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会说话的鱼 2018-07-23
郑州大学学优势项目名录

1、工程大数据技术研究中心建设 项目团队:工程大数据研究中心有一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崔俊芝领衔的二十余人的研发团队,包括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学术专家和十几位年富力强的教授、博士等.

团队成员有丰富的主持国家级973项目、863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科技项目的经验. 项目内容:工程大数据技术研究中心主要研究城市管理、交通工程、社会管理、医疗卫生、国家粮食安全、地下隧道工程、金融工程等涉及国计民生领域的工程大数据问题,并进行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 工程大数据技术研究中心致力于工程领域大数据模型的构建、核心算法的设计及自主知识产权的硬件、软件一体化系统开发,解决其核心关键问题.研究范围涵盖智能网络传感器技术、数据挖掘技术、模式识别与深度学习技术等. 预期效益:项目建成以后,将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实现年利润5000万元.形成大数据产业群,带动区域大数据产业发展.

2、绿色环保增塑剂催化关键技术开发和工业化应用 项目团队:以刘仲毅教授为主的创新团队,专职研发人员5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4人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团队致力于针对国外技术封锁和垄断,开发具有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为我国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技术支持,致力于将河南省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的的研究.近年来与河南省中平煤神马集团、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昊华骏化集团等企业合作,为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项目内容:研究团队已经完成了5万吨/年工业化装置施工设计工作,目前工业化装置正在安装施工中,预计2017年6月中旬投料试生产.采用邻苯类增塑剂加氢生产环保增塑剂原料充足、产品市场潜能巨大,生产5~30万吨/年环保增塑剂条件充分,产品不含邻苯二甲酸酯类和重金属,可完全替代DOP、DBP、DINP等传统增塑剂.生产工艺过程无废气、废水、废渣产生,清洁环保.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将会打破国外技术壁垒,为我国邻苯类增塑剂行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技术和产品支撑,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 预期效益:(1)技术产出:该项目为原创项目,该项目的成功,将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实现邻苯类增塑剂绿色无毒化,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2)经济效益:以120万DOP吨计,若利用催化加氢技术转化为环己烷二甲酸酯,按当下价格,每吨获利6000元,120万吨将获利72亿元.按本项目进度,2018年实现5万吨/年装置工业化.2019年本项目技术和产品将会推广应用,到2020年市场份额占到国内50%以上,预计将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3)社会效益:打破国外在该技术领域垄断地位,为我国企业实现转型发展、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

3、选择性激光烧结成型尼龙3D打印粉末制备技术 项目团队:项目由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赵清香教授主持承担,项目团队为郑州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塑料研究所. 项目内容:3D打印快速成型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新制造技术.其中选择性激光烧结成型(SLS)技术具备成形材料范围广、材料利用率高、无需支撑、不受制件形状的限制等优点,尤其适合工业级成型加工,制备大型器件,因而日益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目前,用于激光烧结快速成形新产品模型(制品)的成形粉末有聚苯乙烯PS和ABS,但利用这两种粉末材料制造的原型制品强度低、韧性较差,容易破损,不能作为工程材料使用.尼龙与一般塑料相比,具有耐磨、强韧、轻量、耐热、耐寒、无毒、易染色的优点,可以通过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快捷制造出新产品的原型或功能件.目前,尼龙3D打印粉末基本依赖进口,价格尤其昂贵,每公斤尼龙粉售价都在80美元以上.工程塑料研究所在尼龙粉末及其热熔胶的制备工艺上前期积累了大量经验,关于尼龙粉末以及尼龙热熔胶的制备工艺在1998年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生产,是国内最早实现长碳链尼龙热熔胶工业化生产的研究机构,在尼龙粉末的制备工艺上有工业化开发经验.本项目旨在开发尼龙3D打印粉末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参数和配方,制备出性能达到进口同类产品的尼龙3D打印粉末. 预期效益:以年产1000吨尼龙3D打印粉末进行初步分析:项目总投资约2000万人民币,其中,固定资产投资约1000万元,厂房和其它费用各1000万元.以生产成本10万/吨,售价45万/吨计算,达产后产值近4.5亿元,利润3.5亿元左右.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