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GXB156399820 2019-05-15
主编:李兰芝 物理专题复习之民谚、俗语、古诗中的物理知识 教学目的:1关注生活,联系生活实际.

2、培养学生用已有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用具:课件、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请同学列举出你们所熟悉的民谚、俗语、古诗中蕴含有物理知识的例子.

(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民谚、俗语、古诗,这些民谚、俗语、古诗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我们平时如果注意分析、了解一些,就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深化知识,活化知识,这对培养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下面按类列举如下:

一、力学 1.水平不流,人平不言.连通器的原理. 2.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因为细绳与木块,水与石头接触时受力面积极小,产生的压强极大,所以绳可以把木块锯断,水可以把石头滴透. 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作无规则的运动.这是气体分子的扩散现象. 4.爬得越高,跌得越重.因为被举高的物体都具有重力势能,并且举得越高,重力势能越大,所以爬得高,跌得重. 5.船到江心抛锚迟,悬崖勒马早已晚.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即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所以说船到江心很难停下. 6.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物体运动的相对性,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7.小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如果秤砣的力臂很大,那么 四两拨千斤 是完全可能的. 8.麻丝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 9.坐地日行八万里.由于地球的半径为6370千米,地球每转一圈,其表面上的物体 走 的路程约为40003.6千米,约8万里.这是毛泽东吟出的诗词,它还科学的揭示了运动和静止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总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10.如坐针毡.由压强公式可知,当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越小,则压强越大.人坐在这样的毡子上就会感觉极不舒服.

二、热学 11.缸穿裙,大雨淋.缸为什么穿裙子呢?因为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附着缸的外表面上.同时也暗示着降温,即将有大雨到来. 12.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因为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激烈.所以当花朵分泌的芳香分子扩散运动加快时,便预示着温度升高,天气变暖. 13.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14.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 三棱镜 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 月晕而风 之说. 础润 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15.瑞雪兆丰年.由于雪是热的不良导体,当它覆盖在农作物上时,可以很好的防止热传导和空气对流,因此能起到保温作用. 16.水火不相容.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由于水的比热大,水与火接触可大量吸收热量,使燃烧物温度降低;

同时水汽化吸热使火的温度降低而熄灭. 17.霜前冷,雪后寒.在深秋的夜晚,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骤然变冷(温度低于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霜,所以有 霜前冷 的感觉.雪熔化时要需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所以我们有 雪后寒 的感觉. 18.早穿皮袄午穿纱,怀抱火炉吃西瓜.体现温差大,砂石比水具有较小的比热容.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