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戴静菡 2017-06-27

但横向与沿海地区比,尚处于起步阶段;

与中部其他五省比,发展已明显滞后.当前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加速和国家促进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政策的实施,为湖南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根据 十一五 规划,到2010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50亿美元,平均年增长15%;

争取引进战略投资者50家,其中引进世界500强5―10家;

全省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额占全省的比重提高到36%,力争2―3家外资金融机构在湘落户,培育扶持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企业群体;

力争实现加工贸易出口额占全省出口总额的30%以上,年递增50%以上;

再争取设立3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家国家出口加工区,争取长沙金霞海关保税物流中心通过国家认定;

招商项目库中的省级项目每年在1000个左右,客户库中的重点客商名单4000个、其中可联络的世界500强企业名单400个.

第二章 湖南的省情与吸收外资现状 湖南地域辽阔,物产富饶,传统农业发达,是著名的 鱼米之乡 '

.随着湖南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湖南农业对全国的贡献也越来越大,呈现农业产业化的美好前景.目前,主要农副产品粮食、棉花、油料、苎麻、烤烟以及猪、牛、羊肉产量均居全国前10位.其中苎麻居全国第1位,生猪居第2位,烤烟居第4位,稻谷产量多年为全国之冠.湖南还是中国四大产茶省之一.近年来,湖南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着力培育壮大特色支柱产业,2006年,全省166家重点企业实现销售475亿元. 湖南又以 文化大省 和 人才辈出 而闻名于世. 湖南大学 的前身 岳麓书院 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是我国四大书院之一,也是目前唯一还在行使其 教书育人 职责的书院. 岳麓书院 门前 唯楚有才,于斯为盛 的对联,更是高度概括了湖南人才辈出的历史境况.从曾国藩的 湘军 到毛泽东的 红军 ,都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从 出版湘军 到 电视湘军 ,湖南人又在新时代不断写下新的篇章. 湖南的工业具有较好基础,创造出许多全国第一:中国第一台磁悬浮实验列车,第一个双足步行机器人,第一架 蜂王 飞行器、第一台智能工具机,第一个电子U盘,中国最早的 银河 I、Ⅱ型巨型高速电子计算机,第一副国产飞机刹车片等等,今天的湖南工业有望取得更大突破. 湖南高新技术产业目前已形成新材料、先进制造、生物与医药、电子与信息等十几个优势产业和以长株潭为代表的7个高新技术区.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湖南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驱动力.2006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579. 49亿元,增长26. 3%,在许多领域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湖南的制造业企业也正在逐步展示自己的实力.中联重科、三一重工、远大空调,长丰猎豹等企业在全国已有较大的影响.目前,湖南的先进制造产业已形成以长沙为中心的现代工程机械产业群,以株洲、湘潭为中心的现代电力机车、轻轨地铁产业群,以长沙为基地的数字仪表产业群和以衡阳为基地的高压、超高压输变电成套设备制造产业群.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专利产品正使湖南制造业在中国迅速崛起, 湖南制造 已大步走向世界. 2.1 湖南省2007年主要经济指标 2007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9000亿元,达到9145亿元,比上年增长14.4%.2003―2007年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按常住人口计算,全省人均生产总值14405元,比2000年增长109%,翻了一番.全省财政总收入1119.31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03.18亿元,增长26.2%.企业效益明显提高.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459.56亿元,比上年增长70.1%,加快26个百分点.在全省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7.6∶41.6∶40.8调整为17.6∶42.7∶39.7. 2.2 湖南省吸收外资状况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国门逐渐打开,试探性的国际资本开始流入湖南省.1992年,湖南省吸纳外商直接投资从1983年的26万美元一跃成1.29亿美元,为前9年累计金额的1.5倍.此后,湖南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规模迅速扩大,总量成倍增长,到2002年湖南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达到10亿美元(10.31亿美元),2005年跨越20亿美元(20.72亿美元),2007年突破30亿美元(32.71亿美元).1983-2007年,湖南省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79.19亿美元,年均增长26.2%.外商直接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92年的0.8%上升到2007年的2.6%;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