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GXB156399820 2017-09-06

3、学习第5句(1)下面这个传统节日很有意思,它是由一个美好的神话故事得到的,你们猜出来是哪一个节日了吗?(生:七夕节)谁想美美地读一读这一句?同时汇报节日的名称、日期、相关传说. (2)通过对比 吃 ,学生用 减一减 的方法记住 乞 字. (3)生自告奋勇讲讲牛郎织女的传说.(师:你能把故事讲得这么完整,老师很佩服你的语言表达能力.)

4、学习第6句 孩子们,我们的传统节日时间表已经走到七月了,猜猜下一个八月是什么节日?(生:中秋节) (1)请女生读,男生思考节日名称、日期、活动形式. (2)读词 月饼 ,师问:你们都吃过哪些馅儿的月饼?圆圆的月饼和天上圆圆的月亮象征着与家人的――团圆. (3)这么美好的节日,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吧!

5、学习第7句(1)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到了九月,我们又该过什么节日了? (生:重阳节) (2)请男生读,女生思考节日名、日期、习俗. (3)学生汇报交流. (4)你还知道哪些重阳节的习俗?(看图,引导生理解喝菊花酒和插茱萸.)

8、学习第8句(1)时间过得真快,一年又要过完了,转眼又到了新春,这时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全家团圆真热闹. (2)看着这么热闹的画面,老师迫不及待地想介绍一个生字宝宝给你们认识,瞧,就是我们的 热 字. (3)学写 热 字 观察四点底的占格、写法,师范写,生书空.

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完成课后题: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下面的节日.(师:孩子们,瞧,我们多厉害学习了这么多个传统节日,你能把这些节日按时间顺序排一排吗?)

2、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1)个人表演读,师随机走到学生面前,学生朗读.(师:你们能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节日,相信你们也能把课文读好,下面我们来读读课文,看谁最先能背诵课文.) (2)师生对读.(看你们读的这么热闹,吕老师也想和你们读一读,你们想吗?那我们来试一下.老师读前一句,你们读后一句.) (3)你们会背了吗?同桌起立,面对面,我们一起拍手来背一背.

四、课外拓展

1、孩子们,除了我们今天学到的这几种传统节日,我国很多的少数民族都有他们自己的传统节日,你知道哪些呢?

2、生自由发言.

4、出示三种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师配乐介绍.

5、师小结:孩子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们国家有很多传统节日,老师希望你们能多了解我们的传统节日,多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不要让传统节日的习俗只停留在我们书本上、文字里,我们要继承这些习俗.

五、板书设计 识字

2、传统节日 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贴、放)看花灯)墓前祭扫) 重阳节 中秋节 乞巧节 (敬、踏、赏、登) (吃月饼)乞巧)

六、教学反思 于永正老先生在《我怎样教语文》一书中提到 语文课本里有人文性,老师这本书里更要有人文性.而且老师身上的人文性对学生的影响更大于语文书里的人文性 .因此,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在让学生掌握字词的基础上,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了解课文中几个传统节日的时间和习俗,并让学生知道我们国家还有很多传统节日并有兴趣去了解这些传统节日的习俗. 本节课的亮点:1.开课以获得红包的形式让学生复习词语,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学习氛围浓厚.2.随文识字贯穿整个课堂,学生在多种识字方法中学习生字,学生学起来不觉得枯燥无味.本课主要采用了图片识字、对比识字、字形演变识字等.3.课本解读较深刻,传统文化渗透较广.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时间不是很清楚,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要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时间,在此基础上通过图片展现,学生讲神话传说、学生说自己是如何过节、了解传统节日其他的习俗等多种方法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但实际教学下来发现本课还存在一些问题:1.教授 清明节 时结合实际不是很恰当.2.学生的主体性体现的不够充分.通过清明节,端午节的学习,学生已经有自己学习再汇报的能力了,后面的乞巧节,中秋节和重阳节的学习就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不应该再机械地采用学生先读再汇报的学习方式,给听课人的感觉是这个环节过于琐碎.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