于2016年安徽省稻等四类作物初审通过 品种、拟引种品种和拟停止推广品种的公示 现将2016年安徽省品审会四类作物专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稻玉米棉花大豆品种、拟同意引种品种及拟停止推广品种予以公示.

初审意见、各试点试验数据、汇总结果等详见安徽农业信息网(www.ahny.gov.cn)和安徽种业信息网(www.ahseed.com),公示期为15天(自2016年4月12日至2016年4月27日).公示期内,如有异议,可向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反映,并提供书面说明材料,包括异议内容、异议人姓名、身份证号码以及手机号码、电子邮件等联系方式,异议单位书面说明材料需加盖单位公章,通过顺丰快递或EMS邮寄.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安徽省种子管理总站范荣喜,邮编:230051,通讯地址:合肥市包河区庐州大道18号,

电话:0551-63436842,传真:0551-63436866. 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 2016年4月11日 附件一:2016年安徽省品审会初审通过品种简介 附件二:2016年安徽省拟同意引种审批品种简介 附件三:安徽省第四批拟停止推广农作物品种 附件

一、2016年安徽省品审会初审通过品种简介

(一)稻品种

1、早籼108 品种(生态)类型:常规早稻品种 申请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育种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浙辐2306(浙江大学原子核农业科学研究所)/E3807(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 主要特征特性:2013年、2014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76.5厘米、亩有效穗23.7万、每穗总粒数111.0粒、结实率80.8%、千粒重25.4克.全生育期为108天左右,与对照品种(竹青)相当. 抗性表现: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13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5.00),高抗稻曲病(病指0.4),感纹枯病(病指49),感白叶枯病(病指53);

2014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4.95),抗稻曲病(病指0.4),感纹枯病(病指52),中抗白叶枯病(病指32). 品质表现: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13年米质(区域试验点样品,下同)达部标2级,2014年米质达部标4级.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3年区域试验亩产488.5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5.45%(不显著);

2014年区域试验亩产488.72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3.17%(显著).2015年生产试验亩产476.9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4.99%. 栽培技术要点:1.常规栽育秧在清明前后播种,亩播种量30公斤,大田用种量3公斤左右,秧龄30天.一般栽插密度为2.5万穴/亩,每穴3-4苗.2.大田亩施纯氮量10公斤,重施基肥,占全部施肥量的80%以上,并注意氮、磷、钾肥配合,栽后7天左右及时追肥中耕.3.做到浅水栽秧,深水护苗活棵,返青后浅水搁田促分蘖,中期适时适度烤田,后期干干湿湿,以湿为主.在整个生育期内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 专业委员会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推广区域:沿江、江南双季稻区.

2、早籼110 品种(生态)类型:常规早稻品种 申请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育种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嘉育948(浙江省嘉兴市农科院)/早籼380(来源于舟优963/湘组1号) 主要特征特性:2013年、2014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89.3厘米、亩有效穗23.0万、每穗总粒数116.0粒、结实率81.6%、千粒重25.0克.全生育期为110天左右,比对照品种(竹青)晚熟2天. 抗性表现: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13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5.00),高抗稻曲病(病指0.6),感纹枯病(病指53),中抗白叶枯病(病指36);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