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芳甲窍交 2018-11-09
博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个性化的日常生活如何可能 ――赫勒日常生活理论研究 作者: 李霞导师: 崔新建 教授 系别、年级: 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学院 2007级 学科、专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 完成日期: 2010年5月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北京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李霞日期:

2010 年5月31 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北京师范大学有关保留和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北京师范大学.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允许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保密论文注释: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非保密论文注释:本学位论文不属于保密范围,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全文电子版同意提交后:一年 二年在校园网上发布,供校内师生浏览. 本人签名:李霞日期: 2010年5月31日 导师签名:崔新建 日期: 2010年5月31日 个性化的日常生活如何可能 ――赫勒日常生活理论研究 摘要阿格妮丝・赫勒的日常生活理论,以其独特的理论范式,凸显了日常主体的态度对改变日常生活的意义.对赫勒日常生活理论的价值学解读对于深化日常生活理论研究、重构中国当代的日常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以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从理论渊源、日常生活的生存模式、个性化的日常生活设计、与列菲伏尔和许茨的比较、当代价值等五个方面,对赫勒的日常生活理论进行了深入的解析. 现代西方哲学主题向日常生活的回归,是赫勒日常生活理论产生的理论背景.马克思关于人的个性发展和人的类本质的理论,卢卡奇关于意识形态异化和日常生活本体论的理论是其理论产生的直接思想来源. 赫勒对日常生活结构和模式的分析是以个体的态度为中心的.赫勒把日常生活看作是个体的再生产领域.日常生活个体的发展,就是日常生活以 特性 为中心转化为以 个性 为中心的过程. 自在的 类本质对象化的共同特征(包括重复性、规范性、经济性、情境性等),既构成日常生活活动的基础,又为它的构建提供框架.日常行为和日常思维的图式(包括实用主义态度、以可能性为基础、过分一般化等),代表了个体对 自在的 类本质对象化的共同态度.这些图式既是日常生活正常进行的基础,也是使日常生活异化的根源.日常生活改变的关键,是日常主体的态度. 日常主体由特性向个性的转化,可以使日常生活摆脱自发的异化状态.个体的对象化活动可以在不同的水平上完成,这取决于 自在的 对象化领域和 自为的 的对象化领域的相互作用程度. 自为的个性 可以在日常生活的结构中建构起来. 自为的 个性体现着在个人的一生中对人的能力的自由确证和发展所能达到的可能性.赫勒通过对个性化日常生活的设计,强调一种 为我们存在 的有意义的生活.过有意义生活的个体,是一个在迎接挑战中展示自己的个性发展的个体,他们自觉选择和接受的任务,是创造一个异化在其中成为过去的社会. 通过与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比较,我们看到两条不同的异化消除的路径.列斐伏尔的设想是,通过总体性的文化革命和节日的狂欢来消除异化,赫勒则认为日常生活的改变在于主体的态度,在于构建个性化的个体;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