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黎文定 2017-08-17
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8个全国首创开出医改好方子 全国首家改制医院26年破解看病难 参评项目 消息(报纸) 作者田巧萍 鲁珊 彭学明 责任编辑 何健生 刊播单位 武汉晚报 首发日期 2010年12月13日 刊播版面 (频道、栏目) 一版 作品字数 (时长) 800字 作品评介

一、主题重大.

2010年,在"十年医改基本失败"的宏观结论之后,国家进入被称为"新医改"的第四轮医改.医改头绪千万重,归结于一点,是医院体制没有理顺――到底如何在救死扶伤与商品买卖之间找到结合点?商职用26年的实践回答了这个问题.

二、标本奇特.武汉商职医院在全国独一无二,26年前,它意外"被迫断奶",走上市场之路.为了活下来,他们不得不向病人"讨饭"吃,视病人为衣食父母,又意外破解了看病难.它无意中的"改制",既救了病人也救了自己,成为医改背景下一个奇特的标本,并且26年实践使这个标本具有可复制性.

三、写作严谨.当天以消息为核心,整组报道由五个版组成(见主件与附件),五个版块相互独立又相互支撑,从不同角度和层面烘托主题,既有现实感又有历史纵深感,写作精细严谨,文字优美感人. 采编过程 本组报道的前期采访深入扎实,从5月开始调查采访,到12月推出,在长达7个月的采访时间里,记者深入到病房、门诊及有关部门,采访了百余病人、职工和管理者,掌握了大量翔实的材料,为报道打下了坚实基础. 社会效果 刊发后,包括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在内的国内40余家网站转载,12月17日《报刊文摘》周末版头条全文转载.众多读者、网友热议"商职现象". 国家卫生部新闻中心负责人毛群安高度肯定这组报道,他说,这家医院不拿国家一分钱,也不多收钱,还活得很好,这都是好事.武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朱毅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将商职医院作为武汉市重大集体典型进行宣传. 推荐单位意见 报送单位意见 领导签字: (盖单位公章) 2011年月日领导签字: (盖单位公章) 2011年月日联系人 手机 电话 地址 邮编 此表可从中华新闻传媒网(中国记协网)www.zgjx.cn下载 8个全国首创 开出医改好方子 全国首家改制医院26年破解看病难 本报讯 (记者 田巧萍 鲁珊 彭学明) 今年是新医改第二年.自1984年国家卫生部起草首个医改文件起,"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老病根.然而,武汉有家医院,26年没要国家一分钱,却让普通老百姓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1984年,全国经济体制改革,武汉市第一商业局撤销,下属武汉市商业职工医院失去财政拨款,成为全国首家因改制而"断奶"的国有医院. 商职只是一家二级医院,实力不算强,技术不算顶尖.为求活路,不得不向病人"要饭吃".它要破解的是自己如何活下来,却在26年中创下多个"全国第一",意外破解了看病难. "断奶"当年,困难企业职工就尝到了到商职看病的便宜.它在全国率先推出的"保险医疗",企业职工每年交40元-60元,商职包干基本医疗.高峰时签约企业175家. 1996年,它最早推出"分娩封顶价":顺产800元,剖宫产1900元.次年分娩人数2718人,一跃成为武汉市"接生状元",并连续蝉联10年. 1997年,它最早推出"议价手术",医患讨价还价确定手术价格;

最早在40余个病种中实行"单病种封顶价";

最早对110多种检查费用优惠10%.当年门诊量超过40万人次,其中80%以上是工薪阶层和下岗职工. 为方便看病,1984年,它设立全国第一个门诊导医台.1996年,它最早在每个病区设立"病人库房",外地病人可免费存放行李.1997年,它率先取消挂号,检查科室24小时开放,病人来了随时找医生看病. 沿着这条"低价加贴心"的道路,病人如潮般涌来.如今,商职日门诊量1200人次,住院量560余人,远远超出同级同类医院. "谁让我治得起,我就找谁治."昨日,在江西打工的武汉居民严飞从商职出院.半月前,他患胆囊炎需手术,辗转南昌和武汉多家大医院后,他选择了价格便宜2/3的商职.他说:"我也想用最好的药,住最好的病房,请最好的医生,但我是个打工的,只有一万块钱,我要的只是安全的、基本的治疗."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