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GXB156399820 2018-05-26

4、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安全意识,注重将知识转化为自护自救的经验和能力,是本课程的核心所在,也是课程是否具有实效的重要标志.

5、突出湖北地域特点.针对我省水系发达,中小学生溺水事故多发以及夏秋两季暴雨多、汛期长,容易引发洪水、山洪、泥石流、内涝等自然灾害,以及其他诸多地域特点,全面提高中小学生逃生避险的实际能力.在课程实施中突出湖北省地域特点,兼顾城市与农村的差异,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遵循 针对性、层次性、递进性 的基本原则,以不同学段的需求和时令季节变化为纵坐标,以模块化的系列内容为横坐标,螺旋上升,建构科学的内容结构体系.

1、涵盖全学段.对小学(1-3年级),小学(4-6年级)、初中(7-9年级)、高中四个阶段进行全程分段设计,同时有机对接.针对不同学段应知、应会的目标,合理分解内容体系.

2、内容模块化.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涵盖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基本内容模块有 交通出行安全、公共卫生安全、校内外活动安全、网络与信息安全、自然灾害防范、预防意外事故、预防违法犯罪与人身侵害、应急救护、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教育 等九大部分.

3、适应时令变化.不同学段教学内容的安排遵循季节时令的变化,选取相对应的学习内容,力求与现实生活同步,与学生需求和社会生活相呼应,充分体现生活性和针对性.

4、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循序渐进,紧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生命与安全教育问题,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实践能力进行统筹规划、逐步拓展,满足不同学段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需求.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总目标按整体设计、分段对接的思路,分为小学(1-3年级),小学(4-6年级)、初中(7-9年级)和高中进行全程四个板块分段设计. 课程目标 是本课程标准第三部分 教学主要内容 展开和细化的基本依据. 每个学段的总目标都由 情感态度培养 、 行为技能训练 以及 知识经验积累 三维目标构成. 情感态度培养 ,重在促进 生命安全 意识的形成;

行为技能训练 ,重在培养学生 识险 、 避险 、 救护 的行为能力;

知识经验积累 则是安全意识和行为技能赖以发展的基础.人的行为总会受到意识的影响和支配,因此,帮助学生树立生命安全意识的教育应贯穿本课程的始终.

一、小学(1-3年级)生命安全教育目标 本阶段侧重了解危险的存在,初步形成安全的自护态度与规避危险的意识,学会简单地识别、判断危险的事物和环境.知道规避危险和求生、求助的简单方法和技能,强调个人安全;

知道自己从何处来,了解爸爸妈妈生育养育自己所付出的辛劳,了解人的一生会经历的基本发展阶段.

(一)情感态度培养

1、在活动与游玩中,具有避免意外伤害的意识.

2、遇到危险时,及时大胆向家人、老师、警察等求助.

3、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对疾病传染保持警惕.

4、面对可疑陌生人,有防范和保护意识.

5、尊敬老师,友爱同学,避免与他人发生矛盾冲突.

6、珍爱自然界中的各种生命.

(二)行为技能训练

1、初步识别常见的危险标识,远离生活中的危险.

2、养成良好的个人饮食卫生和健康行为习惯.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