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喜太狼911 2018-02-05

二、 发展基础 十二五 期间,合肥坚持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赶超,主要经济指标实现 新跨越、进十强 .在推进品牌建设方面,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方针,结合合肥经济发展和品牌建设实际情况,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奠定了深度推进产业品牌发展的良好基础.

(一)主要成就 十二五 期间,合肥品牌经济特征日益显著,以培育创新型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目标,引导企业实施品牌战略,

一、

二、三产业品牌齐头并进,阶段性成效显著. 1.科学定位城市品牌发展战略.随着2011年合肥行政区划调整,城市的空间结构、资源禀赋等发生了深刻变化,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广泛征求理论界、规划界和社会各界意见,明确提出 大湖名城、创新高地 的城市品牌战略定位,既体现省会城市特色、科教资源优势、环抱巢湖的地理特点,又为城市转型与创新发展注入新内涵,明确了新的城市品牌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合肥产业品牌迅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与城市品牌相互支撑、融合发展的品牌建设新格局. 2.搭建 品牌+互联网 服务平台体系.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不断促进品牌建设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积极搭建以服务产业品牌以及自主品牌发展为宗旨的专业平台.建立高效的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各项与品牌建设相关的政策信息快速传递,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

建立高效的创业服务云平台,支持创建众创空间,鼓励各类创新主体通过互联网平台分发和交付设计研发品牌,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强化品牌孵化意识;

建设企业技术创新平台,支持企业申报国家级各类研发平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夯实创建自主品牌的核心技术基础,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3.初步形成推进品牌建设制度保障.第一,建立市品牌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在组织和制度层面上形成良好保障,推动开展品牌示范企业认定、品牌培训等各项工作.第二,出台品牌建设支持政策,对获得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品牌荣誉的企业,实施一系列奖励政策,并在土地转让、代建厂房、税收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方面给予优惠.第三,为企业 走出去 提供保障,支持重点品牌企业进行商标海外维权,促进在海外创建有影响力的民族品牌.第四,发挥合肥市品牌战略发展研究会等社会机构的作用,凝聚媒体、行业协会、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各层次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城市品牌、产业品牌和企业品牌建设的组织体系之中. 4.注重打造先进制造业品牌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品牌.坚持以高水平、高附加值为目标,推进先进制造业品牌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品牌发展.先后被确定为中国家用电器制造基地,国家级汽车及零部件 合肥市市级及以上先进制造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品牌占比情况 注:进入本图的企业品牌均拥有合肥市市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其中国家级34家、省级194家、市级111家,合计339家,这些企业同时均分别获得产学研联合示范企业、省自主创新品牌示范企业、市品牌示范企业和市级工业设计中心等荣誉称号. 出口基地,国家级军民结合产业、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动漫产业发展基地.积极推进国家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示范,建设国家级 两化 融合试验区,全国 智慧城市 试点示范城市,为合肥更好地发展产业品牌奠定了坚实基础. 5.快速提升现代服务业品牌发展水平.服务业总量规模不断壮大, 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达2298亿元,占全省总量近30%,经济拉动作用日益明显,迈入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新阶段.一是服务业投资不断增长,2015年服务业投资3335.5亿元,增长20.9%,占全省总量的29.5%,成为带动全市投资的重要力量;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